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淑婉
-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更多>>
- 论法律翻译中的语用过程——当代关联论视角
- 最小论主张语言的逻辑形式与真值条件(最小命题)相互高度对应,认为语句构成成分的意义及组合性原则决定了最小命题。对此语境论提出质疑,认为最小命题实为违背语言直觉的多余概念。以关联论为代表的语境论认为,字面意义往往无法充分决...
- 郭淑婉
- 关键词:关联论词义语用过程法律翻译
- 文献传递
-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语用充实制约因素探析--以法律翻译为例被引量:1
- 2013年
- 语境论认为字面意义往往无法充分决定句子的真值条件命题,提出语用充实对于命题的形成不可或缺,语义最小论则质疑语用充实的合理性,称其未受适当制约。作为语境论颇具代表性的一种观点,关联理论强调关联期待对于语用充实的制约作用,然而关联期待亟需细化,以期更好地揭示制约过程的本质。法律翻译文本反映了译者的语用充实行为及其制约因素,该语境下的关联期待可细化为对于说话人意图、语言形式以及百科信息的三重期待。
- 郭淑婉
- 关键词:语用充实法律翻译
- 关联理论视角下法律翻译情态意义的语用充实被引量:3
- 2015年
- 情态意义的多义性和认知复杂性使其成为语义/语用界面研究中不同立场验证其观点的理想试验田,探析情态意义的语用充实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话语理解中词汇意义与语用推理之间的互动作用。法律翻译文本反映了译者对原文情态意义的语用充实,主要表现为情态动词的语用调适及未言说情态成分的填补两种形式。
- 郭淑婉
- 关键词:法律翻译情态意义语用充实
- 论非概念性词义观对法律翻译的启迪
- 2015年
- 关联论的词义观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其前期观点认为词义即概念,中期观点提出词义仅提供构建概念的模板,后期观点强调词义的非概念性。作为典型的意义取消论,非概念性词义观及其杂物包模型拓展话语理解过程中的语用疆域,探究该词义观在法律解释与翻译中的适用性有助于我们洞悉翻译过程的认知本质、凸显译者主体性地位以及为相关翻译指导原则提供厚实的理论基础。
- 郭淑婉刘龙根
- 关键词:关联论法律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