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6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手术治疗
  • 4篇显微手术
  • 4篇高血压
  • 3篇动脉瘤
  • 3篇显微手术治疗
  • 3篇颅内
  • 3篇高血压脑出血
  • 2篇开颅
  • 2篇基底
  • 2篇基底节
  • 2篇基底节区
  • 2篇基底节区脑出...
  • 2篇侧裂
  • 1篇弹簧圈
  • 1篇弹簧圈栓塞
  • 1篇岛叶
  • 1篇动脉

机构

  • 12篇河池市第三人...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2篇蒙智恩
  • 9篇莫建华
  • 7篇韦廷求
  • 7篇韦树德
  • 5篇梁世强
  • 4篇郭世军
  • 1篇韦扬韬
  • 1篇肖泉

传媒

  • 3篇广西医学
  • 2篇右江民族医学...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河北医学
  • 1篇右江医学
  • 1篇大医生
  • 1篇中外医疗
  • 1篇当代临床医刊
  • 1篇临床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22年
颅内动脉瘤破裂会引发患者颅内出血等严重后果,是一种具有高致死率与高致残率的脑血管疾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有良好效果,对降低患者动脉瘤栓塞等级与出血事件发生率有良好效果,对改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整体预后效果有积极作用。但血管内支架植入技术对医生操作能力和患者个体素质均有较高要求,破裂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后仍然面临血栓、出血等并发症的威胁。因此,医护人员在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过程中必须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技术及破裂颅内动脉瘤疾病均有清晰、全面、充分的认识,才能确保手术实施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本研究结合相关文献,对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治疗破裂颅内动脉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蒙智恩郭世军莫建华韦定梁世强黄忠海
关键词: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破裂颅内动脉瘤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流行病学并发症
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观察替罗非班用于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SAC)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接受SAC治疗的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按队列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术前2 h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300 mg,qd和硫酸氢氯吡格雷片300 mg,qd。试验组术中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10μg·kg^(-1),10 min内匀速静脉推注,随后以0.1μg·kg^(-1)·min^(-1)的速度持续泵入12~24 h。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血小板活化功能[血小板α颗粒膜糖蛋白(CD62p)阳性率、血小板黏附率、血小板聚集率],及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术后6个月随访,记录2组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及疾病复发率,以及安全性。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入组53例和47例。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栓塞介入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49%(43例/47例)和81.13%(43例/53例),在统计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7天,试验组和对照组的CD62p阳性率分别为(56.31±7.41)%和(60.71±7.38)%,血小板黏附率分别为(37.56±3.64)%和(38.04±3.89)%,血小板聚集率分别为(27.03±3.39)%和(30.19±3.63)%,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随访期间,试验组和对照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89.36%和81.13%,疾病复发率分别为4.26%和9.43%,试验组的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在统计学上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患者的围术期并发症均以动脉瘤再破裂出血、皮下瘀斑、牙龈出血、血栓事件等为主。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0.64%和28.30%,在统计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可有效减少急性颅内宽颈动脉瘤破裂患者SCA围术期血栓事件的发生率,改善血小板活化功能。
蒙智恩郭世军韦定韦扬韬
关键词:颅内破裂动脉瘤安全性评价
经侧裂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分析被引量:28
2013年
目的:通过经侧裂入路方式实施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从而达到提高临床疗效和生存质量的目的。方法:选取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经侧裂显微手术方法且作为试验组,同时再选取105例予以小骨窗开颅手术的高血压脑出患血者作对比研究(即对照组);对两组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并发症发生率和患者生存质量予以观察且对所统计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试验组恢复者107例、占99.07%,重残者1例、占0.93%;对照组恢复者68例、占64.76%,重残33例、占31.43%;恢复率、重残率分别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并发症3.70%、对照组16.19%,二者相比P<0.05;试验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侧裂入路予以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效果显著且安全可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术方法。
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蒙智恩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显微手术
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102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方法 10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均采取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进行血肿清除,术中打开侧裂池以降颅内压。结果术后24 h复查CT显示血肿清除90%以上75例,80%~90%17例,80%以下10例;发生再出血5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病死率为7.8%(8/102);存活94例中79例获得随访,平均随访8个月,按ADL分级法评定效果,其中Ⅰ级11例(13.9%)Ⅱ级24例(30.4%),Ⅲ级29例(36.7%),Ⅳ级12例(15.2%),Ⅴ级3例(3.8%)。结论经侧裂-岛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具有手术视野暴露充分、血肿清除较彻底、微创、效优的治疗方法。
韦廷求莫建华韦树德蒙智恩
关键词:脑出血基底节区显微手术
去颅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及效果分析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 探讨去颅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在大面积脑梗死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笔者对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7月之间收治70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临床治疗,实验组接受去颅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观察对象临床治疗后NIHSS评分结果、住院时间、GFAP水平和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由本次医学研究结果可知,大面积脑梗死患者接受去颅骨瓣减压联合颞肌贴敷、硬脑膜翻转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蒙智恩
关键词:颞肌贴敷大面积脑梗死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29例临床观察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观察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29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均在全身麻醉下施行微血管减压术治疗。结果本组29例中术中发现有明确的单支或多支责任血管27例(93.1%),未见明确责任血管2例(7.4%);疗效优25例(86.2%),良3例(10.3%),差1例(3.4%),优良率为96.6%,无手术死亡及致残病例;随访时间6个月至3年,复发2例,经对症治疗后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大多数三叉神经痛患者有确切的血管压迫及局部蛛网膜粘连,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具有治愈率高、神经功能影响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理想的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式。
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蒙智恩
关键词: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
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450例的急诊救治体会被引量:9
2011年
目的探讨以颅脑损伤为主的合并多发伤的临床特点及救治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450例颅脑损伤为主的多发伤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急诊开颅、血肿清除术326例,药物保守治疗124例(其中19例24h内改行急诊手术治疗)。结果 450例病例中,恢复良好259例(57.55%),轻残71例(15.78%),重残31例(6.89%),植物生存37例(8.22%),死亡52例(11.56%);死因为脑疝加重、合并弥散性脑肿胀或严重失血性休克、严重肺部感染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及消化道大出血。结论及时准确判断伤情、处理分清主次是颅脑损伤合并多发伤的救治策略,同时还应重视ICU监护及后期综合治疗,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韦廷求韦树德莫建华蒙智恩
关键词:颅脑损伤多处创伤
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在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索磁敏感加权成像技术(SWI)在脑外伤检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工作做出指导性意见。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CT、常规MRI(T2WI与FLAIR)与磁共振敏感加权成像扫描,比较不同检查方法颅内不同部位的检出病灶数,探讨其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的相关性。结果 SWI共检出病灶数1394个,GCS评分为(7.8±2.2)分;CT共检出病灶数234个,GCS评分为(13.1±3.5)分;T2WI共检出病灶数594个,GCS评分为(10.2±3.2)分;FLAIR共检出病灶数857个,GCS评分为(9.7±2.4)分。SWI共检出病灶数明显多于其他检查方法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CT外,其他三种检查方法检测出血灶数均与GCS呈负相关(P<0.05),其中SWI显示中线部位出血灶数与GCS亦呈负相关(P<0.05)。结论 磁共振加权成像具有更加良好的性能,能够检测出更小的出血点,增加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较CT与常规MRI更具优势。
蒙智恩
关键词:磁敏感加权成像脑外伤出血灶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型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型内镜微创手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的效果比较。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9年3月4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组。开颅组选择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组选择改良型内镜微创手术。分析手术耗时、手术创伤出血量、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脑功能损害评分;并发症。结果治疗前两组生活自理能力、脑功能损害评分相似,(P>0.05);治疗后微创组生活自理能力高于开颅组,脑功能损害评分低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手术耗时短于开颅组,手术创伤出血量少于开颅组,住院时间短于开颅组,治疗费用少于开颅组,(P<0.05)。微创组并发症1例(5%)低于开颅组的8例(40%),χ^(2)=6.033,P=0.014<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实施改良型内镜微创手术可获得较好效果,有微创性、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脑功能损害轻、住院时间短、减少了治疗费用,可更好改善神经功能和生活自理能力。
莫建华蒙智恩郭世军梁世强陈勇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 探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5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均采用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治疗.结果 52例患者术后24 h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清除率>90%者42例,血肿清除率>80%者10例;再出血3例,1例再次开颅,2例保守治疗;死亡4例,分别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肺部感染、消化道大出血;存活的48例患者术后随访3~6个月,其中恢复良好者40例,占83.33%(40/48).结论 小骨窗开颅显微手术暴露良好、血肿清除彻底、创伤小,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好,是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较理想的治疗手段.
韦树德韦廷求蒙智恩莫建华梁世强
关键词:基底神经节显微外科手术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