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麻醉
  • 3篇术后
  • 3篇通气
  • 3篇气道
  • 3篇喉罩
  • 2篇眼球摘除
  • 2篇摘除
  • 2篇手术
  • 2篇术后恶心
  • 2篇术后恶心呕吐
  • 2篇喷射通气
  • 2篇恶心呕吐
  • 1篇蓄积
  • 1篇血管
  • 1篇血管瘤
  • 1篇咽痛
  • 1篇盐酸
  • 1篇医学麻醉
  • 1篇正压通气
  • 1篇支撑喉镜

机构

  • 12篇复旦大学

作者

  • 12篇谭放
  • 4篇李文献
  • 4篇李绍清
  • 4篇陈莲华
  • 2篇沈霞
  • 2篇胡潇
  • 2篇李卫星
  • 2篇缪长虹
  • 1篇张天宇
  • 1篇蔡一榕
  • 1篇陈静
  • 1篇陈佳瑶
  • 1篇陈英子
  • 1篇陆玉
  • 1篇贾继娥
  • 1篇汪鼎鼎
  • 1篇付海滨
  • 1篇张旭
  • 1篇白浪
  • 1篇李杰

传媒

  • 3篇复旦学报(医...
  • 2篇临床麻醉学杂...
  • 2篇上海医学
  • 1篇中华麻醉学杂...
  • 1篇全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帕洛诺司琼与格拉司琼预防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比较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比较2.5μg/kg的帕洛诺司琼与40μg/kg的格拉司琼对预防患者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术后恶心呕吐的效果。方法择期在全身麻醉下行眼球摘除加义眼植入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ASA)分级Ⅰ或Ⅱ级,年龄18~70岁,随机分入帕洛诺司琼组、格拉司琼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5min分别静脉注射帕洛诺司琼2.5μg/kg、格拉司琼40μg/kg,在预设的时间点观察恶心和呕吐的严重程度,并记录各组的治疗失败时间(TTF)。结果格拉司琼组在术后0~4h、〉4~24h、〉24~48h时的恶心评分均显著高于帕洛诺司琼组(P值均〈0.05),而两组间在〉48~72h时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格拉司琼组在0~4h、〉4~24h时的呕吐评分均显著高于帕洛诺司琼组(P值均〈0.05),而两组间在〉24~48h、〉48~72h时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帕洛诺司琼组的TTF显著长于格拉司琼组(P=0.008 6)。结论相对于40μg/kg的格拉司琼,2.5μg/kg的帕洛诺司琼可明显降低术后恶心呕吐的严重程度,延长TTF,但对预防延迟性呕吐并无优势。
胡潇谭放李文献
关键词:帕洛诺司琼格拉司琼恶心呕吐
喉罩全身麻醉术后病人早期少量饮水的效果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喉罩全身麻醉成人病人早期饮水对改善口腔舒适度的效果。[方法]将160例眼科喉罩全身麻醉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82例和对照组78例,观察组病人术后苏醒完全后用10mL注射器给予饮水5mL^10mL,对照组按照常规术后3h饮水,并耐心向病人解释。对病人干预前、术后6h和24h进行口腔舒适度评分和咽痛评分;同时统计病人是否有恶心呕吐感、呛咳感、腹胀腹痛感。[结果]两组病人干预前和术后24h咽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咽痛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病人干预前口腔舒适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h和术后24h口腔舒适度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期间,两组病人均未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胀、呛咳。[结论]复苏室喉罩全身麻醉病人术后早期饮水安全可行,有利于改善病人口腔舒适度及咽痛情况。
黄有义谭放陆玉陈静庄燕
关键词:复苏室喉罩全身麻醉咽痛
不同套囊充气方式下可弯曲喉罩用于患儿气道管理效果的比较被引量:5
2016年
可弯曲喉罩允许通气管道远离手术区域,不易发生移位,已应用于患儿气道管理。可弯曲喉罩半量充气法和自然充气法可产生不同的套囊内压,套囊内压既要提供足够的气道密封压,避免气体泄漏,又不能对咽喉部产生较高的压力,避免对组织造成损伤。小儿由于咽喉部黏膜柔软,易发生损伤,选择适宜的充气方式十分必要。目前推荐套囊充气后通过测压计测定套囊内压,但由于条件限制,测压计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研究拟比较该两种充气方式下可弯曲喉罩用于患儿气道管理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陈恺铮谭放李文献沈霞
关键词:套囊充气气道管理喉罩管理效果患儿
小儿五官科手术高危气道麻醉新方法及临床应用
李文献蔡一榕沈霞张旭伍金红贾继娥谭放李杰李卫星汪鼎鼎
1.技术领域:临床医学麻醉科领域。 2.主要技术创新内容: 气道管理技术是麻醉学的核心技术,小儿气道有其解剖和生理上的特殊性,五官科手术又常常涉及气道,外科和麻醉常常需要共享气道,因此小儿五官科手术的气道管理尤其富有挑战...
关键词:
喷射通气在喉气道手术中的应用
目的:全麻及肌松条件下比较行不同频率喷射通气与间歇正压控制通气在支撑喉镜手术时的通气变化及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行支撑喉镜下手术病人53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1组,n=15,频率为60次/分;H...
谭放
关键词:喷射通气临床麻醉
文献传递
行高频通气患者发生CO_2蓄积的危险因素及其与体质指数的关系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行高频通气(high-frequency jet ventilation,HFJV)患者围术期发生CO2蓄积的可能因素,分析CO2蓄积与体重指数的关系。方法择期行支撑喉镜下手术患者59例,ASAⅠ或Ⅱ级,所有患者经鼻插入喷射管至气管内与喷射通气呼吸机相接行HFJV,通气频率为60次/min,压力约2 kPa/kg,吸呼时间比为1∶(2.0~2.5)。所有患者均以芬太尼、丙泊酚和琥珀胆碱静脉注射诱导麻醉,术中间断追加丙泊酚及琥珀胆碱维持麻醉。记录患者围术期相关情况,分别于麻醉前(T0)、气管插管时(T1)、放置支撑喉镜时(T2)、通气10 min时(T3)、拔管时(T4)及术毕10 min时(T5)监测并记录心率(heart rate,HR)、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y pressure,MAP)、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血气分析等。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体重和身高与CO2蓄积的发生有关,女性较之男性出现CO2蓄积的风险更低,前者约为后者的7%;身高每增加1 cm,CO2蓄积风险降低为原来的77%;体重每增加1 kg,风险上升到原来的116%。出现CO2蓄积人群的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高于未出现CO2蓄积人群,大于25.224的患者易发生CO2蓄积。结论 BMI的增加是行HFJV患者发生CO2蓄积的相关危险因素。
谭放李绍清陈莲华缪长虹
关键词:高频通气体质指数围术期
喉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气道安全性分析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通过观察喉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和麻醉管理中的危险,以及常用气管导管对二氧化碳激光耐受情况,分析喉二氧化碳激光手术的气道安全性,以期发现一些降低风险的方法,给临床医生以指导。方法一是统计和分析我院2003年7月2日至2008年8月21日进行的704例喉二氧化碳激光手术所发生的危险情况;二是通过体外试验,观察注水和注空气时气管导管套囊在不同激光能量和不同激光切割方式下对二氧化碳激光的耐受情况,以及PVC气管导管在不同氧浓度、不同激光能量和不同激光切割方式下的燃烧情况。结果在704例激光手术患者中,有92例气管套囊被击破,8例术中观察到火花,37例冒出浓烟,无1例发生燃烧或爆炸。体外试验中,水囊耐受二氧化碳激光的效果明显好于气囊(P<0.05),PVC气管导管在高浓度氧(超过50%)、高激光能量(大于8 W)和连续激光切割下易于燃烧,且剧烈程度随氧浓度和激光能量增高而加剧。结论喉二氧化碳激光手术和麻醉存在较大风险,可以预见采取气管套囊注水、低氧浓度(50%以下)、低激光能量(8 W以下)和间断激光激发及术中采取盐水纱布保护是降低风险的良好措施。
李绍清谭放陈莲华
关键词:喉手术麻醉二氧化碳激光
喉气管狭窄患者行喉气管重建T管置入术的麻醉管理被引量:3
2010年
谭放李绍清陈莲华张天宇
关键词:喉气管狭窄喉气管重建麻醉管理置入术T管通气方式
控制性降压不能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中的出血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能否减少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的出血量。方法34例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随机均分为降压组及对照组。降压组术中用艾司洛尔及硝酸甘油使MAP维持在60mmHg左右,对照组术中MAP维持在85mmHg左右,术中监测Hb和Hct,按需输入库存血。结果两组术中出血量[降压组(1421±521)ml,对照组(1290±617)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入晶体液量、输入库存血用量、术后Hb和Hct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控制性降压在鼻咽纤维血管瘤摘除术中无显著减少出血的作用。
谭放白浪陈英子
关键词:控制性降压鼻咽纤维血管瘤
不同频率喷射通气在支撑喉镜术中的通气效果及不良反应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全身麻醉肌松条件下比较不同频率喷射通气与间歇正压通气在支撑喉镜术中应用的通气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择期行支撑喉镜下手术的患者80例,美国麻醉医师学会分级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高频喷射通气组(H1组,频率为60次/min;H2组,频率为150次/min)、常频喷射通气组(C组,频率为20次/min)和间歇正压控制通气组(I组)。4组患者均以芬太尼3~4μg/kg、丙泊酚2.5~3.0mg/kg、琥珀胆碱1.5~2.0mg/kg静脉注射行麻醉诱导,术中间断追加丙泊酚及琥珀胆碱维持麻醉。H1、H2和C组经鼻插入喷射管至气管内与喷射通气机相接行喷射通气,I组经口明视下插入小口径气管导管(内径5.5~6.0mm)接麻醉机行控制呼吸。麻醉前行足背动脉穿刺置入G22套针用于监测血压及血气分析采样。记录4组患者麻醉前(T0)、气管插管(T1)、放置支撑喉镜(T2)、通气10min(T3)、拔管(T4)及拔管后10min(T5)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并记录麻醉累计用药量、苏醒时间、有无术中声带振动及拔管时躁动等情况。结果 4组在T3、T5时间点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显著高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1),pH值显著低于同组T0时间点(P值均<0.01);H2组在T3时间点的pH值和paCO2的改变较其他3组更为显著(P值均<0.01);4组在T2时间点的MAP均较同组T1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1),HR显著下降(P值均<0.01);4组在T4时间点的HR及MAP均比同组T3时间点显著升高(P值均<0.01)。I组拔管时躁动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值均<0.01),C组术中声带振动比例显著高于其他3组(P<0.01)。结论在支撑喉镜手术时,行频率为60次/min的高频喷射通气既能提供清晰的手术视野,又能保证良好的通气效果,且不良反应发生率最低,是一种较理想的通气方法。
谭放李绍清陈莲华缪长虹
关键词:支撑喉镜高频喷射通气间歇正压通气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