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邱继云

作品数: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太原市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阳虚
  • 3篇脾阳虚
  • 2篇蛋白
  • 2篇蛋白组
  • 2篇蛋白组学
  • 2篇湿邪
  • 2篇脾组织
  • 2篇模型建立
  • 1篇蛋白质
  • 1篇蛋白组学研究
  • 1篇动蛋白
  • 1篇养生
  • 1篇载脂蛋白
  • 1篇载脂蛋白A-...
  • 1篇增殖
  • 1篇脂蛋白
  • 1篇脾细胞
  • 1篇脾细胞增殖
  • 1篇气虚
  • 1篇中医

机构

  • 7篇山西中医学院
  • 5篇太原市中心医...
  • 3篇湖北中医药大...

作者

  • 7篇陶功定
  • 7篇邱继云
  • 7篇王平
  • 5篇李俊莲
  • 5篇刘芳芳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光明中医

年份

  • 1篇2017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组学研究
2017年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湿邪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湿邪致病的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外湿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mg/只,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双向凝胶电泳图象分析,肽质量指纹图谱与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分析差异蛋白质意义。结果:通过比较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质,发现3个有意义的蛋白质:表达上调的有2个:载脂蛋白A-I、肌动蛋白相关蛋白2/3复合物亚基5;表达下调的有1个:结合珠蛋白。结论:正常及潮湿环境下大鼠脾组织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与湿邪致病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
刘芳芳王平李俊莲邱继云陶功定
关键词:湿邪脾组织载脂蛋白A-I结合珠蛋白
脾阳虚加湿邪大鼠内外合邪模型建立的研究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潮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脾阳虚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为建立内外合邪动物模型做初步尝试。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脾阳虚组、外湿组、脾阳虚加湿组,每组10只。脾阳虚组模型制作采用番泻叶灌胃,皮下注射利血平与强迫大鼠游泳交替进行的复合方法。造模后,给予外湿组与脾阳虚加湿组潮湿环境1周,于造模前后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的体质量、进食量、饮水量、精神活动、皮毛光泽度及大便性状并进行宏观症候评分。结果:造模后,脾阳虚加湿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减轻,较其余3组显著降低(P<0.01,P<0.05)。脾阳虚加湿组大鼠在进食、饮水、精神状态、毛色、大便性状等方面较其余3组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宏观症候评分较脾阳虚组显著降低(P<0.01)。结论:潮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脾阳虚大鼠的一般情况都有影响,对脾阳虚大鼠影响更为明显。
刘芳芳王平李俊莲邱继云陶功定
关键词:脾阳虚
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组学差异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通过比较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质谱,筛选和鉴定与脾阳虚证有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探寻脾阳虚证生物标志物。方法:选取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脾阳虚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取出脾组织10mg/只,进行双向电泳实验、双向凝胶电泳图象分析,肽质量指纹图谱与电喷雾串联质谱鉴定蛋白质,分析差异蛋白质意义。结果:通过比较正常及脾阳虚证大鼠脾组织差异蛋白质,发现5个有意义的差异蛋白质:载脂蛋白A-I、真核翻译起始因子5a-1、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结蛋白、异质核核糖核蛋白A2/B1。结论: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组织蛋白质存在差异表达。这些差异蛋白质可能是与脾阳虚证相关的疾病特异性蛋白,并有可能成为诊断脾阳虚证的分子标志物。
刘芳芳王平陶功定李俊莲邱继云
关键词:脾阳虚脾组织差异蛋白质蛋白组学
肺气虚加寒湿外邪大鼠复合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寒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肺气虚大鼠一般情况的影响,为建立内外合邪动物模型做一初步尝试。方法选取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寒湿组、肺气虚组、肺气虚加寒湿组,每组10只。肺气虚组模型复制采用气管注射脂多糖与烟熏的复合方法。造模28 d后,肺气虚加寒湿组与寒湿组给予寒湿环境一周,于造模前、后观察记录各组大鼠精神活动、毛色、进食量、饮水量、体重、皮肤、关节及大便情况,连续观察7 d。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肺气虚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均明显减少,体重增长明显减慢(P<0.05或P<0.01)。与寒湿组、肺气虚组比较,肺气虚加寒邪组大鼠进食量、饮水量明显减少,且体重都较给予外环境前减轻(P<0.05)。肺气虚组大鼠在精神状态、活动、毛色、皮肤、关节及大便等方面均有一定影响,而肺气虚加寒湿组表现尤为明显。结论寒湿环境对正常及肺气虚大鼠的一般情况都有影响,对肺气虚影响更为明显。
王平邱继云陶功定
关键词:环境因素肺气虚外邪
人工模拟外湿环境对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外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及脾阳虚大鼠脾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研究复合病因内外合邪发病机制。方法选取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外湿组、脾阳虚组、脾阳虚加湿组,每组10只。造模成功后无菌摘除脾脏,采用Con A诱导脾淋巴细胞增殖,以此表示淋巴细胞的功能水平。结果脾阳虚组、外湿组、脾阳虚加湿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脾阳虚加湿组脾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较脾阳虚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湿环境因素相对于脾阳虚因素对机体免疫抑制作用更强。说明外湿环境因素对正常大鼠、脾阳虚模型大鼠免疫学的影响较单纯脾阳虚模型大鼠明显,并且外湿环境因素与脾阳虚模型具有协同致免疫机能下降的作用。
刘芳芳王平陶功定李俊莲邱继云
关键词:脾阳虚脾细胞增殖
中医病因之“湿”的概念分类与辨析被引量:24
2016年
通过收集《黄帝内经》以降的代表著作及著名医家关于湿邪致病性质、产生条件及致病特点等内容,阐述病因之"湿"的相关概念及理论辨析。中医学病因之"湿"的存在形式多样,来源广泛,伤人途径多样,不同属性的病因之"湿"在其所伤部位、表现形式、致病特点、病机演变、转归预后等都有显著差异。病因之"湿"表现形式的多形性、以及湿邪致病的内外合邪互为因果,病机变化的多态性,对病因之"湿"进行概念分类和理论辨析,不仅能够明晰外感湿邪、内伤湿邪的理论内容,更为临证提供指导作用。
刘芳芳王平李俊莲邱继云陶功定
关键词:病因
“神”在养生中的作用探析
2014年
中医养生的思想来源甚早,在《庄子》内篇首见。在《黄帝内经》首篇即提出养生之道,可见养生思想在中医中的地位是何等的重要。中医养生思想主张"形神共养",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医"神"的修养在养生中的作用被凸显的更加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医"神"的研究来指导现代社会的养生,使其达到真正"形神共养"的目的。
邱继云王平陶功定
关键词:养生《黄帝内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