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常乐
- 作品数:29 被引量:36H指数:2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哲学宗教理学更多>>
- 双相抑郁患者脑局部一致性的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
- 董杰刘春红李峰张宇李丽君铁常乐王永军司远萍马辛
- 关键词: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双相情感障碍抑郁
- 抑郁症未患病同胞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 目的抑郁症未患病同胞由于具有未用药、抑郁症高危人群、与抑郁症患者年龄匹配等优点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然而,我们并不知道抑郁症未患病同胞是否破坏了全脑网络的整体拓扑组织结构。为此,我们假设未患病破坏了自发神经元活动形成的脑功...
- 刘春红李峰李丽君周福春张宇铁常乐邬霞马辛王传跃
- 精神病司法鉴定的退鉴情况分析
- 铁常乐张琳黄青
- 死者生前司法精神病鉴定22例分析
- 2017年
- 目的探讨开展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过程中应当注意的问题。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科自1982年8月1日起至2016年7月31日止,22例司法精神病生前鉴定的过程和结论。分析指标主要包括:(1)实施鉴定的时间;(2)委托鉴定的事项;(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4)鉴定结论。结果(1)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鉴定7例,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鉴定15例。(2)1982年8月1日至1999年7月31日间主要鉴定事项为6例(85.7%,6/7)精神状态及刑事责任能力和1例(14.3%,1/7)精神状态及性自我防卫能力,1999年8月1日至2016年7月31日间15例鉴定事项全部为精神状态及民事行为能力。(3)委托人提供的鉴定材料包括:既往鉴定意见、描述精神状态的病历、有效的证人证言和/或羁押期间表现、公安机关问讯纪录、视听资料。(4)大部分被鉴定人能够被鉴定出精神疾病临床诊断并判断法律能力,个别鉴定不能得出结论。结论生前鉴定数量少、难度大;针对民事行为能力的生前鉴定有明显增加的趋势;重点应保证鉴定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充分性和合法性;"不能得出结论"也是一种鉴定结论,建议采用三分法进行生前鉴定的民事行为能力评定。
- 铁常乐张琳黄青
-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司法鉴定
- 精神分裂症规范化治疗的专家共识调查分析
- 目的调查国内精神分裂症临床治疗的现状,探讨精神分裂症的规范化治疗方法,为制定精神分裂症的规范化治疗流程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及美国精神病学会(APA)治疗指南、美国德克萨斯州治疗规程(TIMA)、英国国家卫生...
- 张磊王智民铁常乐董芳王传跃
- 自杀行为的重性抑郁患者额叶丘脑环路受损
- 目的自杀是全球性的严重危害公共健康问题之一。根据目前的趋势推测至2020年将有大约150万人当年死于自杀,与此相关的重性抑郁症(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MDD)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还不深入。既往的...
- 刘春红王传跃景斌张宇龙志颖董杰李峰李素芳铁常乐马辛
- 抑郁症规范化治疗的专家共识调查分析
- 董芳张磊铁常乐王智民李先宾王传跃
- 人格责任论对于刑事司法精神病鉴定的应用价值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人格责任论和动机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精神障碍患者刑事责任能力鉴定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机构2013年及2014年实施鉴定的101例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分析指标包括:精神症状对人格基本特征的反映;作案动机;被鉴定人对违法行为的评价;刑事责任能力。结果不同的症状反映了人格整体性、一致性和特殊性的异常;当症状不同时,患者实施违法行为的动机也有现实和非现实的差异;人格整体性受损者不能正常和正确地评价违法行为,几乎全部人格一致性、特殊性受影响者能认识到行为的违法性;人格的完整性和一致性受影响者刑事责任能力不完全;人格特殊性受影响者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结论人格责任论与动机理论相结合应用于精神障碍患者的刑事责任能力鉴定,有实用的临床意义。以行为人作为行动者的同一性进行界定,辨别患者对行为是"不能控制"还是"不予控制",值得在精神病司法鉴定工作中推广应用。
- 铁常乐张琳黄青
- 关键词:司法精神病学刑事责任能力动机
- 以人格责任论结合动机理论对精神病患者刑事责任的分析
- :以人格责任论和动机理论相结合对精神病患者犯罪的刑事责任能力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105例精神病患者的作案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当症状对行为的影响以及行为愿望的强度不足以改变"行为人"...
- 铁常乐张琳黄青汪平陈建生于庆波田祖恩
-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刑事责任能力动机理论
- 酒石酸唑吡坦诱发睡行症一例被引量:2
- 2010年
- 患者男,65岁。曾于2007年夏季在我院被诊断为“抑郁状态”,每日口服黛力新0.5mg,之后情绪改善。2007年8月因失眠、入睡困难再次来诊,当时未发现有精神异常,遂予镇静催眠药以改善睡眠,先后给予多种药物口服,其中包括艾司唑仑、阿普唑仑、佐匹克隆。通常于开始服用时效果尚可,能正常入睡,但1个月后失眠症状出现反复,
- 铁常乐毛佩贤
- 关键词:酒石酸唑吡坦睡行症药物口服失眠症状镇静催眠药入睡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