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泽宇
- 作品数:30 被引量:199H指数:8
-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 利用卫星遥感数据估计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温度方差及其性质
- 陈泽宇
- 临近空间大气环境研究现状被引量:43
- 2009年
- 临近空间指高度位于(20~100)km之间的地球大气层.简要综述临近空间的已有了解和研究前沿,包括基本状态、主要过程与控制因子.介绍了基于已有探测资料的经验模式的建立和基于基本物理定量规律和数值模拟方法的中层大气环流和化学气候数值模拟.最后从临近空间大气环境保障应用角度提出研究的新建议.
- 吕达仁陈泽宇郭霞田文寿
- 关键词:中层大气平流层中间层低热层
- 卫星遥感东经120°子午圈MLT典型温度结构:中间层顶统计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利用2002~2006年期间SABER/TIMED温度数据综合考察了中心位于120°E。宽度为30°子午圈(东经120°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大气的平均热力状态.季节平均温度的分析结果说明该子午圈中平均温度与用相同数据集建立的纬圈平均温度之间表现出相当好的一致性,但是与国际参考大气CIRA-86温度之间则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而对MLT典型温度结构描述不同是导致70 km高度以上出现这种显著差异(20 K以上)的主要原因.进一步利用逐日数据开展温度梯度诊断确定了中间层顶的位置和温度,在此基础开展考察的结果显示,在夏季,与极区中间层顶高度一致(83 km)的中间层顶稳定地伸展到中纬度(48°N),而热带和赤道地区中间层顶稳定地维持在97 km高度,形成了"两台阶"中间层顶结构.逐日分析结果还揭示了中纬度地区夏季中间层顶异常复杂的表现,结果表明在这里可以看到两种位于不同高度的中间层顶,第一种位于83 km并且伴随异常低温.而另一种位于约100 km高度.虽然基于当前分析结果并利用过去用于解释极区中间层顶"两模态"的理论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但是全面理解夏季中纬度中间层顶的复杂表现还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 陈泽宇吕达仁
- 东亚MLT区域平均纬向风再评估--WINDII测量分析结果被引量:3
- 2008年
- 本文利用1991年11月至1997年8月期间美国WINDII/UARS获得的风场测量数据对东亚上空纬向风进行考察.研究结果给出了位于120°E子午圈中90-120km之间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及其季节特征,与在武汉开展流星雷达探测结果进行比较的结果说明卫星测量分析结果在对季节特征的描述方面与地基测量有相当好的一致性;较好的一致性还表现在与过去从HRDI/UARS数据中得到的月平均纬向风.这些说明卫星探测结果有相当好的代表性.与国际标准大气CIRA-86月平均纬向风开展比较的结果显示,从100km高度开始这两种卫星数据分析结果都与CIRA-86结果表现出严重偏离,例如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某些高度,CIRA-86纬向风在全年的大部分时段中表现出与卫星数据分析结果风向不一致.分析结果还显示WINDII纬向风和HRDI纬向风分析结果之间表现出一个幅度约20m·s^-1的系统偏差,考虑到本文分析过程中采用了通过归并36天测量数据来消除周日变化影响的方案,同时参考其他研究工作中对MLT纬向风周日潮幅度的描述,两种卫星数据分析结果之间的系统偏差可能部分来自大气潮汐的影响.
- 吴振陈泽宇彭勇刚陈洪滨王振会吕达仁
- 关键词:MLT纬向风
- 高空急流诱发平流层重力波数值模拟
- 使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ARW,针对2010年6月发生在中国东北地区一例伴随对流层高空西风急流(位于~9 km高度)演变过程出现的平流层重力波活动开展了数值模拟.事件发生期间,对流层区域环流处在一个东北冷涡系统的控制之...
-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 文献传递
- 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前沿与重要性被引量:37
- 2009年
-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重大灾害性天气气候事件的预警预测,以臭氧洞出现和臭氧层变化引起的全球环境变化监测预测,以及对临近空间的开发利用已经引起大气科学界对处于对流层大气以上的平流层大气过程的重要关注。扼要介绍了当前这方面的研究前沿和重要应用领域,最后提出我国加强平流层大气过程研究的建议。
- 吕达仁卞建春陈洪滨陈月娟陈泽宇胡永云刘毅刘煜任荣彩田文寿
- 关键词:平流层臭氧层气候变化
- 台风重力波的谱结构和动量通量特征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利用中尺度预报模式WRF针对2005年台风"麦莎"开展的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在台风活动期间,其上空以台风为中心的区域中,持续地出现了显著平流层重力波.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该数值模拟的数据进一步对台风诱发的平流层重力波进行谱结构分析和动量通量估计.结果显示:重力波谱结构呈明显的单峰窄谱结构,主要的波动具有1000km左右的水平尺度、12~18h的时间尺度、垂直波长大约为7~9km.这种单峰窄谱的谱结构与以往已研究的孤立对流单体等深对流系统所诱发的重力波谱结构特征并不相同.另外,功率谱和动量通量谱分量集中分布在水平波数大于零的部分(kh>0),这种不对称的分布反映了重力波的传播受平均流调控,逆背景流传播.分析结果还表明,与台风相关的平流层重力波具有相当大的动量通量,在20km高度位置上估计得到的净纬向动量通量为0.7845×103Pa,该值约为驱动QBO现象所需的波动动量通量的26%.
- 陈丹陈泽宇吕达仁
- 关键词:台风功率谱密度动量通量
- 东亚MLT区域平均纬向风再评估——WINDⅡ测量分析结果
- <正>平均纬向风是刻画 MLT 大气环流的基础参量。在本研究工作中,通过使用能够合理剔除大气潮汐(尤其是周日潮汐)扰动影响的分析方案,作者利用1991年11月至1997年8月期间美国 WINDⅡ/UARS 获得的风场测量...
- 吴振陈泽宇彭勇刚陈洪滨王振会吕达仁
- 文献传递
-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纬向风结构及变化特征被引量:7
- 2012年
- 利用热层-电离层-中间层能量和动力学卫星(TIMED)上搭载的多普勒干涉仪(TIDI)获取的为期9年的纬向风数据,考察了东经120°E子午圈中间层和低热层(MLT)平均纬向风的典型结构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热带外尤其是中高纬度地区,TIDI观测结果与当前通用的中层大气经验模式有较好的一致性.但是在热带地区,观测与模式显著不同.在TIDI测量覆盖的所有高度(80—105km)上,热带地区纬向风持续地表现为东风,形成一个以赤道为中心的东风带.为期9年的观测数据显示,该东风带的宽度平均为37.5,平均变化幅度约为14.
- 凌超陈泽宇陈洪滨
- 关键词:TIMEDTIDI
- 东经120°E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及其季节变化特征
- <正>利用为期一年的卫星遥感温度(SABER/TIMED)资料重建了120°E 子午圈内中间层和低热层大气潮汐各主要频率分量(周日、半日和8小时潮汐)。这些主要频率分量随高度振幅增大,在97 km 高度达到显著的振幅;其...
- 陈泽宇吕达仁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