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惠红

作品数:8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市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西医结合科研计划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精神病
  • 3篇精神分裂症
  • 3篇分裂症
  • 2篇药物
  • 2篇精神分裂症患...
  • 2篇抗精神病
  • 2篇护理
  • 1篇电图
  • 1篇电图改变
  • 1篇电针
  • 1篇电针治疗
  • 1篇毒性
  • 1篇多态
  • 1篇多态现象
  • 1篇多态性
  • 1篇心电
  • 1篇心电图
  • 1篇心电图改变
  • 1篇行为和精神症...
  • 1篇养育

机构

  • 7篇广州市脑科医...
  • 1篇广州市惠爱医...

作者

  • 8篇陆惠红
  • 3篇梁绮霞
  • 3篇何柱国
  • 1篇肖爱祥
  • 1篇黎丽燕
  • 1篇周桂洪
  • 1篇江帆
  • 1篇丁国安
  • 1篇郑朝盾
  • 1篇伍洁云
  • 1篇陈国中
  • 1篇刘广兴
  • 1篇朱英娥
  • 1篇林惠好
  • 1篇黎娟花
  • 1篇邓利章
  • 1篇聂莎
  • 1篇余国汉
  • 1篇黄淑仪
  • 1篇梁绍才

传媒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国康复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年份

  • 3篇2008
  • 1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199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状况调查与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状况。方法应用自编服药依从性调查问卷,对436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调查,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完全依从的患者占40.6%,36%的患者存在时常忘记服药,43%的患者存在自行减药或停药,47.8%的患者担心服用精神科药物会被熟人知道而造成不利影响,43.8%的患者表示如有不良反应是会考虑自行减药或停药,32.8%的患者担心药物会带来不适或伤害。服药依从性明显受患者对药物治疗不良认识的影响。结论应采取针对性健康教育措施,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
肖爱祥陆惠红林惠好何柱国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服药依从性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父母养育方式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和正常青少年在父母养育方式的差异性。 方法 :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 (EMBU)对 73例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 (研究组 )的父母和 73名正常青少年学生 (对照组 )的父母进行调查。 结果 :研究组父母养育方式倾向偏爱、过分保护、拒绝和否认。 结论 :青少年精神障碍患者的父母养育方式存在多方面问题 ,可能对精神障碍的发病起着一定的作用。
伍洁云陆惠红刘广兴
关键词:青少年父母养育方式EMBU
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多态性与抑郁症的关联性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中国汉族人群抑郁症患者与儿茶酚胺氧位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方法:抽取110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作研究,以114例正常人(正常对照组)作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技术测定所有研究对象的COMT基因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结果:COMT基因的3种基因型(A/A,A/G和G/G)在抑郁症组的分布分别为2.7%、25.5%和71.8%,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5.3%、49.1%和45.6%,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COMT基因的多态性与抑郁症之间有显著关联。
郑朝盾郑洪波黎娟花何柱国陆惠红黄淑仪韦红梅
关键词:抑郁症多态现象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
精神病人谵妄状态的临床特征
1996年
精神病人谵妄状态的临床特征黎丽燕,陆惠红,周桂洪本文调查了1989年~1994年在本院住院符合DSM-Ⅲ-R关于谵妄诊断标准的病人50例。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平均38.8±17.7岁。诊断分布:脑炎所致的精神障碍19例,癫痫性精神障碍10例,...
黎丽燕陆惠红周桂洪
关键词:精神病人谵妄状态抗精神病药物老年性精神病心电图改变
护理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
2004年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分别在广州市精神病医院住院部的4个普通精神科病区随机选择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100例为入组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维持治疗和进行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介入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建立情感支持系统、进行生活技能训练、组织有益活动、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心理干预等,连续进行8周。两组分别于入组前和治疗后8周进行总体幸福感量表(GWB)测评。结果:研究组治疗后8周GWB评分,(104.30±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8.74±10.57),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7.65,P<0.005)。结论: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梁绮霞陆惠红朱英娥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精神病护理学生活质量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行为和精神症状的观察及康复护理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的行为和精神症状(BPSD)及相应的治疗和康复护理措施的效果。方法:对88例AD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并配合康复护理干预,内容包括安全护理,生活技能培训,心理护理及幻觉妄想、激起行为、睡眠障碍的护理等。采取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干预前后患者BPSD的变化(包括妄想、知觉、情感及行为障碍)及临床疗效评定。结果:康复护理干预3个月后,88例患者与干预前比较,BPSD评分明显下降,妄想、知觉、情感及行为障碍患者的例数显著下降。临床疗效评定,显著进步12例(13.6%);好转65例(73.9%);无效6例(6.8%);死亡5例(5.7%),死因均为躯体并发症。结论:AD患者可出现各种BPSD,加强对患者的整体康复护理对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聂莎严要苗陆惠红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行为和精神症状康复护理
认知治疗对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探讨认知治疗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作用。方法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5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另加认知治疗。两组分别于疗前及疗后3个月进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ITAO)评查。结果BPRS和ITAQ疗前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疗后评查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认知治疗有助于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恢复和病情改善。
梁绮霞何柱国邓利章陆惠红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自知力疗效分析
电针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寻找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的有效疗法。方法对101例正在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期间出现肥胖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与对照组(50例)。观察组每日电针治疗1次,穴取曲池、足三里、丰隆、上巨虚、下巨虚,4周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不针刺。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BPRS)评定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54.9%,优于对照组的10.0%(P<0.05),BPRS减分率分别为24.92%、28.62%,两组均无不良反应。结论电针治疗精神药物所致肥胖症疗效好,能提高患者对精神药物的依从性,无副作用。
余国汉丁国安陈国中梁绍才江帆梁绮霞陆惠红
关键词:电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