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谢小斐

作品数:25 被引量:70H指数:5
供职机构:广州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儿童
  • 11篇动脉
  • 8篇冠状
  • 8篇冠状动脉
  • 6篇心肌
  • 6篇血管
  • 6篇川崎
  • 6篇川崎病
  • 5篇心血管
  • 4篇动脉瘤
  • 4篇心动图
  • 4篇随访
  • 4篇冠状动脉瘤
  • 4篇超声心动图
  • 3篇导管未闭
  • 3篇动脉导管
  • 3篇动脉导管未闭
  • 3篇应变率
  • 3篇正常儿
  • 3篇正常儿童

机构

  • 19篇广州医科大学
  • 6篇广州市儿童医...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25篇谢小斐
  • 17篇汪周平
  • 17篇张丽
  • 13篇黄萍
  • 11篇李伟
  • 6篇于明华
  • 5篇于明华
  • 4篇夏树亮
  • 4篇张丽
  • 4篇虢艳
  • 4篇刘特长
  • 4篇黄萍
  • 3篇袁家
  • 2篇黄慕仪
  • 2篇苏玲俐
  • 2篇卢根
  • 2篇黄莉
  • 2篇张明杰
  • 1篇覃有振
  • 1篇谭丽梅

传媒

  • 10篇中华实用儿科...
  • 3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岭南心血管病...
  • 2篇中国循证儿科...
  • 1篇临床超声医学...
  • 1篇临床儿科杂志
  • 1篇中药材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第九届全国超...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3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2
  • 6篇2007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常儿童左室心肌的应变率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我国正常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室壁之间的分布特点以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方法100例正常儿童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应变率成像技术分别测定左室心肌室间隔、侧壁、下壁、前壁各节段的应变率参数并分析。结果1~9岁儿童左室心肌各室壁收缩期和舒张晚期应变率由基底段向心尖段逐渐递减,心尖与基底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10~14岁儿童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在各室壁、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儿童应变率各参数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儿童左室心肌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在各室壁、节段的分布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向一致,不同性别儿童左室心肌应变率各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谢小斐于明华虢艳刘特长张丽黄慕仪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儿童心肌应变率左室
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及病理对照
目的探讨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瘤的超声心动图表现特点,评价超声心动图在追踪监测川崎病冠状动脉巨瘤及并存血栓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 GE vivid7超声检测仪,探头频率2.0-10MHz。追踪检测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巨瘤患...
于明华刘特长虢艳张丽谢小斐
文献传递
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43例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儿童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的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到2018年12月诊断LBBB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LBBB患儿43例,男35例、女8例,中位年龄36(9~72)月。其中完全性LBBB 36例,左前分支阻滞7例;心脏增大36例,心功能减低16例。12例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7例为室间隔缺损修补术,5例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手术),12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6例为心肌病,4例为心肌炎,4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前,3例为无器质性心脏病患儿颅脑外伤及溺水儿童各1例。12例患儿为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第1~7日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术后早期均恢复,4例治疗后无好转在介入封堵术后第3~8日时取出封堵器及修补室间隔缺损后恢复正常。12例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术后出现LBBB,给予激素、营养心肌等药物治疗后,8例患儿恢复正常,3例逐渐进展为III度房室传导阻滞后均植入永久心脏起搏器,1例仍为LBBB;随访时间中位数24(12~49)月,随访结束时,1例室间隔缺损封堵术早期恢复正常随访7个月出现迟发性LBBB;1例复杂先天性心脏病术后仍LBBB,1例暴发性心肌炎仍为LBBB并伴心脏增大及心功能减低;1例2月龄扩张型心肌病合并LBBB因心力衰竭加重而死亡,余儿童无不适,心电图无变化,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均无显著变化。结论儿童LBBB最常见的病因为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及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等,临床上应尽早诊断及处理,并且密切随访。
李伟黄萍张丽汪周平王燕飞袁家张旭吴璠谢小斐
关键词:左束支传导阻滞预后儿童
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特点及随访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广州市儿童医院2001至2004年川崎病(KD)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发生及恢复期变化特点。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广州市儿童医院收治的KD患儿,对伴冠状动脉损害者进行随访,KD患儿恢复期接受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按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的程度,将KD患儿分为冠状动脉扩张组、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分别比较其发病及变化特点。结果共纳入KD患儿356例,冠状动脉损害发生率为41·3%(147/356);巨大型和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确诊前发热时间明显长于冠状动脉扩张组[(18·5±12·0)d、(12·9±8·2)dvs(7·4±3·6)d,P均<0·01)]。有119例(81.0%,119/147)冠状动脉损害患儿定期门诊随访。随访2年,超声心动图显示冠状动脉扩张组72例患儿冠状动脉全部恢复正常;中小型冠状动脉瘤组77.8%(28/36)患儿冠状动脉恢复正常;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11例患儿无一例恢复正常。40例冠状动脉有损害的KD患儿恢复期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显示中小型和巨大型冠状动脉瘤组室壁运动异常、冠状动脉血流储备下降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冠状动脉扩张组(P<0·05)。结论KD患儿急性期冠状动脉扩张损害为一过性;大部分中小型冠状动脉瘤改变可恢复;巨大型冠状动脉瘤造成的损害可长期存在。超声心动图和三磷腺苷负荷超声心动图对追踪观察KD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及心肌供血有重要帮助。
虢艳于明华刘特长张丽苏玲俐谢小斐李淑华
关键词:川崎病冠状动脉损害超声心动图随访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合并冠状动脉巨大瘤一例被引量:4
2016年
患儿女,6岁,因"反复发热15 d,鼻衄3d"于2016年3月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患儿15 d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发热,最高39.2℃,伴腹胀,偶有咳嗽,当地医院查EB病毒(EBV)定量为3.72X10 7拷贝/ml,诊"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予"更昔洛韦、静脉用丙种球蛋白[1 g/(kg·d)X2d]"等治疗后,病情无明显改善.入院前4d到我院就诊,查血常规:白细胞3.6x10^9/L,血红蛋白89g/L,血小板35X109/L;EB四项:EBV壳抗原(VCA)-IgM阴性,CA-IgG、早期抗原(EA)-IgG、核抗原(NA)-IgG均为阳性,入院前3d出现鼻衄及皮肤出血点.
谢小斐黄萍张丽汪周平夏树亮于明华徐翼郝文革
关键词: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冠状动脉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儿童医疗中心反复发热皮肤出血点
以心力衰竭为主要表现的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4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总结婴儿型肝血管内皮细胞瘤(IHHE)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儿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至2015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脏内科收治的4例IHHE合并CHF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男3例,女1例;平均年龄为109 d(21~219 d);平均体质量4 350 g(2 750~6 500 g)。1例因腹部膨胀和呼吸窘迫入院,1例因腹部膨胀、黄疸、气促入院,1例因发热、气促入院,1例因气促、发绀入院。2例合并皮肤血管瘤和Kasabach-Merritt综合征。3例为肝内多发血管瘤,散见于肝左叶及右叶,1例为单发肝内血管瘤,位于肝右叶。瘤体直径2~10 mm。本组4例均使用泼尼松[1~2 mg/(kg·d)]、地高辛、多巴胺、呋塞米、螺内酯等强心、利尿治疗。2例疗效较好,分别随访2年及1年6个月,心脏大小、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均恢复正常。1例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的患儿疗效欠佳。2例行经导管肝动静脉瘘栓塞术,使用弹簧圈封堵肝动-静脉瘘,术后肝脏肿瘤体积明显缩小,心力衰竭症状明显改善,1例随访1年6个月心脏大小、心功能及肺动脉高压恢复正常,1例目前仍在随访中。另1例合并Kasabach-Merritt综合征患儿术前死于心力衰竭及严重感染,总病死率为25%(1/4例)。结论IHHE为儿童心力衰竭的少见原因,临床上如发现不明原因的心力衰竭患儿,应积极行腹部超声或CT检查以明确有无IHHE。IHHE合并CHF病死率高,早期识别、及早干预,尤其是应用泼尼松结合经皮肝动静脉栓塞治疗,可明显改善患儿的心功能,降低患儿的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汪周平黄萍张丽于明华谢小斐
关键词:婴儿充血性心力衰竭
儿童动脉导管未闭合并心肌致密化不全的干预与随访研究
张丽黄锡静黄萍于明华汪周平夏树亮谢小斐
应变率成像对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形变能力的定量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定量研究我国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参数及其随年龄变化的特点。方法正常儿童92名,按年龄分为4组,应用GEVivid7超声仪及Q-analyze软件分别对各组儿童左心室侧壁、下壁、前壁、后壁及前、后室间隔心肌各节段进行应变率定量分析。结果前3组(1~9岁)儿童左心室心肌应变率在各节段的分布不一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14岁组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和舒张早期应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呈均衡分布。结论正常儿童左心室心肌各节段收缩期、舒张早期应变率随年龄增长逐渐趋向一致,10岁后分布模式与成人相似。
谢小斐于明华虢艳黄慕仪刘特长张丽苏玲俐
关键词:儿童心肌应变率左心室
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对川崎病引起的巨大冠状动脉瘤追踪随访及技巧探讨被引量:5
2019年
目的探讨川崎病(KD)导致的巨大冠状动脉瘤(GCAA)的中远期变化特点及儿童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SCAG)技巧。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8年12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心内科52例KD急性期合并GCAA患儿[男38例,女14例;发病年龄1~14(4.1±2.5)岁]资料,对其进行SCAG,并追踪随访1~19年[(10.6±3.6)年],分析患儿冠状动脉损害的变化特点,总结儿童SCAG技巧。结果本组52例SCAG发现冠状动脉病变发生部位:左前降支21例(占40.4%),右冠状动脉20例(占38.5%),左主干8例(占15.4%),回旋支3例(占5.7%)。左冠状动脉完全闭塞2例,右冠状动脉完全闭塞4例,侧支血管形成12例。21例出现不同程度的右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右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7例,右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4例。27例出现左冠状动脉节段性狭窄,其中左冠状动脉闭塞并桥样新生血管形成5例,左冠状动脉全程编织样损害(血栓性闭塞并簇状新生血管)2例。本组52例中,40例GCAA仍然存在,8例缩小至冠状动脉小瘤,仅4例患儿SCAG见冠状动脉瘤回缩至轻度扩张。52例患儿随访1~19年,静息心电图示6例存在病理Q波及左心室扩大,余46例正常;患儿均无自觉症状,活动未受限。与同期SCAG比较,超声心动图检出52例患儿冠状动脉近段形态改变,远端改变仅发现3例。对12例远端多发瘤伴狭窄及12例冠状动脉闭塞并新生血管形成的患儿,超声观察均未能提示。结论KD引起的GCAA损害可长期存在,后期可表现为冠状动脉闭塞、狭窄及侧支血管再形成等。常规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对KD后遗症期冠状动脉形态及功能损害检查欠敏感,SCAG对本病的追踪观察有重要价值。对于儿童SCAG,只要选择合适的器械及投射角度,掌握操作技巧,可获得满意的图像,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安全性。
汪周平张丽黄萍王燕飞李伟谢小斐
关键词: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川崎病巨大冠状动脉瘤
儿童先天性支气管桥畸形临床与解剖形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分析儿童支气管桥(BB)畸形的临床和解剖形态特征,探讨其诊断策略、治疗方式及危险因素。方法对2010年5月至2016年10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3例BB患儿的临床特征、影像学改变、治疗方式及预后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1.本组患儿男15例,女8例;发病年龄0~4岁(发病年龄中位数为3.17个月)。2.临床表现主要为咳嗽(23/23例,100.0%)、反复喘息(20/23例,87.0%)、发绀(8/23例,34.8%)、喂养困难/体质量增长缓慢(6/23例,24.6%)等。3.根据Wells法分型Ⅰ型17例,Ⅱ型4例,另2例为前支气管桥。Ⅰ型和Ⅱ型病例中各有2例解剖形态结构不典型。4.合并支气管狭窄21例,以左主支气管起始部合并BB狭窄最为多见(5例),16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软化5例。合并心血管畸形16例(复合畸形11例),其中以左肺动脉吊带(SLPA)最常见(12例)。5.合并SLPA12例中9例行肺动脉吊带矫治术,手术年龄为1个月~8岁,患儿术后4~17个月喘息等呼吸道症状逐步缓解或消失,余2例死亡,1例失访。结论BB通常伴支气管狭窄/软化及心血管等其他器官畸形。临床症状严重度主要取决于是否并呼吸道狭窄/软化及其程度;需要联合多种影像检查才能做出完整的诊断评估。合并单纯SLPA患儿手术效果良好。
曾森强樊慧峰卢根张东伟谢小斐黄莉杨迪元张明杰
关键词:儿童心血管畸形支气管狭窄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