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陆凯

作品数:112 被引量:249H指数:10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调查局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土资源大调查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3篇专利
  • 46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56篇天文地球
  • 11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16篇沉积物
  • 15篇深海
  • 9篇南黄海
  • 8篇海底
  • 7篇地质
  • 7篇液压
  • 7篇海洋沉积
  • 7篇海洋沉积物
  • 7篇海洋地质
  • 6篇地震
  • 6篇液压泵
  • 6篇液压泵站
  • 6篇拖体
  • 6篇重力仪
  • 6篇表层沉积物
  • 6篇沉积物岩心
  • 5篇地层
  • 5篇岩心
  • 5篇水听器
  • 5篇浅地层

机构

  • 94篇青岛海洋地质...
  • 17篇国土资源部
  • 15篇中国地质调查...
  • 8篇中国海洋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河海大学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国家海洋局第...
  • 1篇广州海洋地质...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杭州电子科技...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天津航海仪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杭州瀚陆海洋...

作者

  • 112篇陆凯
  • 32篇单瑞
  • 31篇杨源
  • 21篇杨慧良
  • 19篇张志珣
  • 19篇王中波
  • 13篇于得水
  • 12篇徐晓达
  • 12篇李阳
  • 11篇李攀峰
  • 11篇李日辉
  • 11篇蓝先洪
  • 11篇孙建伟
  • 10篇梅西
  • 10篇黄龙
  • 10篇秦亚超
  • 10篇冯京
  • 9篇秦轲
  • 9篇温珍河
  • 8篇齐君

传媒

  • 14篇海洋地质与第...
  • 9篇海洋地质前沿
  • 5篇海洋地质动态
  • 4篇海洋测绘
  • 2篇海洋学报
  • 2篇2016中国...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地质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稀土学报
  • 1篇国土资源遥感
  • 1篇中国惯性技术...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地质通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 1篇地球科学
  • 1篇能源与环保
  • 1篇中国地质学会...
  • 1篇中国东部和海...

年份

  • 5篇2024
  • 8篇2023
  • 10篇2022
  • 26篇2021
  • 15篇2020
  • 11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8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8
  • 3篇2005
  • 1篇2004
1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带有防缠绕机构的绞车
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监测领域,尤其是一种带有防缠绕机构的绞车,包括滚筒、位于滚筒两侧的侧板和排绳机构,所述滚筒位于两侧板即侧板Ⅰ和侧板Ⅱ之间,滚筒的中心轴与两侧板铰接,侧板Ⅰ的外侧设有滚筒驱动电机,滚筒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
陆凯杨源单瑞齐君孙建伟杜润林李攀峰冯京
文献传递
适用于陆坡区的自调节液压静力贯入装置及方法
本发明涉及深海沉积物探测与采样领域,特别是一种适用于陆坡区的自调节液压静力贯入装置及方法。包括上部可调节贯入平台和下部可调节支撑平台,上部可调节贯入平台与下部可调节支撑平台的上表面固定连接,上部可调节贯入平台包括机架、控...
杨慧良单瑞陆凯赵京涛杨源李攀峰窦振亚
文献传递
一种压力差驱动的水下伸缩动力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力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压力差驱动的水下伸缩动力装置。包括壳体、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设置在壳体内且将壳体的内腔间隔成上气室和下气室,所述下气室的容积大于所述上气室的容积。所述上气室上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
周吉祥陆凯杨源刘慧敏李志彤杜凯
一种自动多向可调式海洋沉积物岩心剖样系统
本发明公开一种自动多向可调式海洋沉积物岩心剖样系统,包括第一电锯和第二电锯,第一电锯和第二电锯均设置在操作台上,且呈相对峙布置,在第一电锯和第二电锯之间设置有岩心放置槽;所述岩心放置槽呈长条形,岩心放置槽在操作台上纵向布...
王中波温珍河梅西陆凯徐晓达秦亚超黄龙
文献传递
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区海洋地质调查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1年
通过高分辨率浅地层剖面、小道距高分辨率多道地震、侧扫声呐、表层地质取样、地质钻探等调查手段,查明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海底地形地貌、底质类型及分布、地层结构、活动断裂、地震活动性、地应力等基础地质特征,归纳总结海底浅表层地质灾害、第四纪地层格架与古环境演化、阐述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区地壳稳定性评价的主要进展成果。渤海海峡活动断裂较为发育,新构造运动活跃,地壳稳定性评价属于不稳定区域,东侧北黄海盆地区域地壳稳定性相对较好,西部渤海盆地区域和海峡区南部区域稳定性较差。渤海海峡最新调查成果为跨海通道工程建设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依据,为国家重大涉海工程提供防灾减灾服务,为渤海地区古气候与环境演变提供新的认识。
陆凯褚宏宪孙军孙军赵铁虎李攀峰梅赛赵铁虎方中华
关键词:渤海海峡跨海通道地层结构地壳稳定性
地幔柱研究述评被引量:4
2004年
地幔柱与热点既可见于板块内部,也可见于洋中脊和造山带等板块边界,既可见于现代更可见于古代,因而它可能影响到地表各处的成矿作用。简单介绍了地幔柱特征、类型及其在富钴结壳成矿作用中的地位。
周连成白伟明赵俐红陆凯
关键词:地幔柱成矿作用富钴结壳
南黄海地形地貌特征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3
2022年
利用多年来大量的实际调查资料并结合以往的研究成果,对南黄海海底地形进行了分区研究,经过地貌分析、地貌单元识别,划分了地貌类型,并探讨了地形地貌的成因。结果表明,南黄海海底地形可以划分为6个地形单元,西部自北向南分别为山东半岛东部水下泥楔地形区、海州湾缓倾斜地形区和苏北岸外舌状地形区;中部纵列的两个地形区分别为平坦的浅海平原地形区和低洼的黄海槽地形区;东部为坡度较大的斜坡-沟槽地形区。海底总体地势由西、北、东三面向中部和东南方向缓慢倾斜,西部坡度比较平缓,东部相对较陡。地貌类型中规模较大的三级地貌有11种,黄海槽谷中心线以西以堆积、侵蚀-堆积地貌为主,以东以构造-堆积地貌为主;南黄海现代海底地形地貌的发育,主要受区域构造、海平面升降变化、海洋水动力和物源等因素控制。
孔祥淮陆凯陆凯杨慧良张勇尚鲁宁
关键词:地形地貌潮流沙脊南黄海
东海南部陆架水体2011年夏季温盐结构及其对台湾暖流和黑潮入侵的指示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2011年7月5个断面共30个站位的温盐深(CTD)测量资料,分析东海南部陆架水体的温盐结构和温跃层特征,探讨黑潮和台湾暖流对东海陆架水文状况的影响。结果显示,本区广泛存在着浅部温跃层和深部温跃层。浅部温跃层分布于20 m水深以内,跃层强度普遍较弱,具有明显的日内生消变化。深部温跃层分布于中、外陆架和台湾海峡。在中、外陆架的深水区,跃层底界深度约80 m,跃层厚度约10 m;跃层强度大,约为0.8℃/m,且较为稳定。在台湾海峡北部,温跃层分布于水深14~30 m,跃层厚度6~10 m,跃层强度偏弱,为0.2~0.5℃/m。在温跃层附近,由于上、下层水团温度、盐度的差异,其混合过程常出现盐指现象。在东海陆架90~110 m等深线之间,深部温跃层之下盘踞着一个深层冷水团,水温为16.8~17.6℃。黑潮水的入侵,使得外陆架温跃层强度减弱至0.2~0.5℃/m;同时,跃层层位上升,厚度加大。温跃层强度可以作为指示黑潮入侵的灵敏指标。当夏季深部温跃层强度低于0.6℃/m,同时伴随跃层厚度加大时,可判别为黑潮入侵。本区夏季黑潮锋可以到达110 m等深线附近。在中陆架50~80 m等深线之间,深部温跃层的消失,说明台湾暖流的强烈影响遍及整个水柱;而从南向北,台湾暖流的影响逐渐减弱。台湾海峡北部深层水温度较低,平均值为22.52℃,要比东海南部中陆架深层水低3℃,这可能意味着台湾暖流深层水主要源于黑潮分支的加入。
秦亚超蓝先洪蓝先洪胡刚陆凯陈珊珊
关键词:温跃层黑潮台湾暖流
深海拖体及深海拖体姿态调节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下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深海拖体及深海拖体姿态调节方法。包括拖体框架、姿态调节系统、深度控制系统、拖体控制系统和两侧翼,其中,所述姿态调节系统、深度控制系统和拖体控制系统分别通过子系统支撑架固定在拖体框架上...
李志彤陆凯周吉祥杨源单瑞郭磊于得水徐华源
文献传递
南黄海SYS90-1A孔第四纪沉积物磁性地层学研究
2024年
可靠的年代地层框架是开展南黄海地区第四纪环境演变研究的基础。目前南黄海南部地区缺乏可靠年代学控制的长序列钻孔。通过对南黄海南部SYS90-1A孔(孔深90.1 m)沉积物开展详细的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AMS14C测年结果及区域已有磁性地层学结果,建立南黄海南部地区第四纪沉积物年代地层框架。结果显示,SYS90-1A孔岩芯记录了从布容(Brunhes)正极性时至松山(Matuyama)负极性时上部,包括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早、中更新世界线即布容正极性时与松山负极性时界线(B/M界线)深度位于74.2 m,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深度分别位于79.75~82.47 m和85.25~87.74 m。根据Kamikatsura和Santa Rosa地磁漂移事件的年代控制点和平均沉积速率,推算钻孔底部年龄为0.96 Ma。南黄海SYS90-1A孔早更新世晚期的沉积速率约为8.66 cm/ka,中更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约为9.5 cm/ka,而全新世以来的沉积速率为12.8 cm/ka,沉积速率自早更新世晚期以来呈增加趋势。这一结果不仅为南黄海南部第四纪沉积物研究提供了有效的年代学约束,而且为南黄海地区第四纪地层划分和对比、沉积环境与气候变化、物源示踪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时间标尺。
陆凯陆凯李广雪孙军李广雪梅西陈晓辉梅西朱晓青强小科
关键词:古地磁学第四纪南黄海
共12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