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晓燕
- 作品数:16 被引量:1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文化科学更多>>
- 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综述
- 2016年
- 中国社会史研究经历了三十余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历史学研究中一个重要的学科。随着出土资料、契约文书及民间文献、口述史料的深入挖掘与广泛使用,在中国古代社会史尤其是明清史研究中,社会史已突破传统史学,成为重要的研究范式,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集合相关文献,对2015年中国古代社会史研究的热点进行归纳和评述。
- 贺晓燕
- 清代童生试中的“审音”制度被引量:1
- 2016年
- “审音”制度是清代童生试中独有的一项防止考生冒籍跨考而实行的制度,制定于康熙年间,盛行于乾隆年间。《历史档案》于2002年第3、4期及2003年第1期公布了一批有关清代童生试的档案《乾隆中晚期科举考试史料》,为研究审音制度提供了珍贵的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审音制度作为清代特有的防止舞弊的一项措施,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而非像以往研究所论述的,仅施用于大兴、宛平二县。
- 贺晓燕
- 关键词:审音清代乾隆年间历史档案康熙年间科举考试
- 清代宁夏武鼎甲考略
- 2020年
- 近几年来,学界对武举的研究越来越多,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然就地处西北边陲的宁夏而言,有清一代其颇为引人注目的武进士盛况,似乎研究不够。本文试图从清代宁夏之地理行政区划、民风士习、朝廷政策等背景入手,以清代宁夏十二名武鼎甲为研究对象,撷取其中史料较多的几人,对他们一生做一概括,对清代宁夏的武科盛况做一梳理,进而有助于我们理解清代宁夏武举兴盛之原因。
- 贺晓燕
- 清代科举落第政策研究
- 科举落第,不是一个新生的问题,它与科举制度相始终,同样有着漫长的历史。从隋唐至明清,历代统治者奉科举制为安邦治国的圭臬。然而,落第政策的形成与发展却远远滞后于科举制度的发展与创新。在清代以前,统治者虽然针对落第问题,也逐...
- 贺晓燕
- 试论清代童生试中的"审音"制度--以顺天府大兴、宛平二县为例
- 自明朝以来,"科举必由学校".清沿明制,清代童生试,即童生为取得生员资格而进行的考试,分三个阶段,包括县试、府试(或直隶州、厅试)、院试(各省提学官的考试).童生只有经过三级考试合格者方能入府、州、县学读书,取得生员资格...
- 贺晓燕
- 关键词:清代政治
- 太平天国战乱期间浙江富阳县死亡人口初探
- 本文对太平天国战乱期间浙江富阳县死亡人口进行统计,之所以选取富阳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富阳踞杭州上游,水陆通衡”。本文选取浙江省杭州府富阳县为研究对象,对《富阳县志》中死于太平天国战乱中的人物做一分类与统计,透过这一数据...
- 贺晓燕
- 关键词:太平天国死亡人口统计分析
- 清代生童罢考、闹考、阻考之风述评被引量:5
- 2009年
- 有清一代,见诸史乘的生童罢考、闹考或阻考事件大致有20余次。造成罢考、闹考或阻考事件的原因有很多,生员特有的优越感和科举制度本身的缺陷是导致罢考的重要因素。
- 贺晓燕
- 试论清代科举落第士子的出路:以儒医为例被引量:1
- 2021年
- 细观近些年来学界关于儒医的研究,成果虽越来越多,但大多集中在儒医的从业标准、条件、身份、医德以及基层医政机构、太医院管理等方面,而对科举落第习医、业医的士子之关注度则明显不高。清时代,落第士子者中,除少数人能获得朝廷的安抚和安置外,绝大多人必须回归基层社会,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长"来养家糊口。因此,业医便是落第士子谋生的一条出路。本文拟从清科举这一大背景入手,以落第后转而习医、业医的士子即儒医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时代命运、人生历程、生存状况等展开研究,以图丰富我们对中国古代科举社会的全面认识。
- 贺晓燕
- 关键词:清代科举儒医落第士子
- “第四届科举制与科举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 2009年
- 贺晓燕
- 关键词:科举学科举制教育考试历史文化
- 试论清代童蒙教育中女性的作用
- 科举制度发展到清代,全社会把"读书做官"当作人生至高理想和最佳出路,生在科举时代的女性,虽无法和男性一样参加科举考试,但清人对女学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尤其是士绅家庭的女性,大多受过较好的文化教育,无论是妇德、妇言...
- 贺晓燕
- 关键词:清代女学母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