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舒增付

作品数:10 被引量:3H指数:1
供职机构:广西师范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篇文学

主题

  • 3篇许地山
  • 2篇心理
  • 2篇心理学
  • 2篇诗歌
  • 2篇宗教
  • 2篇宗教文化
  • 2篇文化
  • 2篇小说
  • 2篇理学
  • 1篇戴望舒诗
  • 1篇戴望舒诗歌
  • 1篇许地山小说
  • 1篇艺术
  • 1篇艺术表现
  • 1篇忧郁
  • 1篇月牙儿
  • 1篇早期戏剧
  • 1篇山灵
  • 1篇生命
  • 1篇生命意识

机构

  • 8篇广西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舒增付
  • 1篇戴海光
  • 1篇朱启超
  • 1篇赵卓

传媒

  • 2篇忻州师范学院...
  • 1篇山西师大学报...
  • 1篇江西科技师范...
  • 1篇大连大学学报
  • 1篇邢台学院学报
  • 1篇绵阳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10
  • 4篇2009
  • 3篇2008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月牙儿》的心理学探究
2009年
文学就是人学,这个古老、永恒的命题,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与重视。在《月牙儿》中,人们对于作品的主题解读大都从社会学或政治学角度来诠释。新时期以来,人们解读的方式已从思想、命运和个性解放等来解读和探讨,大大拓宽了研究的视角。若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解析,探讨文本中人物心理与作家心理的双向的联动,从而实现对于文学就是人学这一理论的阐释,从更深层次对于文本进行研析,来触摸作家的创作心理,这应该是一种值得鼓励的尝试。
舒增付朱启超
关键词:月牙儿心理学
《空山灵雨》的心理学探究被引量:1
2009年
许地山作为五四时期重要的作家之一,其作品带有明显的宗教色彩与异域情调,散文集《空山灵雨》也不例外。研究者从宗教文化角度切入研究,对于许地山的许多文化现象揭示得很透彻。但对于许地山心灵的触摸,尤其是其漂泊心理的揭示,有待深入。文章从漂泊、孤独、死亡以及宗教文化心理四个角度来探究许地山的心灵世界,从而希望触摸其温情的人性关怀。
舒增付
关键词:《空山灵雨》许地山心理学宗教文化
论戴望舒诗歌中的忧郁
2008年
戴望舒的诗神是忧郁。嗟叹人生的苦恼、不幸的爱情和苦难的现实是其忧郁情结的重要表征,蕴含在他诗中的忧郁多半是个人的低吟浅唱,自伤自怜,格调不甚高昂。受时代和个人的因素的影响,诗人忧郁的情绪也明显地呈现出阶段性演变的特征。
戴海光舒增付
关键词:忧郁诗歌
田汉早期戏剧中的死亡意识
2008年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艺术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田汉早期的戏剧创作也不例外,无论是《湖上的悲剧》、《古潭的声音》、还是《名优之死》、《伏虎之夜》,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田汉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舒增付
关键词:戏剧
林徽因诗歌中的悲凉色彩探析
2009年
林徽因是新月诗派后期的诗人,她承袭了新月前期的抒情风格,诗歌典雅而矜持,但是仔细品味却不难发现她的诗中都充满浅浅的哀愁。本文主要从她的爱情诗和哲理感悟诗分析她诗歌的悲凉色彩,以及这种诗风的成因。
赵卓舒增付
关键词:林徽因诗歌悲凉
论许地山小说中的“自主”生命意识
2008年
许地山一生与宗教结有不解之缘,他的小说也因此呈现出扑朔迷离的形态,在五四时期独树一帜。作为一名有着实实在在的情感的作家来说,作品中所赋予的情感、目的和风格等都是复杂多变的,纵观许地山作品,留给人们的,绝不止他的宗教情结这么简单。其实,细观其文,现实主义色彩依然十分浓厚。许多作品中无法回避的一个主题就是主人公的那种"自主作为"的生命意识。
舒增付
关键词:许地山生命意识
论《广陵潮》中的死亡意识
2009年
生老病死,是人类社会生活中再自然不过的现象。近代小说家李涵秋在其小说《广陵潮》中,以死亡叙事开始,又以死亡的完美落幕结束。小说中大量死亡事例的书写,既是李涵秋用来点指江山,激扬文字的工具,同时还暗含着作者对于社会变迁的观感,对于过渡人物的点评,更有对于生命意义的尊重。用包含情感的笔墨来点染情节的发展,小说体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舒增付
漂泊意识与许地山的小说创作
漂泊意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个不容忽视的存在。由于大变动的时代格局,大批作家被抛离原有的生存轨道。他们在求生与求变的挣扎中,在颠沛流离的寻觅中,漂泊意识深入他们的内心,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种别致的精神现象。因为漂泊意识...
舒增付
关键词:漂泊意识许地山宗教文化消解艺术表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