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旭辉
- 作品数:156 被引量:520H指数:12
- 供职机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防科技技术预先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氟化钙单晶超精密抛光技术被引量:4
- 2013年
- 针对紫外光学系统对氟化钙(Calcium fluoride,CaF2)晶体高精度、超光滑表面的加工要求,提出通过化学机械抛光(Chemically mechanical polishing,CMP)获得超光滑的表面,并利用离子束抛光(Ion beam figuring,IBF)进一步提升其面形精度的超精密加工工艺新方法。对CaF2晶体表面粗糙度和表面形貌随着CMP去除深度的演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发现CMP可有效去除传统机械研磨抛光过程产生的划痕,并获得表面粗糙度为0.268 nm RMS(0.94 mm 0.7 mm)的超光滑的表面;对CaF2晶体表面粗糙度随IBF中离子入射角度和去除深度的演化规律进行试验研究,发现IBF后CaF2晶体表面变得粗糙,且在入射角度为40°左右时变粗糙的程度最小。因此,利用离子束倾斜40°对CMP后的CaF2晶体平面进行表面面形误差修正,得到面形精度13.14 nm PV,1.06 nm RMS和表面粗糙度为0.281 nm RMS的高精度、超光滑CaF2晶体表面。
- 袁征戴一帆解旭辉周林彭文强
- 关键词:氟化钙光学加工表面粗糙度
- 捷联惯性导航系统的姿态算法研究被引量:2
- 2003年
- 非互易向量的确定与补偿是影响高动态、恶劣振动环境下捷联惯性导航系统姿态矩阵计算的重要问题。本文通过对各种算法的分析,推出了通用公式,并在其基础上,对各算法的性能进行了分析对比,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 刘危解旭辉李圣怡罗兵
- 关键词:捷联惯性导航系统
- 光电器件激光焊接封装的建模与分析被引量:1
- 2005年
- 介绍了激光焊原理和有限元分析过程,建立了激光二极管封装组件的3-D有限元模型,利用A nsys有限元分析程序对激光二极管在不同焊接条件下激光焊封装的温度场进行了计算模拟,仿真分析了激光锤作用下激光二极管封装尾纤的焊后偏移(PW S)。在增加功率和脉冲时间的条件下,激光锤引起的焊后偏移量也相应的增加,但是在校正量相同的情况下,增加脉冲时间比增加功率对材料的热应力影响区要大。高功率低脉冲的焊接参数是完成焊接封装的首选参数。
- 吴宇列张爱成解旭辉淳静
- 关键词:激光二极管有限元激光焊
- 一种新型双轴半椭圆弹性铰链的设计
- 2006年
- 运用参数化设计软件Pro/M,分析比较了半椭圆弹性铰链和其他类型弹性铰链的性能特征。同时提出了一种双轴半椭圆弹性铰链,在其他参数保持不变且定绞长的条件下,弹性变形随着绞间距的增加(椭圆长半轴相应减少,其长短轴之比减小)而增加,由此引起的应力也增加。
- 张爱成解旭辉吴宇列
- 一种可降低转角的离子束加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转角的离子束加工方法,基于五轴联动加工方法,当加工所需的运动角度太大以至超过机床的极限角度时,利用极限角度进行加工,并对线性位移和驻留时间进行修正。本发明具有原理简单、易实现、适用范围广、尤其是适用...
- 周林戴一帆李圣怡解旭辉廖文林史宝鲁
- 文献传递
- 一种可降低行程的离子束加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降低行程的离子束加工方法,基于五轴加工设备,当加工所需的X轴和Y轴行程大于机床行程时,摆动A和B两个旋转轴来移动离子束加工点,利用极限行程进行加工,同时对旋转轴和Z轴运动坐标进行修正,并对驻留时间进行修...
- 戴一帆周林李圣怡解旭辉廖文林史宝鲁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合于超精密加工的特殊精密曲线插补算法被引量:3
- 2000年
- 针对超精密车床提出一种新型的插补计算方法 ,将特殊精密曲线的插补功能集成到数控系统内部 。
- 张明亮解旭辉李圣怡
- 关键词:超精密加工数控加工超精密车床
- 一种基于面形误差斜率的确定性修形加工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面形误差斜率的确定性修形加工方法,步骤包括:1)输入待加工光学零件的面形误差斜率和高度去除函数;2)将高度去除函数转换为斜率去除函数;3)根据斜率去除函数、面形误差斜率和确定性修形加工控制所需的驻留时...
- 周林戴一帆李圣怡解旭辉廖文林沈永祥
- 文献传递
- 模拟微重力的空间飞行器地面发射试验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微重力的空间飞行器地面发射试验装置,包括支架、发射筒和夹具,支架的一侧面上竖直装设有直线导轨,直线导轨上装设有滑动发射平台,发射筒通过夹具固定在滑动发射平台上,滑动发射平台下方设有缓冲器。该装置具有可...
- 李圣怡戴一帆彭小强解旭辉关朝亮王建敏徐从启
- 文献传递
- 一种新型蠕动式微小管内机器人的研制
- 2008年
- 针对管径为18-20 mm的细小管道,本文研制了一种新型的蠕动式微小管内机器人,采用三组直流减速电机和螺杆传动装置,通过控制三组电机顺序协调动作,实现机器人的蠕动爬行。该机器人由三个单元组成:前后部分为支撑管壁的爪结构单元,中间部分为蠕动单元,各单元之间用微型十字换向节连接。可搭载无损检测(non-destructive testing,NDT)传感器,能适应Φ18-Φ20 mm的管径,可通过曲率半径不小于80mm的弯管,移动速度为5-8mm/s,具有0-90°爬坡能力,可双向移动,其负载能力不小于1kgf,载重自重比可达6.67:1,机器人本体尺寸为Φ13 mm×190 mm,重约150g,实现了管道机器人的"微小化"和"大驱动力"的需求。
- 徐从启解旭辉戴一帆李圣怡尚建忠
- 关键词:管内机器人蠕动式虚拟样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