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瑞琦
-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 碳平衡法在柴油机排放测试中的应用被引量:7
- 2011年
- 提出了柴油发动机燃烧前后碳原子量平衡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碳原子在发动机燃烧前后的存在形式,并建立了碳原子在不同存在形式下质量流量的数学模型。利用碳平衡法的数学模型,分析了A、B两城市分别用直接采样系统和稀释采样系统测量同一配置柴油机废气污染物结果出现较大差异的原因,明确了问题的责任方,进一步加强对试验条件和管路连接的检查,最终保证了两地试验结果较好的一致性。
- 冀树德贾桢张伟闫瑞琦许世永袁晓燕
- 关键词:柴油机碳平衡碳原子
- 怠速转速对整车燃油经济性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用理论与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整车降低怠速转速后的节油效果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怠速转速降低50r/min,怠速油耗降低6%左右。在城市道路行驶怠速工况较多,降低怠速转速后整车节油效果较好,但是NEDC测试循环怠速工况时间短且怠速油耗量小,加之测试与设备误差等原因,很难直接测试出降低怠速的节油效果,为此提出了采用NEDC工况拆解法来计算降低怠速转速后的油耗与节油效果。
- 吴琼李卫兵袁子红闫瑞琦曹敬堂和龙
- 关键词:燃油消耗量怠速节油
- 基于相关系数法的柴油机动态特征提取被引量:6
- 2014年
- 以某12缸柴油机装车后行驶的砂石路面为基础,针对不同驾驶员在车辆实际行驶中进行的7次加速过程,利用高速采集设备同步采集了柴油机输出端的转速和扭矩信号,并以动作响应快的转速信号为主要参数设计了典型的特征波形。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了7次加速信号及不同特征波形信号间的相关性,获得了砂石路行驶条件下柴油机动态特征信号。所提取的特征波形信号图形可表明,采用相关系数法分析典型动态特征信号是可行的。
- 冀树德张兴刚孙学东闫瑞琦高海涛
- 关键词:柴油机动态特性
- 柴油机采用二级增压性能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针对某直列六缸增压中冷柴油机,在标准试验条件下通过台架试验进行了一级增压和二级增压对柴油机性能影响研究,分析了二级增压对柴油机各性能指标影响。同时,在原机基础上进行了性能改善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级增压可提高柴油机有效热效率,减小柴油机的燃油消耗率,降低碳烟排放,进一步提高柴油机动力性能。通过适当调整供油提前角,在对其他性能指标影响较小的前提下,降低缸内最高燃烧压力。
- 张德元冀树德魏鹏程霍学敏张勃闫瑞琦
- 关键词:内燃机柴油机二级增压最高燃烧压力
- 一种用于柴油机曲轴检修调整的装置
- 本发明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柴油机曲轴检修调整的装置,包括移动轮(1)、承力支架(2)、调距滑轨(3)、弧形轴卡(4)、轴定位轮(5)和轨固定夹(6);承力支架(2)的四个支腿安装有移动轮(1);所述承力支架(...
- 张伟冀树德马东元黄旭陈楠闫瑞琦
- 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的柴油机微粒排放预测被引量:1
- 2011年
- 介绍了偏最小二乘回归算法的基本原理和详细算法步骤,分析了CO,HC和炭烟与微粒排放的相关性。以CO,HC和炭烟综合排放为自变量,以微粒综合排放为因变量,建立了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法的微粒预测模型。针对新优化匹配的参数,利用该模型对ESC循环每工况微粒排放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结果与实测结果间差异仅为0.8%,验证了预测模型的可行性。
- 冀树德韩耀军许世永张伟闫瑞琦贾桢杨天军焦志华
- 关键词:柴油机偏最小二乘法微粒数学模型
- 非道路用柴油机瞬态行为分析和试验循环开发被引量:2
- 2016年
- 针对车辆在水泥路、石块路、起伏路、沼泽路行驶采集的柴油机道路载荷数据,对齿杆位移与扭矩进行转换,设计了表征原始载荷数据总体瞬态特征的7个参数,包括转速变化率、扭矩变化率、功率、功率变化率、转速和扭矩、转速和扭矩变化率、扭矩和转速变化率,划分区间计算相对发生率确定了总体特征。采用x2校验和移动筛选的方法,从原始数据中选取了代表每种路面形式瞬态特征的微历程,进一步工程调整微历程中的部分数据段,确定了表征总体瞬态特征的最佳微历程。最后对微历程按任务比例组合形成了适合柴油机的瞬态加载试验循环。
- 冀树德张伟邬旭宏郝冀雁闫瑞琦王连群唐智高海涛黄旭赵玲玲
- 关键词:柴油机
- 柴油机机油耗测量方法的研究
- 消耗量作为柴油机的物理量,也是柴油机性能评价的一个重指标.与柴油耗相比,柴油机消耗机油更少,准确定量测量不容易,瞬态测量则更难.基于这一问题,介绍了柴油机机油耗的直接测量方法和间接测量方法,直接测量法包括放油称重法、检尺...
- 冀树德袁晓燕闫瑞琦邬旭宏
- 关键词:柴油机机油消耗量
- 基于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柴油机磨合规范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针对柴油机摩擦磨损过程中的主要摩擦副——缸套-活塞环,基于摩擦磨损机理对磨合过程中以接触面塑性变形为主的磨合时间进行了设计,并采用摩擦副负荷能储备系数方法对磨合工况进行了设计和优化,最后采用润滑油样光谱和铁谱分析方法对设计的磨合规范进行了验证和分析。结果表明,270min的台架磨合规范未能使缸套-活塞环摩擦副的磨合进行彻底,采用新方法对磨合时间和磨合工况调整后,磨合过程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
- 冀树德孙学东邬旭宏闫瑞琦贾桢祁平和龙曹敬堂高海涛
- 关键词:柴油机缸套活塞环摩擦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