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
- 作品数:78 被引量:258H指数:9
-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 川油系列新胞质三系杂交种选育及推广
- 蒋梁材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陈红琳黎家远吴德芳岳丽杰刘勇崔成蒋俊刘定辉
- 课题来源、背景及主要技术:研究内容:在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及四川省育种攻关等重大项目资助下,针对油菜生产水平徘徊、突破性品种缺乏、特别是适应机械化生产的品种少、良种良法不配套等制约产业发展的问题...
- 关键词:
- 关键词:油菜杂交种选育栽培技术
- 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单株产量与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为了明确甘白远缘杂交新材料各性状对单株产量影响,促进新材料在育种中的应用,对133个远缘杂交BC1F4后代株系的农艺性状,进行了变异分析、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主序无效角果数变异最大,株高的变异最小。单株产量与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主序有效长度、一次分枝数、主序无效角果数、每角果粒数和千粒重呈正相关,其中与株高呈极显著关系。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性状为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二次分枝角果数和主序有效角果数。主成分分析可将相关性状综合为5大类,其中第一、三为产量控制性状,其余依次为株高控制性状、主序控制性状和分枝控制性状。因此,本研究中甘白远缘杂交后代的单株产量主要受株高、一次分枝高度、二次分枝角果数和主序角果数的影响。
- 郑本川李浩杰崔成柴靓蒋俊敬树忠张锦芳蒋梁材
- 关键词:远缘杂交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
- 中抗菌核病高产高油油蔬两用油菜新品种川油81的选育
- 2023年
- 川油81实现了抗病(抗菌核病和病毒病)、高产、双低、高含油量、高多酚、油蔬两用等性状的聚合,具有中抗菌核病、抗病毒病,品质优良,含油量高,丰产性突出,富含多酚,菜油兼丰等优点,该品种2018-2020年参加四川省天府油菜高产试验,平均产量3379.05kg/hm~2,比对照德油6号增产19.43%。全生育期215d,平均株高202.0cm,一次有效分枝数7.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1.8个,每角粒数15.2粒,千粒重3.97g。种子籽粒芥酸含量0.896%,商品籽硫苷含量25.32μmol/g(饼),含油量49.86%。菜籽毛油总酚含量1906.96mg/kg,canolol含量1616.34mg/kg。菜薹维生素C 1100mg/kg,钙1350mg/kg,锌6.51mg/kg,可溶性糖含量1.83%,氨基酸总量2.71g/100g。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1)510174,是一个极具推广应用前景的突破性多功能品种。
- 崔成郑本川柴靓张卡蒋俊张锦芳李浩杰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选育油蔬两用
- 高产优质高抗裂角品种川油90的选育与应用
- 2024年
- “川油90”是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自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系“JA951”与高配合力、优质恢复系“JR11”组配而成的杂交油菜新品种,连续2年鉴定为高抗裂角。2019—2021参加长江上游区新品种比较试验,平均产量178.08kg/667m^(2),比对照增产2.6%,芥酸含量0.115%、硫苷含量26.04μmol/g(饼)、含油量46.96%,抗倒性较强。2024年通过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登记编号GPD油菜(2024)510088,适宜在四川、贵州、重庆冬油菜产区秋播种植。该品种的选育旨在为国内抗裂角宜机收油菜育种提供有价值的遗传改良资源。
- 张卡张锦芳崔成柴靓郑本川蒋俊蒋梁材李浩杰
- 关键词:油菜品种选育
- 菜花飘香的背后是脚踏实地的科技创新被引量:1
- 2017年
- 在全国油菜总体滑坡形势下,四川省油菜生产面积和总产却不降反升,这背后离不开我省油菜创新团队专家们务实的创新性研究工作。
- 蒲晓斌蒋俊崔成冯林
- 关键词:脚踏菜花生产面积油菜
- 甘蓝型油菜全基因组水平上转录组及miRNA分析揭示生物胁迫及非生物胁迫互作机制
- 甘蓝型油菜常常受到生物因素如虫害、病害及非生物因素如干旱、湿害的影响而降低产量,因此,对甘蓝型油菜进行生物和非生物胁迫之间的相关协作机制进行剖析非常重要。本实验以甘蓝型油菜品系G184-189为材料,4叶期进行生物胁迫(...
- 李浩杰柴靓张锦芳崔成蒋俊郑本川蒋梁材
- 关键词:生物胁迫非生物胁迫转录组互作机制
- 文献传递
- 川西平原免耕晚直播甘蓝型油菜新品种比较试验研究被引量:3
- 2012年
- 川西平原秋季多绵雨,为避开播种期湿害影响,筛选适合川西平原生态区免耕晚直播的甘蓝型双低油菜新品种,以10个甘蓝型油菜新品种为试材,采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免耕晚直播,稻草覆盖,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川油58’‘、华油杂10号’和‘宁杂11号’产量高,折合单产3000 kg/hm2以上,综合性状表现较好、生育期短、抗性好、品质优;‘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有高产潜力,单产2775 kg/hm2以上,抗性好、品质优、生育期适中;其他品种较对照减产极显著、综合性状表现较差,抗性较差。‘华油杂10号’、‘宁杂11号’、‘华油杂13号’和‘浙双3号’等长江中下游优异品种可以成功引种并在川西平原进行大面积推广种植。
- 蒋俊蒲晓斌张锦芳李浩杰汤永禄牛应泽蒋梁材
- 关键词:川西平原免耕甘蓝型油菜高产
- 甘蓝型油菜开花调控转录因子CONSTANS基因功能初步研究
- CONSTANS基因(CO基因)作为开花调控途径——光周期途径中的关键转录调控因子,在调控植物开花上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根据NCBI上已知的甘蓝型油菜CONSTANS基因序列设计全长扩增引物(CO-F:CGGATGTTC...
- 郑本川李浩杰张锦芳柴靓崔成蒋俊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转录因子
- 文献传递
- 甘蓝型油菜生育期性状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 郑本川梁材蒋俊崔成柴靓张锦芳李浩杰蒲晓斌胡海兵牛应泽
- 关键词:BRASSICANAPUSYIELDCHARACTERISTICSPERIODCHARACTERISTICS
- 甘蓝型油菜小孢子培养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对四川成都生态区甘蓝型油菜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及昼夜温差、花蕾消毒液、小孢子培养浓度及株龄都是影响小孢子胚产量的因素,小孢子形成阶段的温度以10~15℃,昼夜温差5℃左右胚产量最高达到300枚/蕾,温度低于5℃或高于20℃胚产量都较低甚至不出胚;花蕾消毒液以0.1%的HgCl2果较好,培养浓度以3~4蕾/皿较好;2009年成都生态环境下,株龄从125天到150天,胚产量随着株龄增加而增加,到141天达到最高,后逐渐下降。
- 李浩杰蒲晓斌张锦芳蒋俊蒋梁材
- 关键词:甘蓝型油菜游离小孢子培养株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