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明文

作品数:8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理学机械工程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核科学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5篇图像
  • 3篇序数
  • 3篇有机物
  • 3篇原子
  • 3篇原子序数
  • 3篇数字图像
  • 3篇无机物
  • 3篇灰度
  • 3篇混合物
  • 3篇安检
  • 2篇安全检查
  • 1篇多平台
  • 1篇形变
  • 1篇软件化
  • 1篇软件架构
  • 1篇软件设计
  • 1篇射线图像
  • 1篇图像校正
  • 1篇图像质量
  • 1篇切分

机构

  • 8篇公安部第一研...

作者

  • 8篇董明文
  • 2篇孔维武
  • 2篇王宇石
  • 1篇张勇
  • 1篇李东
  • 1篇廖建新
  • 1篇王晓侃

传媒

  • 3篇警察技术
  • 1篇数字技术与应...
  • 1篇科技创新与应...

年份

  • 2篇2023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0
  • 1篇2007
  • 1篇2006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便携式双能量X射线检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能量X射线检查装置,包括X射线源携带箱(1),投影暗箱携带箱(3)和控制器携带箱(4)。本发明首先控制X射线源携带箱(1)内的滤过板(24)置于能量“一”位置,此时可在计算机(6)获得被探测物体(...
廖建新董明文
文献传递
双能X射线安检图像显示质量关键技术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为改善双能X射线安检设备图像显示质量,针对图像显示质量涉及的两个关键要素灰度图像与材料图像展开研究。提出了一种增强双能X射线安检图像显示质量方案,首先,利用一种改进的反锐化掩模算法对灰度图像进行增强,提高灰度图像细节清晰度;其次,研究了一种自适应滤波算法,在基本保持边缘细节材料信息的基础上,降低材料图像的数据统计涨落,显著改善图像中的颜色噪点现象。试验结果表明,方法能够大幅改善双能X射线安检图像的图像质量与显示效果,并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孔维武张勇董明文
关键词:图像质量自适应滤波安全检查
延迟报警方法在智能探测系统中的应用
2023年
为了保障旅客的人身财产安全,需要不断提升安检现场违禁品的查获能力,因此,在安检领域有多种新技术、新方法得到了应用。介绍了一种延迟报警方法,不仅可以解决智能探测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发现的问题,还可以为提升安检员业务水平提供有效的技术手段。
赵刚李东董明文王晓侃王宇石
关键词:机场安检漏检
便携式双能量X射线检查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能量X射线检查装置,包括X射线源携带箱(1),投影暗箱携带箱(3)和控制器携带箱(4)。本实用新型首先控制X射线源携带箱(1)内的滤过板(24)置于能量“一”位置,此时可在计算机(6)获得被探...
廖建新董明文
文献传递
新一代CMEX系统的研发
2023年
由于国际环境的影响,国内芯片货源严重短缺,价格大幅提高,导致CMEX系列安检设备面临着成本提高、产能下降的困境,同时,为了找到一种以较低的研发、维护成本,实现软件系统兼容多种硬件平台的解决方案,研发了新一代的CMEX系统。
赵刚董明文廖建新
关键词:软件化兼容性多平台安检
便携式双能量X射线检查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双能量X射线检查装置,包括X射线源携带箱(1),投影暗箱携带箱(3)和控制器携带箱(4)。本发明首先控制X射线源携带箱(1)内的滤过板(24)置于能量“一”位置,此时可在计算机(6)获得被探测物体(...
廖建新董明文
文献传递
基于成像比例一致的通道式安检设备形变图像校正方法
2020年
针对通道式X射线安检设备采集图像存在的形变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成像比例一致原则的形变图像自动校正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根据设备探测器数量与通道尺寸,计算设备标准像素投影距离;然后,计算每个探测器对应通道实际投影距离;接着,根据探测器实际投影距离与标准像素投影距离间的比例关系,计算校正图像中每个像素与实际图像映射像素组;最后,利用此映射像素组对应像素灰度值,插值计算出校正图像对应位置灰度值,完成形变图像校正过程。试验结果表明,方法有效地改善了图像形变现象,且对不同通道尺寸、不同源探关系设备形变图像校正具有通用性。
孔维武董明文
关键词:图像校正X射线图像安全检查
一种新的双视角安检设备的软件设计
2019年
文章提出了一种为双(多)视角安检设备配备的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克服了传统设计的不足,针对智能化探测所需的"更多的计算资源"、"包裹的智能切分"、"多视角之间的通信与协同",进行了更为实用化的设计。测试与试用结果证明,本软件系统能够在高压力场景下同时实现传统的图像显示功能和包裹探测功能。
王宇石李宏伟董明文
关键词:软件架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