陈涛
- 作品数:10 被引量:34H指数:4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纳米Fe^0与微生物协同降解土壤中PCB77被引量:2
- 2011年
- 以红壤、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以3,3′,4,4′-四氯联苯(PCB77)为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纳米Fe0、微生物以及联合体系降解土壤中PCB77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自然降解率低,投加纳米Fe0和微生物均能显著加快土壤中PCB77降解速率,降解过程可用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拟合。当PCB77初始浓度为4mg·kg-1,纳米Fe0投加量为20mg·g-1,PCB77在红壤、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中反应速率常数k分别为0.0205d-1、0.0165d-1和0.0145d-1;通过富集培养的方法从污染土壤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降解菌,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seudomonas sp.,当降解菌投加量为2×108cfu·g-1时,PCB77在3种土壤中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136d-1、0.0094d-1和0.0124d-1;当同时投加20mg·g-1纳米Fe0和2×108cfu·g-1降解菌时,其反应速率常数分别为0.0264d-1、0.0218d-1和0.0232d-1。纳米Fe0与微生物协同降解的效果要明显优于纳米Fe0和微生物的单一体系。
- 司友斌邹影陈涛司雄元王寅
- 关键词:协同降解
- 纳米Fe、Si体系对3,3′,4,4′-四氯联苯的脱氯降解被引量:11
- 2011年
- 研究了纳米Fe、Si体系降解3,3′,4,4′-四氯联苯(PCB77)的动力学差异.结果表明,纳米Fe0、纳米Fe3O4和纳米Si0对PCB77均有降解作用,该降解为还原脱氯反应.降解过程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77,0.0038,0.0045h-1.PCB77初始浓度为5mg/L,纳米材料投加量为5g/L,溶液pH4.5条件下,纳米Fe0体系对PCB77降解效果最为显著,64h时PCB77残留率仅为19.83%,氯离子浓度为50.3μmol/L,反应体系pH值从4.5升至5.26.纳米双元体系Fe0和Si0、Fe3O4和Si0对PCB77降解过程也符合准一级反应动力学,反应速率常数Kobs分别为0.0114,0.004h-1,其中纳米Fe0和Si0体系降解效果优于纳米Fe3O4和Si0体系.PCB77残留率分别为34.91%和66.62%,氯离子浓度分别为40.07,20.47μmol/L,反应体系pH值变化不明显.随着溶液初始pH值增加,纳米Fe0、纳米Fe3O4降解PCB77效果明显降低,但溶液pH值升高有利于纳米Si0对PCB77的降解.两组纳米双元体系对PCB77的降解效果受pH值影响小.
- 司雄元司友斌陈涛王寅陈倩倩
- 关键词:纳米FE3O4脱氯降解
- 纳米Fe^0协同微生物对PCB77的降解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研究了纳米零价铁协同微生物降解水溶液中的PCB77。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对其进行革兰氏染色形态观察,并用降解菌降解PCB77。结果表明:培养温度30℃、溶液pH 7.0、微生物接种量109 cfu·mL-1、PCB77初始质量浓度1.0 mg·L-1时,降解菌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纳米零价铁对PCB77的降解是一个还原脱氯过程,7 d时的降解率为82.99%。采用纳米零价铁/微生物联合体系降解水溶液中PCB77,降解率显著高于微生物和纳米零价铁单一体系,降解率可达93.30%。研究结果将为环境中PCBs残留提供了一种高效去除的方法,并为PCBs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陈涛尹敏敏司雄元司友斌
- 关键词:PCB77微生物降解纳米零价铁协同降解
- 利用国产GC建立土壤中多氯联苯快速检测方法
- 2010年
- [目的]寻找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为土壤中多氯联苯含量的监控提供切实可行的手段。[方法]采用超声-振荡萃取,国产气相色谱仪检测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在土壤中的含量。[结果]在气谱条件为:进样口温度270℃;柱温220℃;检测器温度280℃;电源1nA;流速10ml/min;30.00m×0.53mm×1.00μmOV-1701毛细管柱;进样量2μl,检测得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线性方程分别为y=2193.8x+20.617,r=0.9993;y=3682.5x-58.52,r=0.9993;y=7291.1x-64.148,r=0.9996;并在0.1~1.6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PCB9、PCB30、PCB773种多氯联苯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85%~105%、87%~110%、84%~108%;RSD值分别为1.104%、3.213%、4.316%。[结论]该方法中样品前处理过程简单、回收率较高、重现性好,检测效果达到了进口气相色谱的检测水平,是一种简便、快捷、低成本的多氯联苯检测方法。
- 司雄元檀华蓉夏静司友斌陈涛王寅
- 关键词:多氯联苯
- 铺地竹叶中除草活性物质的提取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等因素对铺地竹竹叶中除草活性成分提取的影响,并通过生物测定评价了提取物对杂草抑制效果。结果表明,提取溶剂为50%乙醇,料液比为1∶7,提取温度为60℃,提取次数为3次时,提取率最高,达14.50%;以75%乙醇为提取溶剂,料液比为1∶6,提取温度为80℃,提取3次时,所得提取物在0.4 g.L-1浓度时对结球生菜根和匍匐翦股颖根的抑制效果均达到最高水平,抑制率分别为67.83%和36.82%。
- 陈涛汤锋房立翠唐俊
- 关键词:铺地竹竹叶提取物除草活性
- PCB77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研究被引量:2
- 2012年
- 从污染土样中分离出一株多氯联苯(PCBs)降解菌,利用细菌通用引物扩增降解菌的16SrDNA,得到~1500bp的片段。经纯化,测序后在Genbank上进行同源性比较分析及系统发育树构建,初步鉴定该菌株为Pseudomonassp,并用其对PCB77进行降解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菌株在培养2d后达到对数生长期,当培养温度为30℃、培养基pH值为7.0、微生物接种量为109cfu/mL、PCB77初始浓度为1.0mg/L时,微生物对PCB77的降解率为58.63%。微生物对PCB77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培养基pH值为7.0、微生物接种量为2x109cfu/mL、外加蔗糖浓度为2.0g几、PCB77初始浓度为0.5mgm。
- 陈涛尹敏敏司雄元司友斌
- 关键词:多氯联苯微生物降解降解菌
- 纳米Fe0与微生物协同降解土壤中PCB77
- 以红壤、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以3,3′,4,4′-四氯联苯(PCB77)为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纳米Fe0、微生物以及联合体系降解三种土壤中PCB77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自然降解率低,纳米Fe0和...
- 司友斌司雄元陈涛王寅
- 关键词:微生物协同降解
- 竹叶对3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采用琼脂混粉法,研究了71种竹种竹叶对凹头苋、小青菜、结球生菜等3种植物幼苗生长的影响。在10 g.L-1的浓度下,71种竹叶对3种供试植物幼苗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幼根的抑制活性高于对幼芽的抑制活性。71种竹叶对凹头苋幼苗生长的抑制稍弱于对小青菜和结球生菜幼苗的抑制作用。对凹头苋根抑制率在80%以上的竹种有7种,对结球生菜的根抑制率在90%以上的竹种有11种,对小青菜的根抑制率在90%以上的竹种为21种。麻竹、云南龙竹、甜龙竹、金镶玉竹、长叶苦竹和罗汉竹等6种竹叶对3种供试植物根和幼芽的抑制作用最强。
- 刘翠陈涛汤锋唐俊
- 关键词:竹叶化感作用
- 几种吸附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及其Zeta电位特性研究被引量:9
- 2012年
- 通过振荡吸附半衡试验,研究了蒙脱石、凹凸棒石、竹炭、木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行为,讨论了pH值、离了强度对吸附的影响,并考察了吸附剂表面的Zeta电位变化。结果表明,几种吸附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均符合Freundlich方程:竹炭、木炭的吸附能力明显高于蒙脱石和凹凸棒石。吸附剂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随着悬液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悬液pH一定(pH=6),离了强度为10-3mol/LNaNO3时,蒙脱石、凹凸棒石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分别为538.30、609.68mg/kg,当离了强度增加为100mol/L时,吸附量分别增至611.26、731.63mg/kg;当离了强度由10-3增至10-1mol/LNaNO3时,竹炭、木炭对阿特拉津的吸附量有较多增加。当悬液pH往3~8范围时,几种吸附剂表面均带负电荷,其Zeta电位值随着pH的增加而增加,随离子强度的增加而减小。悬液离了强度一定时,随着DH的增加,吸附阿特抽律后吸附剂表面Zeta电位变化不显著。研究结果何助于从机理上解析吸附剂对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行为。
- 尹敏敏项艳司友斌陈涛
- 关键词:阿特拉津吸附剂PH离子强度ZETA电位
- 纳米Fe0与微生物协同降解土壤中PCB77
- 以红壤、黄褐土和砂姜黑土为供试土壤,以3,3′,4,4′-四氯联苯(PCB77)为目标化合物,进行了纳米Fe0、微生物以及联合体系降解三种土壤中PCB77的动力学研究。结果表明,土壤中PCB77 自然降解率低,纳米Fe0...
- 司友斌司雄元陈涛王寅
- 关键词: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