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董俊兴

作品数:139 被引量:1,009H指数:18
供职机构: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3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5篇医药卫生
  • 5篇生物学
  • 4篇化学工程
  • 4篇理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5篇学成
  • 45篇化学成分
  • 22篇化学成分研究
  • 16篇活性
  • 12篇药物
  • 10篇色谱
  • 10篇化合物
  • 10篇黄酮
  • 9篇咖啡酰
  • 9篇咖啡酰奎宁酸
  • 9篇奎宁
  • 9篇奎宁酸
  • 8篇衍生物
  • 8篇肿瘤
  • 7篇药理
  • 7篇色谱法
  • 6篇药物组合物
  • 6篇酮类
  • 6篇甾体
  • 5篇皂甙

机构

  • 111篇军事医学科学...
  • 17篇郑州市第七人...
  • 10篇安徽医科大学
  • 10篇北京工业大学
  • 6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军事科学院
  • 3篇承德医学院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中南大学
  • 2篇第二军医大学
  • 2篇沈阳药科大学
  • 2篇江西中医药大...
  • 1篇三峡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解放军第30...
  • 1篇黄河医院

作者

  • 135篇董俊兴
  • 24篇陈立
  • 17篇李彬
  • 16篇田瑛
  • 13篇肖炳坤
  • 13篇黄荣清
  • 12篇杨建云
  • 8篇王立侠
  • 8篇刘士军
  • 8篇屠爱萍
  • 7篇李建
  • 6篇吕秋军
  • 6篇孙燕荣
  • 6篇周玉
  • 6篇尹海龙
  • 5篇吴曙光
  • 5篇金义光
  • 5篇李淼
  • 5篇周义龙
  • 5篇赵桂琴

传媒

  • 11篇药学学报
  • 11篇军事医学
  • 9篇解放军药学学...
  • 7篇国际药学研究...
  • 6篇天然产物研究...
  • 6篇中草药
  • 6篇中国实用神经...
  • 5篇军事医学科学...
  • 5篇中国药学杂志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药材
  • 3篇中国中药杂志
  • 2篇生物技术通讯
  • 2篇中国实验方剂...
  • 2篇癌变.畸变....
  • 2篇药学实践杂志
  • 2篇现代中药研究...
  • 2篇分子诊断与治...
  • 1篇中国药物滥用...
  • 1篇中华急诊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18
  • 4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6篇2014
  • 12篇2013
  • 8篇2012
  • 11篇2011
  • 9篇2010
  • 7篇2009
  • 11篇2008
  • 6篇2007
  • 7篇2006
  • 13篇2005
  • 10篇2004
  • 4篇2003
  • 4篇2002
1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气相色谱法测定索拉非尼原料中的残留溶剂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用毛细管柱气相色谱法建立索拉非尼中5种残留溶剂的测定方法。方法采用DB-Wax(30m×0.45mm,0.85μm)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FID检测器。采用程序升温,柱温:40℃,保持5min,然后以15℃/min的速率升至200℃。进样口温度:220℃,检测器温度:250℃,分流直接进样,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丙酮为内标物,内标法计算残留溶剂的含量。结果在考察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正庚烷r=0.9995、乙酸乙酯r=0.9993、甲醇r=0.9998、异丙醇r=0.9991、甲苯r=0.9997),平均回收率为96%~104%,理论塔板数均大于10000,相邻峰的分离度均大于2,精密度、重复性RSD均小于3%。结论本法简单,结果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索拉非尼中正庚烷、乙酸乙酯、甲醇、异丙醇和甲苯5种残留溶剂的同时检测。
肖炳坤杨建云黄荣清董俊兴
关键词:气相色谱法索拉非尼残留溶剂内标法
草胡椒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06年
综述了到目前为止发表的有关草胡椒属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木脂素类和色原酮类,对该属的药理活性也作了简要的概括。
陈立董俊兴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活性
白英的化学成分研究(Ⅱ)被引量:14
2013年
目的对中药白英(Solanum lyratum Thunb.)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正相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制备薄层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以及光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白英全草60%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12个单体化合物,分别鉴定为N-顺式阿魏酰酪胺(1)、N-反式阿魏酰酪胺(2)、N-反式阿魏酰奥克巴胺(3)、尿苷(4)、尿嘧啶(5)、胸苷(6)、β-吲哚羧基酸(7)、木兰苷6-甲氧基-7-O-β-D-吡喃葡糖香豆素苷(8)、1-O-β-D-葡糖吡喃糖基-(2S,3R,4E,8Z)-2-[(2-羟基十六酰)酪胺]-4,8-十八碳二烯基-1,3-二醇(9)、1-O-β-D-葡糖吡喃糖基-(2S,3R,4E,8E)-2-[(2-羟基十六酰)酪胺]-4,8-十八碳二烯基-1,3-二醇(10)、薯蓣皂苷元(11)、薯蓣皂苷元-3-O-α-L-鼠李吡喃糖基-(1→2)-β-D-葡糖苷酸糖醛酸甲酯(12)。结论化合物4、5、6、7、9为首次从茄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尹海龙李建董俊兴
关键词:核苷类化学成分
醉鱼草茎叶的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醉鱼草科醉鱼草属植物醉鱼草茎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AB-8大孔吸附树脂、硅胶层析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及重结晶等方法,对醉鱼草茎叶的正丁醇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醉鱼草茎叶60%乙醇提取物中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蒙花苷(1)、芦丁(2)、木犀草素(3)、槲皮素(4)、芹菜素(5)、橙皮素(6)、红景天苷(7)、齐墩果酸(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结论化合物2~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蔡鲁李彬肖艳华董俊兴
关键词:醉鱼草化学成分黄酮类
Deinococcus属细菌分类和应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8年
Deinococcus属菌株是一类对引起细胞致死效应的辐射有极强抵抗能力的细菌。目前已有23个有效发表种,对Deinococcus属的应用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对其分类和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
陈立邢瑞云董俊兴
反式二苯乙烯衍生物在预防或治疗肝纤维化中的用途
本发明涉及反式三羟基二苯乙烯在预防或治疗与肝纤维化有关疾病上的新用途,新的反式二苯乙烯衍生物及含反式三羟基二苯乙烯或新反式二苯乙烯衍生物的药物组合物。
吕秋军郭绍明温利青董俊兴
文献传递
素馨花糖苷类化学成分研究被引量:16
2007年
为了研究木犀科植物素馨花干燥花蕾的化学成分,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结构。从素馨花干燥花蕾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糖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基(1→3)-[α-L-吡喃鼠李糖基(1→6)]-β-D-吡喃半乳糖苷(I)、山柰酚-3-O-芸香糖苷(II)、7-ketologanin(III)、oleoside-11-methyl ester(IV)、7-glucosyl-11-methyl oleoside(V)、ligstroside(VI)、橄榄苦苷(VII)。化合物I为新化合物,化合物III、V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II、IV、VI为首次从本植物中分离得到。
赵桂琴夏晶晶董俊兴
关键词:木犀科素馨花糖苷
海桐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海桐为海桐花科海桐花属植物,是传统的庭园名花和民间用药,具有一定的开发前景。文章从化学成分和药用价值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对海桐的研究成果,为开发利用该植物提供理论依据,也对今后研究的重点提出了建议。
肖炳坤黄荣清杨建云董俊兴
关键词:海桐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天然产物中抗艾滋病病毒活性成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33
2002年
目的 介绍具有抗HIV活性的天然产物的研究概况。方法 根据国内外资料进行汇总、综述。结果 具有抗HIV活性的化学成分有多糖类、蛋白质和肽类、生物碱类、香豆素类、黄酮类、木脂素类、酚酸类、醌类、萜类等。
田瑛董俊兴
关键词:抗艾滋病病毒活性
中药大血藤的酚性化合物被引量:22
2005年
目的对中药大血藤干燥藤茎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分离化合物,运用现代波谱技术(IR,MS,~1H NMR,^(13)C NMR,~2DNMR)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进行鉴定。结果从大血藤的藤茎中分得10个酚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1-O-(香草酸)-6-(3″,5″-二-O-甲基-没食子酰基)-β-D-葡糖苷(Ⅰ)、(-)-表儿荣素(Ⅱ)、阿魏酸-对羟基苯乙醇酯(Ⅲ)、3-O-咖啡酰奎宁酸(Ⅳ)、3-O-咖啡酰奎宁酸甲酯(Ⅴ)、罗布麻宁(Ⅵ)、香草酸(Ⅶ)、原儿茶酸(Ⅷ)、3,4-二羟基-苯乙醇(Ⅸ)、4-羟基-苯乙醇(Ⅹ)。结论化合物Ⅰ为新化合物,化合物Ⅲ~Ⅵ和Ⅷ~Ⅹ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田瑛张慧娟屠爱萍董俊兴
关键词:大血藤酚性化合物
共1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