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全明
- 作品数:125 被引量:462H指数:11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B型脑钠肽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危险评分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BNP)水平及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危险评分对冠状动脉病变的预测关系。方法 ACS患者317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49例,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测定血浆BNP水平,并进行GRACE危险评分,分析不同组别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血浆BNP水平及GRACE危险评分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结果 GRACE危险评分低、中、高危患者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和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GRACE危险评分高危组患者血浆BNP水平明显高于中、低危组(P<0.01)。GRACE危险评分与血浆BNP水平呈正相关(r=0.26,P<0.01)。结论 GRACE危险评分和血浆BNP水平对ACS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郑虹米树华赵全明田磊贾淑杰杨红霞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危险评分B型脑钠肽
- 罗格列酮增加 apoE 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稳定性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对载脂蛋白 E(apoE)基因敲除小鼠主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32只6周龄 apoE 基因敲除小鼠随机分为罗格列酮组(18只)和对照组(14只),普通饮食14周后处死;切取小鼠主动脉根部制备石蜡切片,免疫组化法半定量测定两组粥样斑块内巨噬细胞、平滑肌细胞及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阳性率;Masson 法半定量观察两组胶原纤维的灰度变化。结果罗格列酮组巨噬细胞的阳性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分别为(16.1±2.5)%和(36.2±6.8)%,P<0.05];平滑肌细胞的阳性率增加[分别为(38.5±7.2)%和(18.6±6.7)%,P<0.05];胶原纤维的灰度显著降低[分别为(169.4±1 5.4)和(21 5.5±14.6),P<0.05];基质金属蛋白酶9分别为(16.0±4.8)%和(33.6±9.7)%,P<0.05;肿瘤坏死因子-α的阳性率显著降低[分别为(15.9±2.9)%和(26.6±8.5)%,P<0.05]。结论罗格列酮可能通过下调局部炎性因子水平,改变斑块内的构成,稳定动脉粥样病变。
- 颜东赵全明许金鹏吕树铮王伟王绿娅陈东张慧信
- 关键词:载脂蛋白E噻唑烷二酮类炎症趋化因子类
- 冠状动脉钙化的形成、检测及治疗新进展被引量:8
- 2019年
-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变化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1-3]。冠状动脉钙化是指钙盐在冠状动脉血管壁的异味沉积,常发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部位,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重要标志。冠状动脉钙化可导致血管僵硬度增加,顺应性降低,心肌灌注受损。临床研究显示,冠状动脉钙化与更高的不良事件发生率相关,是预测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准确地检测冠状动脉钙化有助于冠心病的诊断,并在预测未来心血管不良事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结合近几年国内外最新文献研究对冠状动脉钙化的形成、分型、分类、检测和治疗进行综述。
- 陈雪赵全明聂毛晓张学慧闫云峰
- 关键词:冠状动脉钙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血管不良事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独立危险因素
- 低浓度弹力蛋白酶不同腔内灌注压力对建立兔腹主动脉瘤模型的影响被引量:1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不同灌注压力条件下,经腹主动脉腔内灌注低浓度弹力蛋白酶对兔腹主动脉瘤(AAA)成瘤率及死亡率的影响。方法 30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A、B、C三组,每组各10只,均经双腔导管向腹主动脉腔内注入10μl浓度为50 u/ml的弹力蛋白酶,灌注保持时间为7~10 min,灌注保持压力分别为A组0 mmHg,B组100~200 mmHg,C组300~400 mmHg,分别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腹主动脉超声检查,计算各组腹主动脉扩张率、成瘤率及存活率,后处死动物,对血管灌注部位行组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将灌注后血管直径大于正常腹主动脉内经的50%者定义为腹主动脉瘤形成。A组存活10只,灌注部位血管扩张率为(16±9.4)%,成瘤率为0%,存活率为100%;B组存活10只,灌注部位血管扩张率为(98.8±16.4)%,成瘤率100%,存活率为100%;C组存活4只,存活动物灌注部位血管扩张率为(110±13.3)%,成瘤率100%,存活率为40%。结论经腹主动脉腔内灌注低浓度弹力蛋白酶(50 u/ml),将灌注压保持在100~200 mmHg,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成功制备腹主动脉瘤模型,且成瘤率高、死亡率低。
- 张学慧赵全明聂毛晓闫云峰陈雪冯婷婷赵欣张明多
- 关键词:腹主动脉瘤弹力蛋白酶
- 入院高血糖对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后左心室重构的影响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观察入院时高血糖患者对住院期间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以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并在住院期间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介入术(PCI)成功开通梗死相关血管(IRA)的患者478例。根据PCI术前入院时随机静脉血血糖值≥7.8mmol/L,分为血糖增高组(AHG),入院血糖≥7.8mmol/L和正常血糖组(NGT),入院血糖〈7.8mmol/L),详细记录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临床特征,门诊随诊至出院后6个月至1年。随诊内容包括实验室生化指标、超声心动图及服药情况等。分析入院血糖增高对急性ST段抬高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构的影响。结果:共入选患者478例,424例完成随访,平均随访时间7.5个月。入院高血糖的发生率是44.1%(211/478)。随访结束时,31.6%(134/424)的患者发生心脏扩大。两组患者入院时在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Killip分级、左心室扩大比例、早期再灌注、服药治疗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结束时,与正常血糖组相比,高血糖组LVEDD扩大明显[(54.3±5.0)vs.(52.2±6.7)mm,P〈0.05],心脏扩大比例增高,(38.6%vs.26.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高血糖(OR=5.770,95%CI:1.144~3.782,P=0.016)是心脏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入院高血糖是急性ST段抬高前壁心肌梗死6个月~1年左心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
- 池喆米树华张晓霞关杨赵全明吴学思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左心室重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 PET/CT无创检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研究进展被引量:4
- 2010年
-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慢性、动态的炎症性疾病。急性临床事件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生物组成和炎性状况,而非其狭窄程度和大小。PET/CT作为一种无创检查技术,是对机体全身功能和结构相结合的成像方式。从基础科学、动物和临床研究中得来的数据均支持PET/CT在评估大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疾病中的作用。
- 冯婷婷赵全明
- 关键词:动脉硬化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正电子发射型体层摄影术
- 冠状动脉弥漫性巨大瘤样扩张伴狭窄OCT指导下介入治疗1例
- 2020年
- 1病例患者男性,43岁,因“突发胸痛1月,再发伴胸闷5 d”入院。患者1月前活动时突发胸痛,持续10 min未缓解,于当地医院行心电图及心肌酶检查示下壁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示: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及右冠(RCA)呈弥漫性瘤样扩张,右冠中-远端次全闭塞,给予行经皮冠脉内血管成形术(PTCA)治疗后出院,5 d前患者再次出现胸痛伴胸闷,遂来我院就诊。
- 聂毛晓刘兴超张晓柳陈青汪国忠赵全明
- 关键词:下壁心肌梗死瘤样扩张冠状动脉前降支回旋支介入治疗
- 斑块稳定-冠心病药物治疗的起点与终点
- 2004年
- 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已经日益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杀手。近些年的研究表明,引起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的主要原因是易损斑块的破裂,所以稳定易损斑块,使之不发生破裂,即成为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一、二级预防的重点。本文就近些年相关临床试验结果,对可用于稳定易损斑块药物的最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 许金鹏赵全明王绿娅
- 关键词:冠心病易损斑块稳定斑块
- 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11
- 2009年
- 目的:评价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经皮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冠心病入选标准并拟行经皮介入治疗的患者106例,同时接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及肝素治疗。52例患者于植入药物涂层支架前给予替罗非班负荷量后以维持量持续静脉泵入36 h者为替罗非班治疗组;另54例患者为对照组。分别于术后36 h和30 d评价2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的联合发生率,观察有无严重出血、监测血小板聚集率及血小板计数等。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替罗非班组血管成形术后36 h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低(P<0.05);30 d内替罗非班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替罗非班维持期间,血小板聚集率明显下降(P<0.01)。无严重出血、血小板减少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替罗非班用于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经皮介入治疗安全、有效。
- 田磊米树华戴文龙张晓霞苏工赵全明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替罗非班受体拮抗剂
- 兔不稳定斑块的^(18)F-FDG PET/CT显像及其病理学检测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18氟标记的脱氧葡萄糖(18F-FDG)PET/CT无创检测不稳定斑块的可行性。方法用新西兰雄性大白兔建立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注射18F-FDG后行腹主动脉PET/CT成像,离体动脉数码照相,测定动脉片段的放射强度,选取不稳定和稳定斑块各30块,比较其放射强度,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斑块中的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并计数。结果PET/CT活体成像可见实验组沿腹主动脉走行的不均匀的放射性分布,与离体动脉的斑块分布基本一致;不稳定斑块组的靶-非靶比值和巨噬细胞数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而平滑肌细胞数明显降低(P<0.01);靶-非靶比值与斑块中的巨噬细胞数呈正相关(r=0.815,P<0.01),而与平滑肌细胞数呈负相关(r=-0.684,P<0.01)。结论18F-FDGPET/CT无创检测实验性不稳定斑块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 张丹丹徐占民宋爱丽赵全明董小黎
- 关键词:^18F-FDGPET/CT不稳定斑块平滑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