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敏

作品数:7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文学
  • 3篇艺术

主题

  • 4篇戏剧
  • 3篇审美
  • 3篇剧作
  • 2篇易卜生
  • 2篇审美创造
  • 2篇戏剧人物
  • 2篇戏剧作品
  • 1篇动机
  • 1篇杨骚
  • 1篇艺术
  • 1篇艺术比较
  • 1篇审美结构
  • 1篇审美特点
  • 1篇诗化
  • 1篇体式
  • 1篇情境
  • 1篇情绪
  • 1篇情绪化
  • 1篇现实主义
  • 1篇现实主义戏剧

机构

  • 7篇中央戏剧学院

作者

  • 7篇陈敏

传媒

  • 2篇厦门教育学院...
  • 2篇新世纪剧坛
  • 1篇解放军艺术学...
  • 1篇戏剧之家
  • 1篇戏剧(中央戏...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让戏剧人物形象“深刻”的创作奥秘——以易卜生剧作《罗斯莫庄》形象塑造为例
2014年
对于易卜生戏剧作品中的人物塑造,勃兰兑斯和卢卡契都十分推崇。勃兰兑斯指出,易卜生最为独到之处在于“他替我们剖露主角的灵魂真相,比任何别的近代作家还深刻^[1]勒兰兑斯的论断是通过比较易卜生剧作和近代剧得出的。卢卡契考察比较了易卜生不同时期的创作,也得出相同的论断。他认为,
陈敏
关键词:戏剧作品易卜生勃兰兑斯
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及审美特点探研被引量:1
2014年
剧本创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写人。戏剧剧本难以成为经典的根本原因往往就在于剧本人物审美创造的缺失和贫弱。要创造具有审美价值的剧本人物,必须对剧本人物的审美结构和审美特点清晰认识。剧本人物是由生活的主要特征、作家的主要情趣以及戏剧艺术的形式特征构成的三维结构,假定性、独特性和可演性是其基本的审美特性。
陈敏
关键词:剧本创作审美结构审美特点
静剧何以动人?——戏剧人物审美创造方法探微被引量:1
2015年
"静剧"是象征主义戏剧创始人梅特林克独创的一种戏剧样态。1896年,在论文《日常生活的悲剧性》中,梅特林克提出了创作一种"没有动作的生活"的戏剧,并称之为"静止的戏剧"(评论家简称为"静剧")。"静剧"主要表现了作者的一种创作态度:反对用力描摹戏剧人物的外部动作,主张把笔触直接深入到人物的感性心理活动,借此呈现人类生活中那些看不见的、永恒的、具有某种神秘性的存在,使人们获得"生命的启示"。
陈敏
关键词:戏剧人物梅特林克审美创造象征主义戏剧戏剧作品现实主义戏剧
戏剧人物审美创造的缺失和贫弱——对中国话剧创作传统与现状的反思被引量:1
2014年
话剧创作的根本任务在于写入,通过对人物的审美创造揭示人类的生存际遇和命运。但是,在话剧创作中,写了人物,并不等于创造了具有审美价值的艺术形象。反思中国话剧创作的传统与现状,可以发现,中国话剧创作的最根本问题就在于戏剧人物审美创造的缺失和贫弱。戏剧人物的审美创造离不开剧作家的主体意识和情感指向,而这又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和时代精神的制约与影响。当今时代,为戏剧清除痼疾、揭开新的篇章提供了可能性。
陈敏
关键词:话剧创作戏剧人物审美创造
以“问题剧”界定易卜生剧作的误区
2008年
在西方戏剧理论界,对易卜生作品的评价分为两派:一是以"问题剧"界定,认为易卜生剧作的宗旨是讨论社会问题,其主要价值在于给人以伦理的教育和理性启示;一是以"社会剧"指称,认为易卜生剧作的要义是揭示人丰富和深邃的心灵世界,其主要价值在于让人们在情感共鸣和精神的陶冶中,把握社会本质性的内涵。前者存在着巨大的迷误。然而,长期以来,它却成为中国戏剧理论界包括戏剧观众对易卜生作品约定俗成的一种认知。结合易卜生的创作,对理论界以"问题剧"界定易卜生剧作的迷误进行剥视,可以还易卜生作品本真的面貌。
陈敏
关键词:戏剧易卜生
吕贝克形象塑造的创作启示
2013年
吕贝克是易卜生晚期剧作《罗斯莫庄》中的女主角。西方戏剧理论批评界普遍认为《罗斯莫庄》是易卜生"最深刻"的悲剧,真正体现易卜生的创作精神。而《罗斯莫庄》"深刻"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吕贝克的形象塑造。作者对吕贝克性格的塑造,是通过她异乎寻常的主要行动及其动机展示出来。作者主要藉助特定的情境,通过丰富、有力的动作,层层剖露了人物的心路历程和隐微心曲。为了充分展示人物复杂的性格,作者为人物安排的情境不仅是具体的、尖锐的,而且是丰富多变的。通过对吕贝克形象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易卜生艺术才华的独特光辉,更重要的是可以把握易卜生创作的基本特点和创作模式,从中获得有益的创作启示。
陈敏
关键词:动机情境
“情绪化”与“诗化”的话剧模式——白薇和杨骚的话剧艺术比较谈被引量:4
2004年
白薇和杨骚的创作个性呈露出明显的性别倾向性:白薇倾重女性作家感性的抒发,而杨骚则侧重男性作家理性的探索。白薇的剧作为二三十年代剧坛提供了一种具有吸引力的“情绪化”的诗剧或话剧模式;而杨骚的剧作则提供了一种富有韵味的戏剧的“诗化”体式。
陈敏
关键词:白薇杨骚情绪化诗化体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