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心 作品数:20 被引量:87 H指数:5 供职机构: 金华市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 衢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白细胞滤器滤除血液中白细胞的时效性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了解血液在保存期不同时间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含量的差异,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含量与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的发生率的关系,为选择滤除白细胞时机提供依据.方法取合格红细胞悬液800袋(每袋2U),每袋无菌分装2等份(即每袋1U),其中一份滤除白细胞为过滤组,另一份未滤除白细胞为未滤组.分别于≤7天、8~14天、15~21天、≥22天不同时间段,测定血细胞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水平,并观察两组血液在不同保存期内临床输血发热反应(FNHTR).结果过滤组在保存期内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水平无明显升高.未滤组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含量随保存时间延长而增高,尤以15~21天时间后更为明显.两组血液在不同保存期内临床输血发热反应(FNHTR)有明显差异.结论未滤组血液在保存期间能自发产生和积聚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非溶血性发热反应(FNHTR)除同种白细胞抗体所引起外,可能与炎性细胞因子(IL-1、IL-6、IL-8和TNF-α)有关.血液保存最好当天或15天内滤除白细胞,可有效地减少临床输血FNHTR发生. 陈安心 徐凤娟 张丽英 叶宏辉 倪映华 赵英关键词:炎性细胞因子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滤除白细胞 血液保存 白细胞滤器 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炎性细胞因子 细胞因子含量 浙江汉族RhDEL表型的分子机理研究 被引量:21 2006年 为了研究浙江汉族RhDEL表型的分子机理,用吸收放散的血清学方法鉴定RhDEL表型,然后用RHD基因特异的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PCR-SS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sequence specific prime)和序列分析方法鉴定DEL表型RHD基因的10个外显子和外显子-内含子连接区域可能的变异。结果表明:在122例浙江汉族Rh阴性血型中共检测到35例DEL表型个体,其中RhCCdee、RhCcdee和RhCcdEe表型分别有6例(17.14%)、28例(80.00%)和1例(2.86%)。序列分析发现,RhDEL表型个体的第9外显子都有1227G>A突变。D杂合性试验发现,有29例(RhCcdee,28例;RhCcdEe,1例)存在RHD基因的缺失,有6例(RhCCdee)不存在RHD基因的缺失。结论:RHD1227A是浙江汉族RhDEL表型个体的重要遗传标记。 陈安心 吴俊杰 徐凤娟 张丽英 倪映华 傅启华关键词:RH DEL表型 RHD 脑卒中患者蛋白C及抗凝血酶Ⅲ测定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5 1995年 本文报道急性脑梗塞和急性脑出血各30例患者的血浆蛋白C活性(PC:A)及抗凝血酶Ⅲ活性(ATⅢ:C)测定。发现脑梗塞组PC及AT-Ⅲ活性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脑出血组此二项测定值稍减低(P<0.05)。脑出血组与脑梗塞组比较,此二项测定值皆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表明脑梗塞病人存在高凝状态。 何定珠 胡惠仙 陈安心 叶美兰 罗建勤 谢丽丽关键词:脑卒中 脑梗塞 脑出血 蛋白C 不同剂量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白血病患者出血风险的评估 被引量:4 2016年 白血病作为一种常见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在化疗过程中极易发生出血,预防性血小板输注是白血病治疗期间预防出血风险的必要措施[1]。但近年来国内血源紧张、高昂的输血费用及输血风险的存在使得血小板输注时机及剂量的选择尤为重要。有研究表明,低剂量血小板预防性输注对白血病患者预防出血风险的临床效果较好[2]。 魏斌 贾永清 陈安心 马拥军 徐凤娟 胡慧仙 赵明哲 张素丽 李鸽关键词:血小板 白血病 出血风险 122名Rh阴性献血者中检出35例RhDel表型 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了解目前常规血清学方法鉴定的Rh阴性献血者中RhDel表型的概率。方法采用盐水试管法鉴定Rh血型,吸收放散试验鉴定Del表型。结果122名Rh阴性血型的献血者中检出35例RhDel表型(概率为28.69%)。结论目前常规盐水法初筛的Rh阴性献血者中存在一定比例的RhDel表型,应引起输血工作者的重视。 陈安心 金振良 徐凤娟 赵英 张丽英 倪映华 叶宏辉关键词:RH血型 献血者 白血病患者血浆触珠蛋白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 1999年 触珠蛋白(Hp)是一种糖蛋白,分子量85KD,占α2球蛋白的1/4,主要在肝脏合成。Hp是一种急性相蛋白,炎症常可刺激Hp的合成,癌症患者特别是伴癌细胞坏死时,Hp值明显升高[1]。Hp在白血病患者的动态检测尚未见报道,本实验旨在通过对白血病患者不同... 何定珠 陈安心 胡慧仙 叶美兰关键词:白血病 动态检测 白血病患者血浆蛋白C、因子Ⅷ及纤溶酶原的动态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1998年 为了解白血病治疗过程中的抗凝、凝血及纤溶的变化,采用一期法及单向免疫扩散法对52例白血病患者进行血浆蛋白C活性、因子Ⅷ活性及纤溶酶原的动态检测,同时以30例健康人作正常对照。结果表明: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浆蛋白C活性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3.218,P<0.01),完全缓解期接近对照组(t=0.899,P>0.05);因子Ⅷ活性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4.152,P<0.01),完全缓解期仍低于对照组(t=3.365,P<0.01)。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血浆蛋白C及因子Ⅷ活性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t=5.598、2.649,P<0.01)。各期纤溶酶原均无明显变化。 何定珠 陈安心 胡慧仙 叶美兰关键词:白血病 蛋白C 纤溶酶原 条形码技术在检验信息一体化中的应用 笔者根据某院在实验室信息系统(LIS)组建时积累的一些经验和体会,浅谈了条形码技术在检验信息一体化中的应用. 陈安心 应华永 徐瑞龙关键词:条形码技术 信息一体化 信息管理 文献传递 8500U红细胞悬液临床应用分析 被引量:2 1997年 8500U红细胞悬液临床应用分析321000浙江省金华市中心血站金振良陈安心1邵继英2经分离后获得的红细胞成分有较高的浓度和粘滞度,输注前虽然加生理盐水稀释,但对红细胞的保存和贮存期仍存在问题。自1995年3月~1996年12月,笔者采用多联血袋制备... 金振良 陈安心 邵继英关键词:红细胞悬液 肿瘤患者血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及处理 被引量:6 2007年 目的:为准确及时对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安全治疗。方法:对本院400例输血患者的标本进行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其中试验组临床诊断恶性肿瘤患者200例,对照组临床诊断非肿瘤患者200例。结果:2组输血患者的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的干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恶性肿瘤患者的输血标本对聚凝胺交叉配血试验存在干扰因素,应及时进行处理,以确保患者输血安全治疗。 陈安心 徐凤娟关键词:肿瘤患者 交叉配血 聚凝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