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军
- 作品数:24 被引量:41H指数:4
- 供职机构:衢州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优秀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下腔静脉滤器联合手术取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探讨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手术取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方法及疗效。方法:23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人,先经对侧股静脉置入下腔静脉滤器,然后手术取栓,术后采用抗凝、腓肠肌按摩治疗。结果:全部病人无肺栓塞发生,13例患者于术后1-3天患肢肿胀消退,6例患者肿胀消退稍慢约需7-10天。全组病例得到随访者17例,占73.9%,远期疗效好。结论:在下腔静脉滤器保护下静脉取栓然后抗凝、腓肠肌按摩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安全、有效的方法。
- 陆炜王李华徐天生钱军
-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手术取栓
- 脾部分切除术应用刮吸法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 探讨刮吸法在脾部分切除术中的应用、手术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PMOD)行刮吸法脾部分切除术。结果 32例患者采用刮吸法完成脾部分切除术 ,未发现术后并发症。 结论 刮吸法脾部分切除术止血效果良好 ,方法简便、安全 ,值得推广应用。
- 杨惠民彭淑牖吴育连彭承宏蔡秀军林水泉钱军钟飞彪毛利军
- 关键词:脾部分切除术刮吸法手术方法外伤性脾破裂彭氏多功能手术解剖器
- 老年人急性腹膜炎并发MODS的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急性腹膜炎并发MOD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29例老年急性腹膜炎患者的临床治疗。结果:并发器官功能衰竭的器官主要为肺21例、心18例和肾12例。死亡率为72.4%,同时并发两个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55.6%,三个及以上器官功能衰竭死亡率100%。结论:MODS有较高的死亡率,早期治疗是控制MODS,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 钱军王李华林水泉周一农
- 关键词:老年患者急性腹膜炎MODS
- 强酸化电位水腹腔灌注对腹腔粘连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3年
- 目的 探讨腹腔手术后应用强酸化电位水腹腔灌注对腹腔粘连的影响。方法 大耳白兔24只,其中实验组 12只,对照组 12只,腹腔内分别连续灌注强酸化电位水和生理盐水 5 d,灌注结束后 10 d再开腹观察并测定粘连肠段羟脯氨酸。结果 对照组粘连程度以Ⅲ~Ⅳ级肠粘连为主(10只),实验组以Ⅰ~Ⅱ肠粘连为主(9只)。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羟脯氨酸的水平为 0.274±0.043,实验组羟脯氨酸的水平为 0.201±0.018。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腹腔内灌注强酸化电位水对腹腔粘连有预防作用。
- 杨惠民林水泉钟飞彪钱军吴军富郑树森
- 关键词:腹腔灌注生理盐水腹腔粘连
- 胃肠外营养对外科危重病人的康复作用
- 2003年
- 杨惠民林水泉钱军钟飞彪毛利军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外科危重病人康复血浆蛋白血淋巴细胞导管败血症
- 胃十二指肠双舌瓣形吻合术(附38例报告)
- 2003年
- 杨惠民林水泉钱军钟飞彪毛利军
- 关键词:十二指肠溃疡手术方法病例分析
- 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疗效及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外科手术治疗重症胰腺炎患者46例,根据术后营养主要供给路径的不同分为肠内营养组(24例)和肠外营养组(22例),肠内营养组术后所需营养主要通过空肠营养管供给,肠外营养组主要通过静脉供给。观察两组治疗期间并发症,临床症状和指标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肠内营养组的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血、尿清淀粉酶恢复正常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白细胞恢复正常时间及住院天数均显著短于肠外营养组(均P<0.05),而胰腺假性囊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率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症胰腺炎术后早期空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迅速改善临床症状、缩短治疗时间,且不增加死亡率,是安全、有效、符合临床需求的治疗方法。
- 钱军王李华吕杨波
- 关键词:重症胰腺炎手术治疗空肠内营养
- 腹腔镜手术对胃肠间质瘤患者围术期指标及并发症的影响研究
- 2023年
- 目的 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分析其围术期指标及对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在本院治疗的胃肠间质瘤患者68例,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4例,给予观察组腹腔镜手术治疗,给予对照组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围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胃蛋白酶原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胃泌素水平、术后并发症及预后情况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在围术期指标方面,观察组手术时间(78.06±5.52) min、术中出血量(70.12±15.64) mL、术后排气时间(1.94±0.51) d、术后进食时间(2.61±0.74)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2.51±0.34) d及住院时间(6.98±1.28) d,与对照组手术时间(94.56±9.29) min、术中出血量(87.57±19.58) mL、术后排气时间(3.69±1.17) d、术后进食时间(4.52±1.38)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4.59±0.51) d及住院时间(8.67±1.49) d比较均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术后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总发生率5.9%显著低于对照组23.5%(P<0.05);在PGⅠ、PGⅡ、胃泌素水平方面,观察组术后各指分别为(153.69±17.29)μg/L、(9.48±2.15)μg/L、(91.59±10.31)μmol/L,对照组术后各指分别为(143.62±15.23)μg/L、(10.57±1.79)μg/L、(80.57±8.36)μmol/L,两组PGⅠ、胃泌素术后水平均较术前水平显著提高,PGⅡ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其中观察组术后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预后方面,观察组复发率与转移率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对胃肠间质瘤患者给予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创伤小,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可促进恢复胃肠功能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助于预后。
- 郑临海钱军
-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胃肠间质瘤并发症
- 不同T管位置对窦道形成的影响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不同的T管位置对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狗模型窦道形成的影响。方法制作狗胆总管切开T管引流模型,分为前腹壁直接引出和右侧腋前线引出两组,每组8只。测量胆总管直径、大网膜长度及有无变异、胃和横结肠的蠕动次数;制模2周后再次开腹,检测T管窦道长度和完整性;以窦道的加压注水量作为窦道所能承受的压力指标,分析不同T管位置以及多种因素对加压注水量的影响。结果T管经前腹壁和经腋前线引出,两组间胆总管直径、胃蠕动、横结肠蠕动、大网膜长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0.59、0.24、-0.52、-0.64,P均>0.05);前腹壁组与腋前线组比较,T管窦道长度缩短,加压注水量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4.96、2.67,P均<0.05)。多元线形回归分析表明,对T管窦道加压注水量影响最大的是T管窦道长度,两者呈负相关(r=-0.79,P<0.05)。结论T管位置不同引起窦道长度的变化是影响T管窦道形成的重要因素,最短途径是T管引出腹腔的重要原则。
- 王李华陆炜钱军徐天生周一农
- 关键词:T管窦道
- 腹腔镜诊治上消化道穿孔46例体会
- 2006年
- 钟飞彪王李华钱军
- 关键词:上消化道穿孔腹腔镜诊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