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红星
- 作品数:22 被引量:125H指数:6
- 供职机构: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池养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被引量:13
- 2014年
- 研究了2012年7—12月和2013年4-9月山东省日照地区池养脊尾白虾的生长与繁殖特性。结果表明,脊尾白虾生长呈等速生长,体重日增长率夏季最高,秋季次之,春季最低。脊尾白虾肥满度与体长和季节相关。利用vonBerralanffy方程拟合池养脊尾白虾生长模型,计算得出极限体长、拐点月龄和极限月龄。观察到脊尾白虾性成熟个体最小体长为35.93mm,体重为0.68g;抱卵个体最小体长为36.35mm,体重为0.73g;最大抱卵个体体长为72.82mm,体重为6.73g。繁殖高峰均出现在4、5、7和8月,整个养殖期间最后繁殖个体出于9月底。脊尾白虾抱卵量(Y)与体重(W)之间呈直线相关,直线方程为:Y=261.48W-0.5618。在水温为17~25℃和盐度为28~31的条件下,池养脊尾白虾的孵化幼体数量(X)与其体重(W)之间呈直线相关,其直线方程为:x=179.87W-244.25,估算出脊尾白虾卵子孵化率为46.00%。建议在日照地区于4月初放养抱卵脊尾白虾亲虾进行养殖。
- 于天基李健李吉涛任海梁忠秀葛红星
- 关键词:脊尾白虾繁殖
- 两种主要无机氮胁迫下凡纳滨对虾免疫因子变化及其对副溶血弧菌易感性的研究
- 氨氮和亚硝酸盐氮是对虾养殖水体中最主要的胁迫因子。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氮胁迫可诱导对虾正常生理生化因子和组织结构的改变,并能改变与对虾非特异性免疫能力相关酶类活性的改变,导致对虾免疫能力下降,增加对病原体的易感性。针对2...
- 葛红星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亚硝酸盐氮副溶血弧菌工厂化养殖
- 文献传递
-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系统微藻的群落特征分析被引量:6
- 2017年
- 2015年6–9月期间,对青岛市宝荣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工厂化养殖车间的6个实验池进行采样调查,分析了水体中微藻的种类组成、丰度、多样性和优势种演替特征,并结合养殖情况进行了讨论。共检出微藻5门28属49种(其中优势种14种),丰度范围为5.2×10~5–9.4×10~8 cell/L,生物量范围为1.23–208.00 mg/L,多样性指数范围为0.42–2.44。多样性指数低于0.9时,生态系统稳定性差,对虾易发病。不同养殖阶段微藻优势种种类不同,前期主要是绿藻门(Chlorophyta)、硅藻门(Bacillarionphyta)和部分甲藻门(Pyrrophyta)的种类,中、后期以蓝藻门(Cyanophyta)的微囊藻(Microcystis sp.)和颤藻(Oscillatoria sp.)为主。对虾养殖密度显著影响微藻优势种演替,300 ind/m^2养殖密度(A1池)藻相稳定且以绿藻和硅藻为优势种,对虾生长良好;400–500 ind/m^2养殖密度(B1、C1和C2池)颤藻在中、后期演替成为绝对优势种,对虾易发病死亡。本研究为优化对虾工厂化养殖环境、指导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 沈明明李健王清印葛红星刘萍常志强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微藻群落特征
- 温度对浒苔生长及不同氮源吸收特性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为了评估浒苔(Ulva prolifera)对养殖废水的净化效果,本文研究了4个温度水平(22.5℃、25.5℃、28.5℃和31.5℃)和3种氮源(NH4Cl、NaNO2和NaNO3)下,浒苔对工厂化养殖水环境的适应能力及其净化效果。结果显示,96 h内4个温度处理组浒苔对总氨氮(TAN,包括NH4^+-N和NH3)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14.65、14.88、14.48和13.53μmol/(g×h),144 h内温度各处理组对亚硝态氮(NO2^–-N)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11.28、10.48、9.11和8.38μmol/(g×h),144 h内各温度处理组对硝态氮(NO3^–-N)的平均吸收速率分别为9.41、8.62、8.80和7.35μmol/(g×h);温度对浒苔的生长速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而氮源对浒苔的生长速率有显著影响(P<0.05);在相同氮源条件下,浒苔的生长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降低;在相同温度条件下,氮源为氨氮(NH4^+-N)时,浒苔的生长速率大于氮源为NO2^–-N和NO3^–-N的生长速率;温度和氮源对浒苔叶绿素a的含量影响不显著(P>0.05),氮源为NH4^+-N和NO2^–-N时,随着温度的升高,浒苔中叶绿素a的含量均有升高的趋势,而氮源为NO3–-N时,浒苔中叶绿素a的含量呈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温度和氮源对浒苔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随着温度的升高,各处理组浒苔中类胡萝卜素的含量均呈升高的趋势,其中,在28.5℃和31.5℃条件下,NO3^–-N处理组浒苔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各处理组(P<0.05)。研究表明,温度在22.5℃~31.5℃范围内,浒苔可以有效吸收TAN、NO2^–-N和NO3^–-N等对虾工厂化养殖废水中的营养盐,浒苔对NH4^+-N的吸收速率最大,但随着水温的升高,浒苔对NH4^+-N、NO2^–-N和NO3^–-N的吸收速率均呈降低的趋势。
- 葛红星陈钊李健李健常志强
- 关键词:浒苔水温氮源
- 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被引量:3
- 2019年
- 设置26、28和30℃3个水温处理组,研究温度对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游微藻优势种演替的影响.结果表明:(1)28℃处理组虾池水体中的无机氮含量与30℃处理组的差异不显著(P>0.05),3个水温处理组间的活性磷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2)养殖前期(5月15日-29日),3个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密度呈增大的趋势;5月29日之后,26和28℃处理组的微藻密度相对稳定,而30℃处理组呈上下波动的趋势.26、28和30℃处理组分别检测出浮游微藻3门15种、3门16种和4门17种.(3)试验期间,各水温处理组虾池水体中均未检测出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等浮游动物.(4)26℃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新月菱形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28℃处理组的浮游微藻总密度呈升高的趋势;优势种为绿藻门的普通小球藻、卵形衣藻及硅藻门的牟氏角毛藻;普通小球藻始终处于主导地位.30℃处理组的浮游微藻密度呈"M"型趋势;前期优势种较少,以普通小球藻和牟氏角毛藻为主,普通小球藻的优势度最高;中期之后,牟氏角毛藻取代普通小球藻,成为最主要的优势种;养殖中期,铜绿微囊藻也演替为优势种;随着养殖的进行,牟氏角毛藻逐渐成为优势种,优势度逐渐增大,在养殖的后期演替为唯一优势种.(5)26、28和30℃处理组虾池水体中浮游微藻的多样性指数分别为1.20~1.64、1.07~1.69和1.26~1.83;随着养殖的进行,26和28℃处理组的多样性指数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30℃处理组呈先增大后降低再增大的趋势.(6)随着养殖的进行,各处理组水体中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均呈先增大后降低的趋势;整个养殖期间,26、28和30℃处理组Simpson优势集中性指数的平均值分别为0.32、0.32和0.28.以上研究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凡纳滨对虾工厂化养殖水体中浮�
- 葛红星葛红星陈钊李健李健常志强
- 关键词:凡纳滨对虾水温优势种
- 塔玛亚历山大藻对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及鳃SOD、GST和MDA的影响被引量:12
- 2013年
- 选择一株能产生麻痹性贝毒(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的赤潮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ATHK株),研究其是否能通过引发中国明对虾的脂质过氧化作用而发挥其毒性作用。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经肌肉注射方式染毒中国明对虾,于染毒后1、3、6、12、24和48 h测定肝胰腺和鳃组织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显示,染毒后1~6 h,中国明对虾肝胰腺和鳃组织SOD,GST活性均增加,12和48 h鳃组织的上述指标受到抑制。中国明对虾肝胰腺MDA含量除1 h外未见明显改变,鳃中MDA含量随时间增加呈升高趋势。研究表明,塔玛亚历山大藻粗提液对中国明对虾的鳃具有脂质过氧化作用,引起MDA含量增加,SOD和GST活性降低。
- 梁忠秀李健谭志军李吉涛梁俊平葛红星
- 关键词:塔玛亚历山大藻中国明对虾
- 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刺参、日本对虾、三疣梭子蟹和石莼绿色无公害养殖方法,属于海水养殖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3月初,整理池塘,铺设刺参附着基;4月初,投放刺参苗种,之后养殖石莼藻苗;4月中旬,投放日本对虾苗种;5月初...
- 任宪云高保全常志强葛红星刘清兵刘萍李健范瑞用
- 文献传递
- 不同密度三疣梭子蟹混养中国明对虾、青蛤对生长、经济效益及水质的影响
- 2023年
- 为优化虾蟹贝养殖模式,研究了不同密度三疣梭子蟹(A组15000只/hm^(2),B组22500只/hm^(2),C组30000只/hm^(2))分别混养中国明对虾(60000尾/hm^(2))和青蛤(240000只/hm^(2))对生长性能、经济效益及水质的影响。210 d的饲养结果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大,各处理组雄蟹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38.46,218.50和181.62 g,雌蟹平均体质量分别为247.29,220.18和184.78 g,均随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减小,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各处理组三疣梭子蟹成活率和产量均随养殖密度增大而减小;各处理组中国明对虾和青蛤养成规格、成活率、产量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济效益方面,B组净利润((144.93±3.43)×10^(3)元/hm^(2))显著大于A组((106.68±7.27)×10^(3)元/hm^(2))和C处理组((80.81±21.58)×10^(3)元/hm^(2))(P<0.05)。B组回报率最高((97.00±3.09)%),显著高于A组((74.71±5.02)%),A组显著高于C组((51.78±13.89)%)(P<0.05)。各处理组氨氮、亚硝酸盐氮、pH和溶解氧含量均无显著差异,符合正常养殖水平。综合考虑养殖经济效益和三疣梭子蟹生长性能,三疣梭子蟹-中国明对虾-青蛤混养池塘中三疣梭子蟹放养密度以22500只/hm^(2)为最佳。
- 葛红星葛红星申欣李健李健
- 关键词:三疣梭子蟹混养水质
- pH和氮磷比对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生长竞争的影响被引量:2
- 2017年
- 为探讨pH和氮磷比对青岛大扁藻(Tetraselmis helgolandica)和微小原甲藻(Prorocentrum minimum)生长竞争的影响,本研究首先根据对虾养殖水体pH值的范围设置了7.5,8.0,8.5和9.0共4个pH梯度,获得了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在该pH条件下,设置了氮磷比分别为3:2(高富磷组),6:1(富磷组),24:1(对照组)和96:1(富氮组)等4个梯度,其中,单种培养体系中只接种青岛大扁藻或者微小原甲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同时按照1:1的比例接种青岛大扁藻和微小原甲藻。结果表明,混合培养体系中,青岛大扁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晚,均为7 d;而微小原甲藻在pH 8.5和pH 9.0时,出现拐点时间最早,均为3 d。pH 8.5时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最大,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pH为8.5。单种培养体系中,微小原甲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在高富磷组、对照组和富氮组中均晚于青岛大扁藻;混合培养体系中,对照组中微小原甲藻和青岛大扁藻拐点出现时间分别为4 d和3 d,而其他处理组2种微藻拐点出现的时间分别相同。氮磷比影响混合培养中2种微藻的竞争抑制参数,其中,96:1(富氮组)中拐点之后青岛大扁藻对微小原甲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α)的平均值为9.2063,微小原甲藻对青岛大扁藻的竞争抑制参数(β)为3.4886。以上研究表明,对虾养殖水体中,青岛大扁藻抑制微小原甲藻的最佳条件是:pH为8.5,氮磷比为96:1。
- 葛红星陈钊李健冯艳艳刘思涛赵法箴
- 关键词:PH氮磷比青岛大扁藻微小原甲藻种间竞争
- 氟苯尼考在感染副溶血弧菌的脊尾白虾体内的药效学
- 脊尾白虾(Exopalaemon carinicauda),隶属于长臂虾科(Palaemonidae),白虾属(Exopalaemon),主要分布于朝鲜半岛西岸的浅海低盐水域和中国大陆沿岸,目前黄渤海产量为最多.由于脊尾...
- 冯艳艳葛红星李健李吉涛翟倩倩
- 关键词:脊尾白虾细菌性疾病氟苯尼考药效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