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自建
- 作品数:57 被引量:313H指数:10
- 供职机构:西南民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一株粪肠球菌噬菌体的分离及生物学特性分析
- 2024年
- 目的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新的粪肠球菌噬菌体,对其进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分析,为食品中粪肠球菌污染防治提供新思路。方法宿主菌来源于牦牛屠宰加工环节,并经16S rRNA测序鉴定;从环境下水道污水中分离噬菌体,将噬菌体进行分离纯化,采用双层平板法测其效价;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噬菌体形态;测定其裂解谱、最佳感染复数、一步生长曲线,以及测定pH、紫外照射、温度、有机溶剂对噬菌体效价的影响;并测定其对宿主菌的裂解效力。结果宿主菌经16S rRNA测序鉴定为粪肠球菌;从污水中分离出一株能裂解粪肠球菌的噬菌体命名为P45;电镜结果表明此噬菌体为蝌蚪状的长尾噬菌体,头部呈六面体,整体长度约为(200±5)nm;通过裂解谱测定,发现该噬菌体对其中4株粪肠球菌有明显裂解效果;最佳感染复数为0.1、潜伏期为50 min、裂解周期为190 min、裂解量为1 PFU/cell;噬菌体能在pH=2和pH=13存活,效价分别为1.05×10^(2)PFU/mL和1.85×10^(3)PFU/mL;75℃高温可使该噬菌体完全失活;紫外照射使噬菌体效价下降;噬菌体对有机溶剂不敏感;对宿主菌有较好的裂解效果。结论粪肠球菌的噬菌体对宿主菌有良好裂解效果,对食品中粪肠球菌的污染防控有一定应用潜力。
- 王金丽尹红梅朱成林蔡自建陈娟唐俊妮
- 关键词:粪肠球菌噬菌体生物学特性
- “食品添加剂”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
- 2024年
- 人才培养的核心意义和关键内涵在于价值观的引导、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而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则是课程思政的建设。结合“食品添加剂”课程的特点和内容,梳理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思政教育融入课程的必要性,从反面案例、正面案例、辩证思维和客观公正价值观4个维度进行课程思政教学的设计与实践,总结课程思政教学取得的初步实践成果。通过此教学改革,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食品添加剂”课程的体系构架,为培养既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又具有民族认同感和责任感的全方位食品专业人才提供方法和参考。
- 陈娟蔡自建刀筱芳唐俊妮王琳琳林亚秋
- 关键词:食品添加剂教学设计教学实践
- 金黄色葡萄球菌新型肠毒素sek基因在3株食品分离菌株中的表达被引量:7
- 2016年
- 目的:肠毒素sek基因在临床分离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中较为流行,研究新型肠毒素sek基因的时序性表达可为食物中毒预防和疾病控制补充新的基础数据。方法:本研究针对实验室保存的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进行21种肠毒素基因检测,筛选出3株含sek基因的菌株SA005、SA008和SAB0,针对3株菌株进行生长曲线测定,随后在培养不同时间段收集菌体提取RNA,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PCR)检测肠毒素sek基因在12~120 h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基因检测结果显示,菌株SA005含有16S、nuc、mec A、seb、sec、sek、sex基因,SA008含有16S、nuc、mec A、sea、sek、sex基因,SAB0含有16S、nuc、sek、sex基因。3株菌株在胰酪胨大豆肉汤培养基中的生长曲线趋势较相似,18 h左右出现折点,之后细菌进入生长稳定期。3株菌株的sek基因在12~120 h全程表达,SA005的sek基因在48 h时相对表达量最高,在84 h相对表达量最低;SA008在24 h时的相对表达量最高,在48 h相对表达量最低,在60~120 h表达量相对比较稳定;SAB0在12~120 h之间相对表达量呈现抛物线趋势,在60 h和72 h的表达量相对较高且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3株菌株sek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相同菌株sek基因不同时间点表达也存在差异性,菌株基因背景的影响可能是造成sek基因表达差异性的关键。
- 王琼唐俊妮汤承陈娟刘骥蔡自建
- 关键词: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序性表达
- 一种改善牦牛曲拉干酪素色泽的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善牦牛曲拉干酪素色泽的方法,本发明以曲拉为原料,对其进行超微粉碎后,利用超声波辅助弱碱溶解曲拉,有效提高曲拉的溶解度,抑制强碱环境中美拉德反应的发生程度,从而有效降低干酪素的色泽劣变;利用二次脱脂方法,...
- 王琳琳韩玲陈炼红李键杜荣胜蔡自建龙虎
- 文献传递
- “穿透式”监管下农村食品安全问题讨论及措施建议
- 2024年
- 为全面加强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开展了乡镇食品安全“穿透式”监管的探索。多部门联合对乡镇食品安全全链条多环节进行实地调查、风险分级、抽检监测、民意调查等“穿透式”研究分析试点乡镇的食品安全总体情况,发现食品安全部门在协调配合、种养殖、食品生产经营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在监管能力建设、食品生产经营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对策与建议。
- 李航蔡自建魏宇涛闵宇航刘富才王向华
- 关键词:农村食品安全
- ISO/FDIS 22000饲料安全管理体系危害控制措施OPRP与HACCP计划的设计被引量:3
- 2006年
- 以畜禽复合矿物质预混料生产为例基于有效的危害分析,研究了OPRP、HACCP计划的影响因素,阐明了饲料生产企业对饲料安全危害控制措施的目标、具体方法。研究并提出了OPRP和HACCP计划设计与再设计的关键要素,为饲料生产企业有效控制饲料安全危害、建立饲料安全管理体系提供指南。
- 刘鲁蜀王永李奉仙蔡自建曾昌琴陈炼红郝葆青吕宗良
- 关键词:HACCP计划
- 不同添加剂对蕨根淀粉冻融稳定性影响的研究被引量:21
- 2007年
- 蕨根营养丰富,是一种典型的无公害森林蔬菜.本实验的目的是研究不同添加剂对蕨根淀粉冻融稳定性的影响.通过添加NaCl、柠檬酸、蔗糖等7种添加剂后检查蕨根淀粉的冻融稳定性,结果表明:单甘酯、NaCl、碳水化合物对蕨根淀粉的冻融稳定性有促进作用;脱脂、CMC、明矾、柠檬酸可使蕨根淀粉的冻融稳定性降低.本研究为利用蕨根淀粉开发冷冻食品的功能配料提供了理论支持.
- 龙虎蔡自建刘鲁蜀刘群
- 关键词:蕨根淀粉冻融稳定性食品添加剂
- 四川绿茶感官品质与主要滋味贡献成分分析被引量:11
- 2018年
- 选择四川省不同产区绿茶包括川南、川北和川西3个产区共20个绿茶茶样,参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中绿茶审评法对茶样进行感官审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检测茶样中主要滋味贡献成分含量,分析川内不同产区绿茶的差异。结果表明,川南、川北、川西茶区绿茶感官平均分为87.69±1.76、83.14±1.75和89.06±1.12;滋味感官审评得分分别为87.73±2.19、81.05±2.94及89.62±1.27,均是川西绿茶高于川南绿茶高于川北绿茶。绿茶主要滋味贡献成分含量之间有明显差异,儿茶素类含量明显高于茶氨酸及咖啡碱的含量,分别为(513.10±118.20)mg/L(川南绿茶)、(724.91±121.68)mg/L(川北绿茶)、(300.675±71.14)mg/L(川西绿茶)。不同产区茶氨酸含量无显著差异,且研究表明其与感官审评总分并无相关性;而咖啡碱的含量不同产区水平相当。通过主要滋味贡献成分的主成分分析,及其与滋味评分、总分的相关性分析,得知高酯型儿茶素含量(471.52±86.00)mg/L是导致川北绿茶苦涩味明显的主要原因之一;川西绿茶的低酯型儿茶素含量(173.07±42.40)mg/L是导致其滋味醇甘鲜、略涩为主的主要原因之一。研究结果将为四川不同地区绿茶的品质提高和消费者识别提供理论指导。
- 王婷婷蔡自建蒲婉欣罗秀罗漫周训滔
- 关键词:绿茶感官品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
- 抑制酸奶后酸化产细菌素乳酸菌的筛选及其产细菌素条件优化被引量:2
- 2023年
- 乳酸菌所产细菌素是一种绿色、安全以及高效的天然抑菌物质,但产细菌素乳酸菌数量有限、产量低及价格昂贵等因素极大限制了细菌素的集约化应用.从传统发酵食品分离的16株乳酸菌中,通过微孔板法和琼脂扩散法筛选出一株具有明显抑菌效果的乳酸乳球菌株Q13,通过酸排除试验、过氧化氢排除试验、蛋白酶酶解试验和稳定性试验研究该菌株所产抑菌物质的生物学特性;对菌株产细菌素的发酵条件进行响应面优化,并对细菌素进行了初步应用试验.结果表明,菌株Q13所产抑菌物质是一种具有热稳定性和酸碱稳定性的蛋白类物质;其最优发酵条件为接种量1.4%、发酵初始pH 8.0、发酵温度27.5℃,此条件下,细菌素效价最高,可达618 AU/mL,比优化前200 AU/mL提高了3倍;Q13所产细菌素的后期添加可有效抑制酸奶后酸化,延缓酸奶酸度增加.该研究可为细菌素的工业化应用提供理论数据支撑.
- 黄倩万倩刘爽李启明朱成林蔡自建陈娟邹立扣朱鹏程唐俊妮
- 关键词:乳酸乳球菌细菌素生物学特性响应面
- 基于宏基因组技术分析自然发酵羊肉香肠中微生物多样性及挥发性风味功能基因被引量:2
- 2024年
- 利用宏基因组技术测定自然发酵过程中羊肉香肠的微生物群落演替,并运用直系同源蛋白分组比对、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数据库对挥发性风味物质代谢途径、参与代谢的微生物和酶进行注释与分析。结果发现,羊肉香肠样品中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酒类酒球菌等是发酵过程的优势菌种,样品发酵至14d腐生葡萄球菌与马胃葡萄球菌相对丰度达到最大值(16.52%与10.53%)。在发酵0、5、14d和26d样品中,发酵5d样品注释到的基因数最多,发酵过程中碳水化合物代谢和氨基酸代谢是注释最多的代谢途径,糖苷水解酶与糖基转移酶是数量最多的碳水化合物酶。有167个基因参与氨基酸代谢所需酶的编码,碳水化合物代谢途径所需酶由217个基因编码,脂肪酸代谢途径中共有92个基因参与了相关酶的编码,参与3条代谢途径的酶注释到的微生物主要是葡萄球菌属、明串珠菌属、假单胞菌属、嗜冷杆菌属、弧菌属等,发酵14d样品中3条代谢途径的大部分酶丰度达到最大值。研究结果对于解析羊肉香肠中微生物的动态变化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形成机理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牛茵吴双慧何济坤蔡自建尤天棋陈娟
- 关键词:羊肉香肠宏基因组学微生物多样性挥发性风味物质功能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