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倩彪
- 作品数:10 被引量:123H指数:4
- 供职机构:上海市环境保护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一种环境空气质量移动监测车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环境空气质量移动监测车,包括:车辆;采样系统,该采样系统包括:气体样品采样装置,PM<Sub>2.5</Sub>采样装置,PM<Sub>10</Sub>采样装置;气象系统;与所述采样系统连接的分析系统;...
- 卞清根潘骏胡鸣吴群瑞王东方赵倩彪
- 降雨对长三角区域PM2.5浓度的影响被引量:7
- 2020年
- 利用WRF-CAMx模式分析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简称进博会)期间一次降雨过程对长三角地区PM2.5浓度影响,结果表明,降雨量分布区域与因降雨造成的PM2.5浓度减少量分布区域并不完全一致,湿沉降量受降雨量、PM2.5浓度和风速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降雨导致浓度下降幅度排前5位的组分分别是有机气溶胶、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和细颗粒原生气溶胶,下降幅度分别为44. 28%、16. 55%、11. 55%、9. 53%和5. 23%。结合观测资料和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可知,首届进博会期间上海本地减排和周边区域协同控制作用使PM2.5日均质量浓度降低33. 23μg/m3,因降雨引起的湿沉降作用使上海市PM2.5质量浓度降低15. 88μg/m^3。
- 肖宇王茜赵倩彪张懿华
- 关键词:降雨长三角区域细颗粒物
- 基于区域空气监测网络的珠江三角洲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研究
- 珠江三角洲位于我国南方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东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区域内的空气污染呈现典型的城市群区域大气复合污染特征,煤烟型污染和光化学污染并存,二次污染比例增加,高浓度臭氧和高浓度颗粒物成为了大气污染的主要表...
- 赵倩彪
-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大气复合污染
- 正矩阵因子分解法优化上海市PM10监测网络
- 为适应上海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和郊区人口密度的增加,本研究使用正矩阵因子分解模型对上海市PM10 国家环境空气监测网络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原有的国控点能较好的表征上海市中心城区以及东南郊区的污染特征,但是在上海市的北...
- 赵倩彪黄嫣旻伏晴艳段玉森
-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研究上海市PM_(2.5)来源分布及传输特征被引量:41
- 2014年
- 利用后向轨迹模式,结合上海PM_(2.5)的浓度数据计算了2012年6月27日—2013年6月26日以上海为起始点的后向轨迹,并通过轨迹相关的分析方法,研究不同来源区域对上海PM_(2.5)浓度的贡献影响。结果表明:长三角地区的排放对上海的贡献最为显著;苏北、山东等地区的排放对上海也有较明显的贡献;来自海面的贡献总体低于大陆。所采用的轨迹多元回归分析法为PM_(2.5)的来源分布及传输特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 赵倩彪胡鸣张懿华
- 关键词:后向轨迹聚类分析PM2.5
- 2014年春季上海典型生物质燃烧污染过程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针对2014年5月末华东地区出现的大范围秸秆焚烧污染事件(BB),利用上海浦东超级站多种在线监测数据,并结合卫星遥感、数值模拟等方法,对污染期间前(BB-前)、中(BB-中)、后(BB-后)的时空演化进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期间平均ρ(PM2.5)和ρ(BC)分别由BB-前的24.3和1.24μg/m3攀升至BB-中的111.90和5.38μg/m3,小时峰值出现在5月27日,达到238.0和15.1μg/m3,BB-后虽有显著好转,但"翘尾"现象明显,ρ(PM2.5)和ρ(BC)为34.6和1.49μg/m3;在空气污染扩散不利条件下,生物质燃烧污染会加重其他多种污染物的污染水平;农田秸秆燃烧烟羽的传输受气象条件所限,使得上海外围火点的多寡与城市污染的水平无必然联系。
- 邹忠沙斐蔡艳常运华赵倩彪
- 关键词:生物质燃烧
- 基于在线监测的上海郊区冬季PM2.5来源解析
- 利用1405F、Marga和Xact625在线监测仪于2013年12月23日至2014年2月18日期间对上海市青浦淀山湖地区PM的质量浓度和化学组分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淀山湖地区冬季PM平均质量浓度为85.1μg/m,...
- 王晓浩赵倩彪崔虎雄
- 关键词:PM2.5在线监测源解析
- 文献传递
- 基于气溶胶质谱的二次有机气溶胶识别被引量:11
- 2010年
- 二次有机气溶胶(SOA)是大气气溶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目前人们认识最为薄弱的气溶胶组分.由于有机气溶胶化学组成的复杂性,对SOA进行有效的识别和估算一直是国际气溶胶研究领域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研究尝试使用一种新方法来定量识别深圳冬季大气中的SOA:利用气溶胶质谱仪在线观测的高时间分辨率优势和质谱中的特征碎片离子,应用正定矩阵因子解析(PMF)模型对细粒子组分的主要来源进行解析,识别出其中的二次有机物.结果表明:深圳冬季大气细粒子中SOA浓度平均为9.41±6.33μg/m3,占总有机物质量的39.9±21.8%;相比于一次有机气溶胶(POA),SOA浓度水平变化较为平缓,体现了区域性二次污染物的特征.SOA/BC比值具有鲜明的日变化规律,且与Ox(O3+NO2)的日变化规律相似,说明SOA的生成过程显著地受控于大气光化学活性.深圳冬季大气SOA生成最活跃的时段约为9~15时,期间SOA/BC比值增长了122%.本文为研究我国大气二次有机气溶胶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和思路.
- 黄晓锋赵倩彪何凌燕胡敏卞奇婧薛莲张远航
- 关键词:二次有机气溶胶
- 上海城区PM_(2.5)中有机碳和元素碳变化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58
- 2014年
- 2010年6月~2011年5月间在上海城区点位采集了181组PM2.5样品,采用热光反射法(thermal optical reflectance,TOR)测定了样品中的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含量.结果表明,上海城区环境空气PM2.5中OC和EC年平均浓度分别为8.6μg·m-3±6.2μg·m-3和2.4μg·m-3±1.3μg·m-3,两者之和占PM2.5质量浓度的20%.OC和EC的季节平均浓度值冬季最高,夏季最低,秋季OC和EC在PM2.5中的比例最高.全年OC/EC比值为3.54±1.14.采用最小OC/EC比值法估算二次有机碳(secondary organic carbon,SOC)含量得到SOC年均浓度为3.9μg·m-3±4.2μg·m-3,占OC含量的38.9%.夏季SOC浓度低且与O3最大小时浓度值相关性好,表明光化学反应是夏季SOC的重要生成途径,主导西风向的秋冬季SOC浓度高于静风条件下的浓度水平,存在输送作用.进一步对OC1、OC2、OC3、OC4、EC1、EC2、EC3和OPC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上海城区PM2.5中OC和EC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燃煤排放、生物质燃烧和道路尘,这4个来源对含碳组分的贡献率达69.8%~81.4%,其中机动车尾气在4个季节中的贡献率均较高,生物质燃烧贡献约15%~20%,春季和秋季道路尘影响明显,冬季燃煤的贡献高于其他季节.
- 张懿华王东方赵倩彪崔虎雄李娟段玉森伏晴艳
- 关键词:PM2.5有机碳元素碳
- 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对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的影响
- 执行新标准六项污染因子七项指标的AQI体系后,2011年上海市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由原先API体系的92.3%降至70.1%,下降22.2个百分点,优级天数减少87天,污染天数增加81天,并且全年12个月份均出现污染天.由...
- 张懿华赵倩彪陆涛段玉森伏晴艳
- 关键词:空气环境评价指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