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启蓂
- 作品数:44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老年大鼠脑突触体膜上主要磷脂类含量的测定
- 1994年
- 以26月龄老年Wistar大鼠为实验对象,以4月龄青年大鼠为对照,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提取其脑突触体膜,应用薄层色谱技术分别对其突触体膜上的四种主要磷脂的含量(单位μg/g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老年组突触体膜上的鞘磷脂(SM)含量(14.45±l.00)明显高于青年组(13.23±1.63)(P<0.05);老年组磷脂酰胆碱(PC)含量(71.97±2.92)显著低于青年组(83.60±5.58),PC/SM比值(4.98±0.49)也显著降低于青年组(6.32±1.57)(P均<0.01),总磷脂含量无显著变化。因此,推测突触体膜上的磷脂改变反映了大鼠衰老期脑突触体膜流动性的变化,与神经系统老化有一定的关系。
- 张健薛启蓂
- 关键词:磷脂代谢突触膜
- 代谢、营养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被引量:3
- 2009年
- 代谢、营养和中毒性周围神经病是周围神经病中比较常见而重要的类型。除了极少数几种以外,绝大多数表现为慢性起病、双侧对称性的上、下肢运动、感觉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病程一般进展较缓慢。查明病因是诊断急需的手段。而治疗原则以针对病因为主,并以口服或注射多种B族维生素为辅助治疗。
- 薛启蓂
- 关键词:周围神经病代谢营养中毒
- 从诺贝尔奖获奖题目看神经生物学的进展(在第八届全国神经生化会议上的演讲)被引量:3
- 2007年
- 在20世纪90年代的一次国际神经化学大会上,大会主席曾经总结了从20世纪以来有关生物学的发展进程,他认为大体上可以分为4个比较明显的阶段:从1901—1925年是细菌生物学时代,在细菌学方面有重大进展;1926—1950年是酶生物学时代,在酶学方面有重大进展;1951—1975年为分子生物学时代,在分子生物学技术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1976—2000年以后可以称为神经生物学时代,将在神经生物学方面有重大进展。
- 薛启蓂
- 关键词:神经生物学神经生化诺贝尔奖神经化学细菌学学时
- 神经变性病的生物学基础被引量:3
- 2006年
- 近年来,有关神经变性和神经变性病的研究,正在不断地深化和发展。尤其在其生物学基础方面,出现了许多崭新的认识和假说,因而有可能为今后对该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一定的启示。
- 薛启蓂
- 关键词:神经变性病生物学基础基础方
- 神经元变性:当代神经病学的关键课题
- 一、历史:从二十世纪初说假想的‘无生活力’(1902),一直到近代对神经元凋亡-变性的认识,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努力。
- 薛启蓂
- 文献传递
- Prion与神经系统变性病
- 1992年
- 已知羊瘙痒病(scrapie)与人类震颤病(kuru)和CJD等神经系统慢感染的病原体与典型病毒不同。关于其本质,迄今尚无定论。Prion是从感染scrapie的动物脑中发现的感染性蛋白质成分,其纯化制备为分子量2.7万~3万的蛋白质(PrP27—30),其氨基酸组成和核苷酸序列均已部分确定,已证明人类基因组中有PrP基因,定位于第20号染色体上。推测prion与多种神经系统变性病相关,但目前仅在动物scrapie和人CJD中证实。
- 王得新薛启蓂
- 关键词:朊病毒羊瘙痒病CJDPRION病
- 脑CT血管造影及灌注成像在TIA诊断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9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及灌注成像(CT perfusion imaging,CTP)在诊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37例临床确诊的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5例患者头CT平扫未发现与临床症状相关的责任病灶;22例脑CT灌注成像异常;25例CTA可见颈内动脉和椎基底动脉系统动脉有不同程度狭窄。结论:CTA联合CTP对诊断TIA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周春来李继梅薛启蓂
- 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 长期应激状态所致皮质-间脑综合征被引量:4
- 2015年
- 人的大脑在长期严重的精神压力下,不仅会引起焦虑、忧郁等大脑皮质功能紊乱症状,而且还可能出现代谢‐内分泌、自主神经、免疫功能以及内脏功能失调的表现。根据6种不同类型的下丘脑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及相应的实验室检查,论证长期慢性应激状态可能导致的不同类型的下丘脑综合症,建议使用皮质‐间脑综合征的名称。
- 薛启蓂刘占东
- 关键词:下丘脑综合征内脏功能
- 一氧化碳和一氧化氮作为神经介质作用的异同被引量:2
- 2002年
- 薛启蓂
- 关键词: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生物合成靶点生理作用
- 神经系统疾病的基因治疗——现状和展望
- 1998年
- 自1990年对一例严重的混合型免疫缺陷儿童应用基因治疗以来,有关人类疾病基因治疗的文献日益增多。从医学发展史的角度来看,有人认为基因治疗是继公共卫生的预防传染病、外科手术的麻醉,以及疫苗和抗生素应用之后的又一次革命性措施。虽然有关基因治疗的实验性研究不断增多,但是在临床应用上,特别是神经系统疾病方面却还没有成功的报告, 本文简要介绍了作为基囚转移载体的重组逆转录病毒、DNA病毒,以及各种基因修饰细胞及其相关基因治疗技术,并对神经系统基因治疗的现状和展望做了总结和分析。
- 薛启蓂范明
- 关键词:基因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基因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