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式骊
- 作品数:14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教委E研究院-上海高校网格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1,25-二羟基维生素D3防治Con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作用机制研究
- 目的:探讨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VD)对ConA诱导急性免疫性肝损伤的防治作用及其免疫抑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刀豆蛋白A(ConA)尾静脉注射诱导小鼠急性免疫性肝损伤,1,25-(OH)VD 2....
- 胡旭东蒋式骊刘平
- 关键词:CONA免疫性肝损伤1,25-二羟基维生素D3维生素D受体
- 文献传递
- 社区早筛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中医药早期干预效果分析
- 2024年
- 目的探讨社区早筛抗线粒体抗体阳性的中医药早期干预效果。方法选取前期从龙华、凌云、康健3个社区20000个案例中筛查出的106例单纯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分析两组肝功能指标及中医体质辨识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肝功能检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总胆红素(TBil)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运用“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型,治疗前两组体质分类和总体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体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研究组总体评分降低,其中最常发生的5种症状——干燥、便秘、喜饮水、口苦、小便黄,研究组相关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早筛抗线粒体抗体阳性患者进行中医药早期干预有利于改善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 刘贝罗志宇蒋式骊
- 关键词:中医体质辨识
- 在临床教学中开展临床病理讨论的实践和探讨被引量:3
- 2015年
- 在医学院教学实践中开展临床病理讨论(CPC),可强化医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深化和巩固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融会贯通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以及及时更新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目前,临床病理讨论仍以临床带教老师为主导,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今后应结合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法及以成果为导向的学习法,来提高临床病理讨论的教学效果。
- 蒋式骊
- 关键词:临床病理讨论教学实践
- 一贯煎通过调控巨噬细胞极化提高胎肝干细胞对肝硬化的修复作用
- 目的:背景:干细胞在终末期肝硬化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其分化取向尚存争议。我们前期研究表明一贯煎具有良好的抗肝纤维化作用,但其对干细胞分化的调控作用上不清楚。
- 徐莹范魏伟蒋式骊陈高峰刘成陈佳美张华刘平慕永平
- 关键词:肝硬化WNT信号通路
- 一种肝硬化诊断标志物组合及其应用
- 本发明涉及一种肝硬化诊断标志物组合及其应用,所述标志物组合是由天冬氨酸、牛磺酸、苯丙氨酸和酪氨酸组成,本发明还提供了该标志物组合在制备肝硬化鉴别诊断和/或疗效预后监测试剂盒中的应用。实验发现乙型肝炎肝硬化(HBC)、原发...
- 蒋式骊王晓柠姚伟丽刘平
- 肝硬化并发肝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现状与评述被引量:4
- 2023年
-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发病率、病死率高。肝硬化与肝癌关系密切,肝硬化程度决定了治疗手段和预后不同,肝硬化并发肝癌的治疗更为棘手。目前临床尚缺乏高质量的肝硬化并发肝癌的临床研究,大多为个案经验。已有研究表明中医药可改善肝脏微环境,降低肝癌复发与转移风险。建议临床应注重肝癌、肝硬化的共同治疗,为患者创造最优的治疗选择;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可改善肝功能、防止各类失代偿事件发生。
- 蒋式骊蒋式骊刘平刘成海
- 关键词:肝硬化肝癌中西医结合疗法扶正祛邪
- “病-方(效)-证”的研究实践与创新发展(三)——下瘀血汤治疗肝硬化的方证病理学基础探析被引量:2
- 2023年
- 基于肝炎后肝硬化气虚血瘀的核心病机,本课题组提出并论证了“血瘀为积之标,虚损为积之本”的肝硬化中医病机理论。采用不同功效中医古典方剂干预治疗肝硬化多种模型的研究表明,祛瘀的下瘀血汤干预肝硬化的作用特征是针对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肝窦毛细血管化和肝血管异常新生。其作用机制包括下调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表达,提高金属蛋白酶活性,促进病理性异常沉积胶原的降解,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并诱导其凋亡,改善肝窦毛细血管化和抑制血管增生等,是下瘀血汤“治标”的作用特征。本文从“病-方(效)-证”相关的实验结果,解析了肝硬化血瘀病机的关键病理学基础主要为肝脏纤维结缔组织异常沉积和活化的星状细胞增殖,还包括胶原降解活性低下、肝窦内皮细胞开窗缺失、内皮下基底膜形成以及毛细血管化增加。以上为明确祛瘀方剂(如下瘀血汤)治疗现代疾病所针对的适应证(病理指征)提供了参考依据,并有助于促进临床转化应用。
- 蒋式骊慕永平刘伟刘平
- 关键词:证候病机下瘀血汤肝星状细胞凋亡肝窦毛细血管化
- 虫草醚提物和茵阵蒿汤对Con-A诱导慢性肝损伤小鼠免疫调节效应的比较研究
- 目的:比较虫草醚提物及茵陈蒿汤对刀豆蛋白A诱导的小鼠慢性肝损伤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BalB/c雌性小鼠80只随机分成6组,正常组(N),模型组(M)、虫草醚提物组(C)、茵陈蒿汤组(Y)、栀子苷元组(Z)、地塞...
- 蒋式骊
-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22年
- 中西药并用是提高肝硬化治疗效果的重要途径,防治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长期诊疗实践及临床研究表明,针对病因的抗病毒联合抗肝纤维化中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肝纤维化、肝硬化的逆转率,抗肝纤维化治疗可降低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率,减少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的发生率,提高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深入研究中药复方的主要有效成分作用靶标及相关作用机制,加强药物质控标准的研究,以及获得更多高质量临床疗效证据是有效促进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硬化领域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 蒋式骊刘平
- 关键词:肝硬化治疗学中西医结合疗法
-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分析肝硬化患者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及预后提供参考。方法采集2016年6月—2018年2月期间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肝硬化科收治的175例确诊为肝硬化并行胃镜检查患者的临床信息,分析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实验室检测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与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比较,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的红细胞(RBC)计数、血红蛋白(Hb)含量、血小板(PLT)计数、前白蛋白(PA)含量,胆碱酯酶(ChE)活性、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等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肝脏硬度值(kPa)显著增加(22.95±9.85 vs.18.22±7.94,t=-2.815,P=0.006)。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RBC、Hb、PLT、PA及ChE在无曲张(G0)、轻度曲张(G1)、中度曲张(G2)及重度曲张(G3)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G3组RBC、Hb、PLT、PA、ChE、PTA和FIB均显著低于G0组(P<0.05或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RBC、Hb、PLT、PA、ChE、PTA和FIB均呈显著负相关(R^(2)分别为0.8292、0.9219、0.9312、0.5064、0.8409、0.5547和0.8504)。随着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增加,肝硬度值及CTP分级呈逐渐升高趋势,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与肝硬度值呈显著正相关(R^(2)=0.9133)。结论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不仅与肝硬度值和CTP评分密切相关,且与外周血RBC、Hb、PLT、PA、ChE、PTA和FIB的水平密切相关,值得临床重视及深入发掘。
- 吕莹蒋式骊吕靖赵长青邢枫顾宏图袁继丽刘成海刘平慕永平
- 关键词: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血常规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