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裴建强

作品数:6 被引量:70H指数:2
供职机构:酒钢集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膀胱
  • 2篇灌注
  • 2篇膀胱癌
  • 2篇CT引导
  • 1篇电切
  • 1篇电切术
  • 1篇血汤
  • 1篇乙状结肠
  • 1篇乙状结肠直肠
  • 1篇乙状结肠直肠...
  • 1篇益气
  • 1篇益气活血
  • 1篇益气活血汤
  • 1篇引流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膀胱
  • 1篇直肠膀胱术
  • 1篇治疗肾绞痛
  • 1篇肾绞痛
  • 1篇手术

机构

  • 3篇酒钢集团
  • 3篇嘉峪关市酒钢...
  • 1篇甘肃省人民医...
  • 1篇甘肃省医学科...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河西学院
  • 1篇酒泉市人民医...
  • 1篇兰州石油化工...
  • 1篇玉门油田
  • 1篇解放军第一医...
  • 1篇天水市第一人...
  • 1篇徽县人民医院
  • 1篇白银市第一人...
  • 1篇靖远煤业集团...

作者

  • 6篇裴建强
  • 2篇朱兆兴
  • 2篇吕文涛
  • 2篇宋宪仁
  • 1篇吴恭瑾
  • 1篇左陵君
  • 1篇王家吉
  • 1篇安永寿
  • 1篇岳中瑾
  • 1篇陈崎
  • 1篇包军胜
  • 1篇翟振兴
  • 1篇赵彦宗
  • 1篇王志平
  • 1篇黄贤德
  • 1篇尚攀峰
  • 1篇张建军
  • 1篇段凤霞
  • 1篇杨立
  • 1篇刘英

传媒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兰州医学院学...
  • 1篇甘肃科技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西部中医药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0
  • 1篇2003
  • 1篇200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的临床应用(附89例报告)
2002年
目的 :探讨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和意义。方法 :在 CT扫描的导引下 ,利用特制专用穿刺针 /枪及引流针 /管 ,从体表介入到人体器官内的病变区 ,切割病变采取标本进行组织学诊断或通过穿刺抽出液体 (囊液、脓液、积液 /血 )或向肿块病变内注射药物对病变进行治疗。结果 :进行介入诊断 5 2例 ,确诊率 98.0 8% ;进行介入治疗 47例 ( 1 0例属同源病例 ) ,良性病变治疗有效率 1 0 0 % ,治愈率 93.1 8% ;恶性病变治疗有效 2例 ,显效 1例。结论 :CT引导下介入诊断与介入治疗 ,定位精确 ,穿刺安全可靠 ,并发症少 ,病人痛苦小。介入诊断 ,病人可避免手术探查的痛苦而获得组织学诊断 ,确诊率高 ;介入治疗 ,对良性囊样病变 (囊肿、脓肿、血肿、包囊积液等 )是一种新的非手术的根治疗法 ,治愈率高 ;对恶性肿块及炎性肿块向病灶内注入抗癌药及抗生素是一种新的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这一技术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面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朱兆兴陈崎裴建强胡爱学付汉中张建军宋宪仁吕文涛方三高靳仓正刘英
关键词:CT引导介入诊断介入治疗
CT引导下穿刺囊样病变抽吸引流的价值
2010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穿刺囊样病变抽吸引流在临床应用的价值及其可靠性与并发症。方法:在CT导引下,利用专用穿刺针/引流针或管,从体表穿刺到人体器官内的病变区抽吸引流液体(囊液、脓液、积液/积血等)。结果:进行囊样病变抽吸引流86例,有效86例,治愈78例,(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90.69%。结论:CT引导下穿刺囊样病变抽吸引流,定位精确,穿刺安全可靠,对包裹积液、囊肿、脓肿、血肿等是一种疗效好、副作用小的非手术根治疗法,治愈率高。
朱兆兴裴建强段凤霞宋宪仁吕文涛陈刚
关键词:CT引导经皮穿刺抽吸引流
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Ⅱ)10年经验总结及随访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总结乙状结肠直肠膀胱术(MainzII)的10年经验及长期疗效。方法2004年10月至2014年12月甘肃省26家医院施行Mainz11术248例,男205例,女43例。年龄15—79岁,中位值61岁。248例中,膀胱恶性肿瘤239例,均经膀胱镜下活检确诊,包括尿路上皮癌230例,鳞癌6例,腺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男性(200例)行根治性膀胱前列腺切除术,女性(39例)行全盆腔脏器切除术,均同时行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尿道鳞癌1例,行全盆腔脏器及尿道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泌尿系结核致膀胱挛缩、间质性膀胱炎、腺性膀胱炎、膀胱外翻、顽固性膀胱阴道瘘各1例,行单纯膀胱切除术。非可控尿流改道术后行MainzⅡ术改为可控性尿流改道者3例。回顾性分析24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情况,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控尿情况、排尿次数及生活质量。结果本组248例手术的尿流改道时间为90-150min,中位值120min;估计失血量为400—2500ml,中位值800ml。围手术期病死率2.8%(7/248)。早期(≤30d)并发症发生率26.6%(66/248),包括肠瘘6例(2.4%),肺部感染5例(2.O%),肠梗阻、肾盂肾炎各4例(1.6%),深静脉血栓、盆腔感染各2例(0.8%),切口裂开10例(4.0%),切口感染30例(12.1%),失血性休克、心肌梗死、直肠阴道瘘各1例(0.4%)。围手术期存活者241例中,37例(15.4%)失访,85例死亡(41.7%,85/204),剩余119例随访7—126个月,中位值46个月。204例的远期(〉30d)并发症发生率29.4%(60/204),包括输尿管肠吻合口狭窄20例[9.8%,吻合单位狭窄率6.0%(24/400)],复发性肾盂肾炎12例(5.9%),延迟性肠梗阻11例(5.4%),有症状性代谢性酸中毒11例(5.4%),切口疝5例(2.5%),盆腔感染1例(0.5%)。接受随访的1
尚攀峰岳中瑾赵彦宗杨发英侯子珍吴恭瑾包军胜翟振兴杨立王志平王家吉左陵君裴建强马生明张强金文军宋广智安永寿张徐龙张友宏王小虎宋峻岩孙天明吴勇方雪峰马渊张伟范有寿罗博黄贤德李向齐杨雄顾建明程生林刘伟
关键词:尿流改道手术并发症随访
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临床观察被引量:59
2013年
目的观察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8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4例,观察组采用TURBt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对照组采用TURBt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33.5±10.1)min,术中膀胱穿孔0例,术后留置导尿管(3.3±0.5)d,复发2例,原位复发0例;对照组手术时间(34.1±9.8)min,术中膀胱穿孔1例(未影响手术),术后留置尿管(4.9±0.7)d,术后复发9例,原位复发0例。两组在导尿管留置时间、肿瘤复发例数上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在手术时间、膀胱穿孔例数上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均无腹泻、口腔炎、脱发、感觉异常等不良反应。结论 TURBt联合吡柔比星灌注治疗浅表性膀胱癌效果较好,且较单纯采用TURBt具有导尿管留置时间短、肿瘤复发率低的特点。
裴建强杜宏纲
关键词:膀胱肿瘤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
化疗灌注结合益气活血汤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化疗灌注结合益气活血汤在中晚期膀胱癌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180例中晚期膀胱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9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双侧髂内动脉化疗灌注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汤口服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后出院,治疗组的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和环境维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1年生存率为98.9%,对照组为91.1%,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4+、CD8+、NK细胞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治疗组的CD4+与NK细胞值明显上升(P<0.05),CD8+值明显下降,组间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疗灌注结合益气活血汤应用于中晚期膀胱癌的治疗能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生存率,这可能与有效改善免疫状态有关。
裴建强
关键词:中晚期膀胱癌化疗灌注益气活血汤免疫
封闭疗法治疗肾绞痛的临床观察
2003年
裴建强杜宏纲周虹
关键词:封闭疗法肾绞痛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