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一川
- 作品数:2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四川省地震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电子电信更多>>
- 2014年四川梓潼地震序列剪切波分裂特征
- 2016年
- 2014年7月29日四川省绵阳市梓潼县连续发生了2次帆4.9和Ms4.6级的地震,本文利用2014年07月30日到10月15日梓潼地区2个流动地震台站和1个固定台站记录到的这2次地震的地震波形数据,针对地震波的剪切波分裂现象进行了计算和分析,得到了这2个地震观测台站的剪切波快波偏振方向和慢波延迟时间参数,这些结果反映了研究区域内地壳应力状态,地震波的分裂均表现出了两个优势方向,而且这两个优势方向与地震活动的发展方向是一致的,慢波延迟时间参数为1.79-2.83ms/km。
- 吴朋苏金蓉陈天长黄春梅王宇航李兴泉蔡一川唐涛
- 关键词:剪切波分裂
- 小震群朝汶川主震初始破裂点撕裂的震兆图像
- 2014年
- 为了解汶川M8.0地震临近前震源初始破裂区小震群活动特征,重新确定研究区域地震震源位置,并求解震前都江堰两次较大有感地震震源机制。结果显示:1)M8.0地震临近前,震源初始破裂区附近出现地震活动增多、小震群分布成带现象;地震条带东南端起始都江堰聚源镇,总体以约西42°北往西北延伸至都江堰龙溪镇,长约20 km;2)地震条带东南端地震震源深度较浅,均在地表之下10 km以内,随着时间推移,小震活动自东南向西北扩展至紫坪铺水库和汶川主震初始破裂区,发生地震的部位也向深部迁移约7 km;3)2月14日ML3.7地震震源机制解滑动角为93°,北东盘垂直向下运动,与小震群扩展图像显示的汶川主震初始破裂点附近下盘下插现象一致,表明汶川主震初始破裂点在震前已被撕裂,为主震能够从此处开始破裂准备好了必要条件;4)2月28日ML3.8地震不仅已经位于龙门山中央主断裂,而且得到与汶川主震比较接近的震源机制解,两者应力状态一致,应属于直接前震。
- 魏娅玲蔡一川苏金蓉
- 关键词:地震条带震源机制解
- 芦山7.0级地震前单台波速异常变化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利用芦山7.0级地震震中周边台站(CD2、MEK、GZA、MDS、HSH、JJS、XJI、DFU、EMS、JYA、YGD)2009年1月1日至2013年4月20日记录到的近震资料,采用单台波速比以及单台P波视速度、S波视速度计算方法进行了波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2010年底左右开始,震中附近区域的CD2、MEK、GZA、MDS、HSH、JJS台站同步出现了长达两年明显的P波视速度和S波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且异常现象都集中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周边地区,单台波速比也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反应。故多个台站同步出现长时间、明显的单台视速度低值异常现象,并且集中在某一断裂带附近时,则有可能是大震孕育的先兆。
- 隗永刚陈学忠郭祥云蔡一川王恒信
- 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对比分析被引量:1
- 2014年
- 对四川芦山地震科考人工爆破与构造地震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用实例说明了不同震中距、不同地区、震级相近的两类地震事件震相特征的不同,指出在震中距小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特征差异显著,通常爆破地震波形多显示为Pg振幅突出,垂直初动向上,Sg波不易识别,面波相对较发育等特征;在震中距大于120 km时,两类地震事件波形记录比较相似,不易直接通过波形记录进行判别,需进一步计算出地震波传播速度、持续时间等参数后才能判别。正确判定地震事件类型有助于提高大震速报和地震编目工作质量,能更好地为地震科研工作者提供准确的基础资料。
- 魏娅玲蔡一川苏金蓉
- 关键词:构造地震人工爆破震相特征
- 基于标准分数比较法的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策略研究
- 2024年
- 地震应急处置工作包括“启动期”、“黑箱期”、“黄金期”三个阶段。如何为地震应急处置工作的不同阶段提供定制化的信息发布需求服务是地震应急服务工作中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本文在问卷调研和舆情检索统计的基础上,采用标准分数比较法对地震应急信息发布渠道和发布内容进行标准量化,从而开展需求分析研究,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①政府部门在制定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策略时,应结合典型历史地震案例数据,重点考虑不同地震应急处置期社会需求高的地震应急信息,实时跟踪社会关注动态,适当调整地震应急信息发布内容;②政府部门地震应急信息发布工作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充分利用现有传播渠道,加强与主流新兴媒介的合作,开设信息发布窗口,通过流量高、传播广的新兴媒介向社会公众推送实时动态的地震应急信息;③制定多层次、优先分级的地震应急信息发布策略,有利于充分发挥地震应急信息服务的社会效益。
- 梁厚朗申源肖本夫蔡一川罗松程思智黄新茹曾维祖
- 印尼苏门答腊巨大地震活动特征被引量:1
- 2008年
- 主要使用了USGS全球地震查寻结果,对比研究了本世纪至今印尼苏门答腊地震的构造背景、巨大地震及其余震的活动特征,其主要结果如下:①巨大板块地震很少在原地重复发生,有迁移性和明显的填空特征;2000年之前的四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特征,2000年之后三次巨大地震具有明显向南迁移和填空的特征;②2000年8.3级地震余震区南段存在约170 km的5级空段;③2004年9.0级地震余震填充了在巽他海沟东侧长约1 000 km的8级空段,其余震区南段存在约200 km的5级空段,沿板块边界形成的余震带具有明显向北迁移的特征;④2005年8.7级地震发生在2004年9.0级地震的200 km的余震空段上,余震分布不但填充了2000年8.3级地震170 km余震区5级空段,而且其余震区南段还存在约200 km和300 km的2个5级空段;⑤2007年8.5级地震发生在2005年8.7级地震约300 km余震空段的最南端,其7.9级最大余震发生在2005年8.7级地震约300km余震空段的最北端,使约300km余震空段的能量得到了充分释放;⑥2005年8.7级地震约200km余震区5级空段内的能量有可能还未得到释放,该地区是否还会发生一次巨大地震,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 魏娅玲蔡一川
- 关键词:余震序列余震区迁移填空
- 九寨沟7.0地震余震震源参数特征研究
- 2018年
- 根据四川测震台网记录的九寨沟7.0地震余震波形,通过扣除传播路径、场地响应和仪器响应等的影响,恢复3.0≤M_L≤5.0中小余震的震源谱,采用ω~2震源模型拟合震源谱后,利用Brune的圆盘模型计算得到81次余震震源参数,对这些震源参数的空间变化特征和彼此间的对应关系进行初步研究。结果显示:九寨沟余震应力降存在分段特征,SE段应力降值分布范围为1.0~5.0 MPa;NW段应力降值分布范围为0.5~10.0 MPa;中段应力降值分布范围为1.7~8.5 MPa。地震矩、矩震级与近震震级M_L之间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
- 康萌蔡一川黄春梅王宇航蒋波唐涛
- 关键词:震源参数地震矩矩震级应力降
- P波走时反演安徽地区地壳速度结构被引量:7
- 2012年
- 本文用P波走时反演了安徽地区的地壳速度结构和地壳厚度,对二层模型和三层模型分别进行了计算,对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得到了较为可靠的二层速度模型、地壳厚度以及地壳底部P波速度,并对不同模型造成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分析。
- 戚浩蔡一川夏仕安张炳程鑫王琐琛
- 关键词:地壳地壳厚度P波速度
- 利用C语言编程实现SAC到EDAS数据格式的转换被引量:1
- 2015年
- "4·20"芦山7.0级大地震以后,随着科考台站的架设,从该地区台阵获得了海量的地震信息。本文通过C语言编程实现了将SAC格式的地震单台波形数据进行自动截取并转换为港震EDAS格式的地震事件数据形式,不仅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后续的研究(如研究区域S波分裂、泊松比分布以及地壳流分布空间和流动方式等)打下坚实的基础。
- 黄春梅王宇航吴朋蔡一川李兴泉唐涛
- 关键词:C语言SAC数据格式转换
- 利用人工爆破检验四川芦山及邻区地震定位精度被引量:2
- 2019年
- 采用MSDP地震分析软件提供的Loc3D和HYPOSAT两种定位方法对芦山科考的8次人工爆破事件进行绝对定位,将定位结果与已知爆破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种方法和两种速度模型都能较为准确地测定爆破事件的震中位置,震中定位精度均可优于2.5 km;根据爆破点位置、炸药当量估算震级和定位震级的对比,可验证四川盆地属于介质低衰减区,川西高原属于介质高衰减区,两个区域地震震级平均偏差为0.3;震源深度误差受最近台站震中距的影响比较大,当最近台站震中距小于10 km时,两种定位方法反演的震源深度误差均可优于3 km。
- 魏娅玲蔡一川唐涛
- 关键词:震源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