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军宏

作品数:49 被引量:332H指数:7
供职机构: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4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49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主题

  • 22篇糖尿
  • 22篇糖尿病
  • 13篇细胞
  • 9篇糖尿病大鼠
  • 8篇胰岛
  • 7篇胰岛素
  • 6篇动脉
  • 6篇神经病变
  • 6篇神经生长
  • 6篇神经生长因子
  • 6篇蜂胶
  • 6篇病变
  • 5篇蛋白
  • 5篇神经病
  • 5篇ABCA1
  • 4篇抑郁
  • 4篇愈合
  • 4篇糖尿病神经
  • 4篇糖尿病神经病
  • 4篇糖尿病神经病...

机构

  • 25篇中国人民解放...
  • 21篇解放军总医院...
  • 9篇中国人民解放...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北京军区总医...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悉尼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49篇贾军宏
  • 16篇楚勤英
  • 14篇唐志雄
  • 12篇马学毅
  • 12篇蒋虹
  • 11篇王进伟
  • 10篇傅小玲
  • 8篇李建华
  • 6篇高畅
  • 6篇尹士男
  • 6篇李珂
  • 6篇田东华
  • 5篇吴平生
  • 5篇杨永红
  • 5篇郭志刚
  • 4篇马虹颖
  • 4篇于国平
  • 4篇杨毅
  • 4篇赵明
  • 3篇潘国敏

传媒

  • 5篇感染、炎症、...
  • 4篇中国糖尿病杂...
  • 4篇解放军医学杂...
  • 3篇军医进修学院...
  • 3篇中国医院用药...
  • 2篇中国康复理论...
  • 2篇山东医药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武警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河北医学
  • 1篇中国老年学杂...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 1篇天津医药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西南国防医药

年份

  • 1篇2011
  • 9篇2010
  • 3篇2009
  • 7篇2008
  • 1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3
  • 3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4篇1999
  • 4篇1998
  • 2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3
  • 1篇1990
4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Ox-LDL对血管内皮细胞ABCA1及炎症因子表达的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研究在致动脉粥样硬化(As)因子氧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x-LDL)刺激下,人血管内皮细胞ECV304中ATP-结合盒转运子A1(ABCA1)对炎性细胞因子ICAM-1及IL-1β水平调节作用,阐明ABCA1基因在AS发生中的可能机制。方法:培养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加入Ox-LDL(30 ng/ml)刺激3、6、12、24 h,以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ABCA1、ICAM1 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和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ABCA1、ICAM1及IL-1β蛋白表达量;ABCA1的反义寡核苷酸(100 nmol/L)转染人血管内皮细胞,按相同方法给予Ox-LDL刺激细胞,同样的方法测定上述指标的改变。阴性对照为未加Ox-LDL刺激并同时培养的细胞。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人血管内皮细胞株ECV304在给予Ox-LDL刺激不同时间后,AB-CA1、ICAM-1的mRNA和蛋白及IL-1β蛋白水平均增高;给予ABCA1反义寡核苷酸转染后各时间点ABCA1、ICAM-1mRNA表达均降低,ABCA1、ICAM-l及IL-1β蛋白表达水平也降低。结论:人管内皮细胞在Ox-LDL作用下,其ABCA1可能通过增加IL-1β的表达,促进炎症细胞因子ICAM-1释放,在AS的早期发生中发挥作用。
李建华杨永红贾军宏郭志刚吴平生
关键词:人血管内皮细胞炎症因子动脉粥样硬化
神经生长因子改善实验性糖尿病大鼠的感觉神经功能被引量:28
1997年
观察了链脲佐菌素糖尿病大鼠成模两个月后,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影响。结果显示,外源性注射NGF1个月后,摇尾试验(一种鼠对热毒刺激的反应)热痛阈值明显恢复,坐骨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有所改善。初步显示了NGF对糖尿病感觉神经病变的治疗作用。
贾军宏马学毅于国平于国平田东华赵明尹士男赵强
关键词:糖尿病神经病变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生长因子与糖尿病神经病变被引量:43
1998年
贾军宏马学毅
关键词:糖尿病并发症神经病变神经生长因子
糖尿病大鼠记忆功能改变及神经生长因子的影响被引量:3
1999年
目的:观察糖尿病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变化及外周投用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水迷宫试验及大脑海马CA1区神经元计数测定糖尿病成模后2个月,后肢肌肉注射NGF200μg·kg-1·d-1,30d后的学习记忆功能改变,并与正常对照组(NC)组及糖尿病(DM)组比较。结果:DM组与NGF治疗组相似,水迷宫试验游完全程的时间明显长于NC组;错误反应次数明显高于NC组,而海马神经元计数明显少于NC组,P均小于0.001。结论:糖尿病损害大脑的学习记忆功能,外周投用NGF对这种损害的治疗作用不明显。
贾军宏马学毅田东华田东华杨毅于国平杨毅
关键词:糖尿病记忆神经生长因子
抗抑郁剂治疗手术后胃瘫综合征3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6
2008年
目的:探讨精神、心理因素与手术后胃瘫综合征的关系及抗抑郁剂对其的疗效。方法:对31例正常人和3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进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评分;31例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用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西酞普兰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后再行量表评分。结果:3种量表(HAMD、HAMA、SCL-90)评分结果,均显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的精神、躯体症状与正常人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手术后胃瘫综合征患者接受抗抑郁剂治疗8周后,精神和躯体症状均有明显改善。结论:手术后胃瘫综合征与精神心理因素相关,患者普遍存在抑郁和焦虑情绪,用抗抑郁剂治疗能显著改善精神和躯体两方面症状。
唐志雄楚勤英王进伟傅小玲贾军宏蒋虹
关键词:抗抑郁剂量表
脑内胰岛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机理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
1998年
为研究非神经组织─—胰岛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糖尿病的可能及机理,分别对正常兔(n=8)行ActrapidHM6U皮下及鞘内注射,以及阿托品0.5mg阻滞神经后再次鞘内注射的急性试验,并对10只四氧嘧啶高血糖兔行多次小剂量脑内注入ICCs的慢性研究。急性研究显示:中枢给胰岛素引起最强最长的低血糖及高胰岛素血症,同时伴随动物饮食、水量的减少,阿托品0.5mg可部分减轻此反应。而近2年的脑ICCs移植结果示,在(2~13)次×106个ICCs(含胰岛2~10×103)移植后,5/10糖尿病兔血糖缓慢下降(P<0.05),3/5血糖已恢复正常,它们脑组织中IRI含量显著大于正常兔。提示Ins可能作为神经介质,通过自主神经纤维参与中枢对外周胰岛素分泌及血糖的调节。脑在长期超生理水平胰岛素刺激下,可能通过神经-内分泌网络放大胰岛素的外周效应,并可能对胰岛的再生、修复起了重要作用。
马学毅贾军宏胡景胜潘国敏管淑萍韩翠华郑玉清张素霞宋惠芳杨毅
关键词:胰岛细胞移植脑内移植糖尿病
血糖测试笔的临床应用
1993年
利用血糖测试笔进行末梢血糖的测定,其操作简便,病人痛苦小,血糖结果即时可得,给糖尿病病人的病情监测提供了极大方便。
牛雁红贾军宏郭永春
关键词:血糖
蜂胶对成纤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系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表达的抑制作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探讨蜂胶对糖尿病伤口愈合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荧光电泳法,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5、25mmol/L)和不同蜂胶浓度(10、50、100、200μg/ml)处理的体外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及单核巨噬细胞系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蛋白的表达。结果高浓度葡萄糖(25mmol/L)状态下,MMP9表达增加,但与低浓度(5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蜂胶可显著降低MMP9的表达,并呈剂量依赖性(P<0.05)。结论高糖能增加单核巨噬细胞系及成纤维细胞MMP9的表达,可能会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愈合。蜂胶可抑制这些细胞MMP9的表达,有益于细胞基质的积聚,从而有益于糖尿病患者伤口的愈合。
贾军宏Min DanqingLisa LuoDK YueSV McLennan
关键词:蜂胶伤口愈合
多奈哌齐对PC12细胞凋亡抑制作用机制的研究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研究多奈哌齐对β淀粉样蛋白(Aβ)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方法:以Aβ诱导PC12细胞损伤作为细胞模型,采用TUNEL、免疫细胞化学等方法,观察不同浓度的Aβ对PC12细胞的损伤作用和多奈哌齐干预对PC12细胞凋亡的保护作用,以及Bc l-2、Caspase-3在Aβ损伤组、多奈哌齐干预组的表达及意义。结果:锥虫蓝拒染法染色结果显示,Aβ作用后,PC12细胞较正常对照组增殖缓慢。提前12 h给予多奈哌齐,TUNEL结果示PC12细胞凋亡指数为(17.29±0.83)%,较单纯Aβ损伤组(32.28±1.64)%显著降低(P<0.01);Bc l-2表达阳性率为(60.00±2.30)%,较损伤组(39.94±1.83)%显著增高(P<0.01),Caspase-3表达阳性率为(26.46±2.87)%,较损伤组(49.23±1.73)%显著降低(P<0.01)。滞后1 h给予多奈哌齐组与Aβ损伤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多奈哌齐预干预对Aβ诱导的PC12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通过调节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Bc l-2来实现。
李珂万琪蒋建利贾军宏蒋虹楚勤英唐志雄
关键词:多奈哌齐Β淀粉样蛋白BCL-2CASPASE-3
静脉及皮下连续输注式胰岛素泵治疗糖尿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5
1999年
目的:比较3种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法对临床高血糖治疗的效果。方法:12例NIDDM及10例IDDM病人接受了观察。其中10例行常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8例接受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胰岛素治疗,4例行胰岛素泵连续静脉输注治疗。 3组治疗的靶血糖值均在3餐前及睡前血糖为≥3.6 mmol/L但≤7,2 mmol/L,至少 3天。结果:3组达到靶血糖值时胰岛素用量无显著性差异(均 P>0.05),但两泵组强化治疗平均治愈天数显著缩短,且血糖控制更优于常规组。但皮下泵连续注射组低血糖发生率略高于常规用药组。结论: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或静脉输注胰岛素模拟了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模式,较常规皮下注射能更快更有效地控制高血糖,是目前常用的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法。
马学毅贾军宏尹士男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皮下注射输注泵药物疗法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