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慕会 作品数:33 被引量:182 H指数:8 供职机构: 辽宁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 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社会学 经济管理 更多>>
经颅多普勒超声评估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 被引量:6 2022年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是一种具有低成本、非侵入性、高时间分辨率等优点的脑动脉血流速度测量方法。动态脑血流自动调节(dynamic cerebral autoregulation,dCA)是研究动脉血压或颅内压变化瞬间的脑血流量(cerebral blood flow,CBF)瞬时变化,即在面对灌注压突然变化时恢复CBF的能力。急性缺血性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发病后,有效的dCA可维持脑组织血流动力学稳定,避免损伤部位出现过高或过低灌注。因此,在AIS患者中评估dCA具有重要意义。不过,目前对于dCA尚无公认的最优评估方法。文章主要就TCD对比其他方法评估dCA的优越性以及TCD结合传递函数分析(transfer function analysis,TFA)方法评估dCA在AIS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刘嘉欣 蔺慕会 郭蓉 徐佳亮 张思艺关键词:卒中 脑血管循环 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有效性的Meta分析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尤瑞克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相关数据库,由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采集,使用Rev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徐佳亮 蔺慕会 王昆 陶绪 王经元关键词:进展性脑梗死 尤瑞克林 氯吡格雷 META分析 中国人群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相关性的Meta分析 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对5-脂氧合酶激活蛋白(ALOX5AP)基因第1内含子SG13S114A/T多态性与缺血性卒中(IS)的关联性研究进行meta分析。方法通过文献检索2004~2009年发表的中国人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与IS相关性的病例-对照研究,剔除不符合要求的文献;以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数的优势比(OR)值为统计量,以漏斗图和Egger法检验发表偏倚,根据同质性检验结果合并数据,采用Revman4.2版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结果 5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入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同质性检验显示基因型(AA+AT)/TT的统计量χ2=1.00,P=0.91;等位基因频数A/T的统计量χ2=8.18,P=0.09,各研究间无异质性。数据合并结果显示,SG13S114A/T位点(AA+AT)/TT的OR值为1.22,95%CI为1.09~1.36,Z值为3.5,P<0.05;等位基因频数A/T的OR值为1.05,95%CI为0.96~1.14,Z值为1.09,P=0.28。结论 ALOX5AP基因SG13S114A/T多态性与中国人群IS具有相关性,AA基因型可能是IS的易感基因型。 徐佳亮 蔺慕会 陈晓虹 何志义 白璇 吕姣关键词:多态性 缺血性卒中 META分析 探讨不同出血量采用小骨窗开颅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对不同出血量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分别应用常规骨瓣开颅治疗与小骨窗开颅治疗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择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1月接收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奇偶法分为2组,每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骨瓣开颅治疗,实验组进行小骨窗开颅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切口脑脊液漏率以及不同出血量患者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手术、住院时间均较短、术后输血量较少,数据对比(P<0.05);实验组术后切口脑脊液漏率发生率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4.29%,差异显著(P<0.05);20~60 mL出血量的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P>0.05),60~80 mL出血量,实验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小骨窗开颅治疗切口脑脊液漏率发生率较低,手术情况较好,在患者出血量较大的情况下,其临床疗效优于常规骨瓣开颅治疗,值得应用推广。 魏艳花 蔺慕会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小骨窗开颅 临床疗效 叶酸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观察服用不同剂量叶酸联合维生素B6、维生素B12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方法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急性脑梗死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 2组,每组30例,各给予不同剂量的叶酸,A组2.5mg,1次/d,B组5.0mg,1次/d。2组均同时联合服用维生素B610mg,1次/d;维生素B120.5mg,1次/d。分别于治疗前(入院48h内)、治疗15d后采血检测Hcy浓度。结果 (1)各组血浆Hcy浓度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剂量叶酸治疗后血浆Hcy浓度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叶酸治疗急性脑梗死伴高Hcy血症有明显效果;应用叶酸2.5mg即可明显降低Hcy。 辛岳 蔺慕会关键词:叶酸 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脑梗死 血清高半胱氨酸与脑小血管病 被引量:7 2019年 高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是一种含硫的蛋氨酸代谢中间产物,正常情况下在血液中处于较低的水平。近年的研究表明,血清Hcy水平升高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可增高脑小血管病(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CSVD)的风险。文章对Hcy与CSVD的关系进行了综述。 王佳莹 慕经纬 蔺慕会 陈晓虹关键词:高半胱氨酸 高同种半胱氨酸血症 生物标志物 心房颤动患者脑微出血的预测因素 2019年 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小血管病的一种神经影像学表型,与颅内出血倾向相关。研究显示,心房颤动患者的CMBs检出率较高,而CMBs也是增高心房颤动患者卒中风险以及心房颤动合并卒中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文章主要就心房颤动患者CMBs预测因素进行了综述。 王娜 慕经纬 陈晓虹 蔺慕会关键词:心房颤动 卒中 脑缺血 生物学标志物 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2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收集2例我院诊治的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通过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收集2010年至2013年在我国各种期刊上公开发表的关于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患者的文献。结果本文报道的2例及9篇文献检索的23例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精神行为异常、智能减退、抽搐、不自主运动及表现为睡眠减少、心率快、汗液分泌异常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男女各1例,年龄分别为15.5岁、14岁,均未发现畸胎瘤;文献检索的23例患者女性14例、男性9例,合并畸胎瘤5例。所有病例均经化验血液和(或)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阳性而确诊,脑脊液可见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白细胞数轻度升高。头MRI检查及脑电图无特异性所见。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尚发现血液抗链球菌溶血素O均升高。本文报道的2例患者及文献检索的20例患者经大剂量激素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后(20/23,86.9%)症状明显改善,2例症状改善不明显,1例死亡。结论抗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脑炎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早期易误诊为精神障碍性疾病,脑脊液抗NMDA受体抗体检测有助于早期诊断和治疗,大部分患者免疫治疗有效。本文报道的2例病例尚合并ASO升高,文献中未见报道。 李晓久 白璇 蔺慕会 陈晓虹关键词:脑炎 受体 颈动脉彩超联合S100-β蛋白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果 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研究颈动脉彩超联合S100-β蛋白检测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3月本院收治的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45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本院4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颈动脉彩超检测动脉内膜斑块形成情况及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测定血清S100-β蛋白与C反应蛋白(CRP)含量,根据NIHSS评分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中、重度。比较两组颈动脉斑块检出情况和IMT、S100-β蛋白、CRP水平;比较研究组不同情况患者的S100-β蛋白、CRP水平及IMT;使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判断S100-β蛋白含量与CRP、NIHSS评分、IMT的相关性。结果:研究组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为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5.56%,在阳性者中,研究组不稳定斑块的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MT、S100-β、CRP均高于对照组(P<0.05)。不同病情、不同梗死面积患者的IMT、S100-β、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功能缺损程度越重,梗死面积越大,S100-β蛋白与CRP水平越高,IMT厚度越大(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CRP、NIHSS评分、IMT与S100-β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颈动脉彩超可以有效检出脑梗死的动脉粥样硬化,联合S100-β蛋白检测,可以有利于患者病情发展程度的判断,提高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中的诊断率,对预防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王浩 蔺慕会关键词:颈动脉彩超 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 脑卒中后疼痛 被引量:40 2002年 脑卒中后引起的各种急慢性疼痛对病人整体功能的康复,患者的生存质量均有很大的影响。脑卒中的各种康复治疗措施应特别强调对各种疼痛的处理。以下就脑卒中引起的常见疼痛的有关问题进行综述。 陈晓虹 蔺慕会 王玉洁 陶旭关键词:脑卒中 疼痛 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