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春娜

作品数:6 被引量:54H指数:4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大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2篇电图
  • 2篇心病
  • 2篇心电
  • 2篇心电图
  • 2篇心源性
  • 2篇心源性晕厥
  • 2篇源性
  • 2篇晕厥
  • 2篇室性
  • 2篇室性心律
  • 2篇室性心律失常
  • 2篇冠心病
  • 1篇电生理
  • 1篇电生理检查
  • 1篇动脉
  • 1篇动态心电图
  • 1篇心电图分析
  • 1篇心肌

机构

  • 5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郑春娜
  • 5篇黄丽红
  • 3篇曲鹏
  • 1篇黄丽红
  • 1篇靳晶
  • 1篇姜娜
  • 1篇谭虹
  • 1篇姜娜

传媒

  • 4篇医学与哲学(...
  • 1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心电与循环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与心率变异性的关联性探讨被引量:12
2015年
为了探讨冠心病患者心率减速力(DC)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及临床意义,对97例冠心病患者和74例健康人完成24h动态心电图检查,离线计算DC值和HRV各时域指标,通过数据的统计与研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的DC值和HRV各时域指标均较对照组降低(P<0.05),且DC值与HRV时域指标的SDNN、RMSSD和pNN50呈正相关,提出心率减速力检测是筛选与预测冠心病患者猝死高危人群较为适用的无创检测,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郑春娜黄丽红
关键词:冠心病心率变异性
植入式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源性晕厥2例被引量:2
2016年
例1患者男性,68岁,反复发作晕厥4年人院。既往诊断为冠心病、原发性高血压病。人院后多次行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均未发现与晕厥症状相关的心律失常。冠状动脉造影示3支血管弥漫性病变(因病变严重难以行血运重建治疗)。心内电生理检查显示窦房结及房室结功能正常,心室程序刺激未诱发出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脑电图、超声心动图、CT等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郑春娜黄丽红曲鹏靳晶姜娜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心内电生理检查植入式弥漫性病变血运重建治疗
538例青年女性健康体检心电图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了解22~31岁年龄段青年女性的心电图异常发生情况。[方法]采用日本光电9320K12导联心电图机同步描记,以郭继鸿主编的2002年版的《心电图学》为标准,分析538例青年女性健康体检的心电图结果。[结果]心电图异常者74例(13.8%)。其中,窦性心动过缓23例(31.1%),窦性心律不齐19例(25.7%),窦性心动过速15例(20.3%)。ST-T改变13例(17.6%)。室性期前收缩5例(6.8%),房性期前收缩2例(2.7%)。[结论]青年女性异常心电图以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窦性心动过速、ST-T改变及期前收缩为常见。
郑春娜黄丽红
关键词:青年女性健康体检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5
2015年
为了探讨动态心电图在心源性晕厥诊断中的临床价值,对180例疑为心源性晕厥患者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结合患者生活日志,由心电技术专业医师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回放分析,结果显示检出与晕厥发作相关的心律失常共39例,阳性检出率为21.7%,其中缓慢型心律失常30例,晕厥组RR间期明显较无晕厥组长(P<0.05),快速型心律失常9例。因此,对于疑为心源性晕厥的患者,动态心电图能够长程不间断记录患者的心电信号,监测方式简便、无创,可反复多次进行,应积极采用动态心电图检查以查明晕厥原因。
郑春娜黄丽红曲鹏
关键词:心源性晕厥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与研究被引量:28
2015年
为验证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对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将128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观察组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对照组美托洛尔治疗。经4周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统计、比对和分析,结果表明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别(P>0.05),故稳心颗粒联合美托洛尔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疗效,安全性高。
郑春娜黄丽红
关键词:稳心颗粒美托洛尔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前后窦性心律振荡的临床观察被引量:6
2013年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前后窦性心律振荡(HRT)的变化及意义。选择伴室性早搏的AMI患者(观察组)和无器质性心脏病的室性早搏患者(对照组)各42例,PCI前伴室早的观察组患者,用节律Ⅱ导联记录室早的心电图,PCI后2周时观察组及对照组均记录24h动态心电图(AECG),计算其震荡初始(TO)和震荡斜率(TS),并行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测定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LVEF分别为:(59.1±7.5)%和(61.3±8.4)%。观察组PCI前TO显著升高,TS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TO较前降低,TS较前升高,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I后2周时和对照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相比无差异。提示AMI患者HRT减弱,PCI后2周HRT改善但和观察组相比仍有统计学意义,提示AMI患者PCI后早期仍存在心脏自主神经功能下降,HRT可作为评价AMI患者预后的一个指标。
黄丽红郑春娜谭虹姜娜曲鹏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