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永德 作品数:104 被引量:366 H指数:13 供职机构: 上海市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上海市科技兴农重点攻关项目 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经济管理 生物学 轻工技术与工程 更多>>
菊黄东方鲀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 软骨-硬骨双染色法对初孵仔鱼到56日龄(SL 34.87±4.24mm)菊黄东方鲀的脊柱、附肢骨骼及皮刺的早期发育进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第5天(SL 3.19±0.08mm)髓弓长出,第9天(SL ... 张宗锋 施永海 张海明 谢永德 徐嘉波 陆根海关键词:菊黄东方鲀 脊柱 早期发育 梭鱼亲本套养暗纹东方鲀的培育方法 梭鱼亲本套养暗纹东方鲀的培育方法,由梭鱼后备亲本放养、暗纹东方鲀鱼种放养、日常饲养管理、暗纹东方鲀起捕、梭鱼亲本捕捞组成,其特征是在冬季放养梭鱼后备亲鱼,放养前先清池消毒,5天后注水,注水10天后放养2龄的梭鱼后备亲鱼,... 谢永德 施永海 张海明 刘永士 徐嘉波 张忠华 朱建明文献传递 菊黄东方鲀当年鱼种养殖阶段消化酶活性研究 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研究池塘养殖菊黄东方鲀(Takifugu flavidus)鱼种生长及肠组织中消化酶活性随生长的变化,2012年5-11月进行室外养殖试验,池塘面积0.2 hm^2,水深1.5-2.0 m,鱼苗体长1.2-1.5 cm,放养密度为22.5万尾/hm^2,试验用海水盐度5-15,水温为15-35℃,pH 8-9;测定当年鱼种不同生长阶段的体长、体质量、肝重、肠长等生长指标,通过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其肠组织主要消化酶活性。结果表明,菊黄东方鲀幼鱼体长、体质量与养殖时间均呈指数相关(L=27.07e0.0088t,W=1.0982e0.0262t);体长与体质量呈幂函数增长相关(W=3×10^-5L3.1070),且为异速生长。不同生长阶段菊黄东方鲀肝体比、比肠长、肥满度的变化显著(P〈0.05);肝体比随生长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4.15%-20.23%;比肠长则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变化范围为0.97-2.33,不同生长阶段肥满度变化为3.99%-5.11%。菊黄东方鲀肠组织碱性蛋白酶和淀粉酶活性均随生长呈显著降低趋势(P〈0.05),最大值均出现在养殖40 d(83.11 U/mg与3.13 U/mg);酸性蛋白酶活性呈先下降、后上升趋势(P〈0.05),最小值(0.34 U/mg)与最大值(0.86 U/mg)分别出现在113 d和166 d;脂肪酶活性随生长变化不显著(P〉0.05)。研究表明,菊黄东方鲀鱼种的生长与养殖条件的改变存在密切关系;肝体比、比肠长等与鱼的发育及营养摄入存在一定关系;肠组织不是生成蛋白酶和淀粉酶的主要器官。 刘永士 施永海 张根玉 张海明 谢永德 徐嘉波 邓平平 张宗锋关键词:菊黄东方鲀 消化酶 菊黄东方鲀人工育苗试验 被引量:11 2005年 采捕野生菊黄东方鲀进行驯养培育,使之达到性成熟,选出6组进行催产;采用促黄体素释放激素A2(简称LHRH-A2),剂量为:雌鱼20~40ug/kg,雄鱼减半;在水温21~22℃条件下,催产效应时间为48h,催产率83%;产卵量为39万粒。本试验的受精率为80.5%,孵化率为81.7%;鱼苗在水温23~25℃下培育20d,育出体长15mm的乌仔22.8万尾,其育苗成活率为85%。 严银龙 施永海 朱雅珠 张海明 谢永德 张根玉关键词:菊黄东方鲀 催产 育苗 人工育苗试验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育苗成活率 催产率 LHRH 一种刀鲚人工繁育的当年鱼种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方法 一种刀鲚人工繁育的当年鱼种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养殖方法,由放养前准备、鱼种放养、养殖前期、中期、后期管理组成,其特征是采用浅蓝色水泥油漆涂抹养殖池,冲洗干净,养殖池采用经过沉淀和筛绢网过滤的当地淡水和河口半咸水;刀鲚鱼种进行... 施永海 张海明 严银龙 谢永德 刘永士 邓平平文献传递 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的方法 一种褐菖鲉室内人工繁殖的方法,由野生褐菖鲉的收集运输、室内驯化、亲鱼的越冬强化培育、人工催熟促产和孵化产苗步骤组成,其特征是挑选收集野生褐菖鲉成鱼,经过运输,进行褐菖鲉的室内人工驯化、转口培育成后备亲鱼,越冬强化培育后,... 严银龙 谢永德 刘永士 施永海 张海明 邓平平一种二龄美洲鲥仿洄游土池大棚越冬育肥方法 本发明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二龄美洲鲥仿洄游土池大棚越冬育肥方法,由土池大棚的搭建和池塘准备、亚成鱼放养、饵料及投喂、水质管理、仿洄游升降盐度、白鲢放养、调节水温、起捕上市组成。本发明突出的优点在于:本发明技术... 施永海 徐嘉波 税春 谢永德 刘永士 张海明 于爱清文献传递 美洲鲥仔稚鱼脊柱及附肢骨骼系统的早期发育 被引量:18 2017年 使用软骨-硬骨双染色技术,描述了美洲鲥(Alosa sapidissima)仔稚鱼(1~51日龄)脊柱、胸鳍、尾鳍、背鳍等附肢骨骼的形态发育特征。结果显示,脊柱的发育开始于10日龄仔鱼尾部的髓弓、脉弓和尾下骨的出现,16日龄髓弓和脉弓延伸形成髓棘和脉棘,19日龄脊柱出现分节的硬骨环,23日龄所有椎体形成。各附鳍支鳍骨发育顺序先后依次为胸鳍、尾鳍、背鳍、臀鳍和腹鳍。胸鳍在2日龄时出现乌喙骨,13日龄形成软骨质的胸鳍支鳍骨,19日龄仔鱼肩带和上匙骨开始骨化;尾鳍的尾下骨最早出现在5日龄,12日龄尾鳍形成2枚尾上骨、1枚尾杆骨和6枚尾下骨,19日龄仔鱼尾椎和尾鳍率先开始骨化,直至23日龄尾鳍骨骼系统钙化完全。最终背鳍和臀鳍分别形成18和22根鳍条。美洲鲥骨骼发育研究对其早期发育功能趋向、环境优化及分类鉴定有重要作用。 邓平平 施永海 徐嘉波 严银龙 谢永德 刘永士 张宗锋关键词:美洲鲥 仔稚鱼 脊柱 胸鳍 一种室内繁育的刀鲚苗种微充氧长途运输方法 一种室内繁育的刀鲚苗种微充氧长途运输方法,其特征是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人工繁育的刀鲚鱼苗培育到体长3‑5cm,将室内水泥池培育的苗种拉网运输到各养殖场,刀鲚苗种拉网运输前1天,拉网锻炼2‑3次,运输前停食12小时,... 施永海 张海明 严银龙 谢永德 刘永士 邓平平 顾平国文献传递 美国鲥鱼人工繁殖技术研究 被引量:26 2008年 2007年6月在美国哥伦比亚河内捕捞正在作产卵洄游的美国鲥鱼亲本,进行人工授精后获鱼卵105万粒,经漂洗、降温、装入塑料袋充氧装箱,经70h 运输后抵达上海市水产研究所苗种技术中心。其中受精卵33.2万粒,经孵化后获正常卵黄苗25.1万尾,卵黄苗经室内水泥池培育,共获得体长3~4 cm 鱼苗17.56万尾。 张根玉 朱雅珠 张海明 施永海 谢永德 严银龙 刘建忠 袁善卿关键词:美国鲥鱼 人工授精 孵化 鱼苗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