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炳文

作品数:70 被引量:20H指数:3
供职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电气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会议论文
  • 14篇期刊文章
  • 1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6篇理学
  • 25篇电气工程
  • 16篇化学工程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金属学及工艺
  • 3篇医药卫生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生物学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9篇核磁
  • 25篇核磁共振
  • 17篇固体核磁
  • 15篇正极
  • 14篇固体核磁共振
  • 13篇电池
  • 13篇正极材料
  • 13篇EPR
  • 10篇电解质
  • 10篇磁共振
  • 9篇原位
  • 8篇顺磁共振
  • 8篇金属
  • 8篇放电
  • 8篇NMR研究
  • 8篇充放电
  • 7篇NMR
  • 6篇锂电池
  • 6篇成像
  • 6篇成像研究

机构

  • 67篇华东师范大学
  • 3篇复旦大学
  • 2篇里尔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北方大学

作者

  • 70篇胡炳文
  • 39篇沈明
  • 27篇李超
  • 17篇陈群
  • 10篇姚叶锋
  • 7篇刘清华
  • 6篇余亦华
  • 5篇汪红志
  • 5篇魏令
  • 5篇高杨文
  • 4篇杜小霞
  • 4篇魏达秀
  • 2篇杨光
  • 2篇张炜
  • 2篇周平
  • 2篇郑慧
  • 2篇韩明月
  • 1篇金庆原
  • 1篇景培书
  • 1篇徐敏

传媒

  • 8篇波谱学杂志
  • 2篇物理化学学报
  • 2篇第十七届全国...
  • 1篇电化学
  • 1篇物理实验
  • 1篇无机化学学报
  • 1篇储能科学与技...
  • 1篇2011年高...
  • 1篇2011年全...
  • 1篇第十六届全国...
  • 1篇2018第二...
  • 1篇第十九届全国...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2
  • 18篇2021
  • 9篇2020
  • 4篇2019
  • 9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6
7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磁共振技术及其在丝素蛋白结构与功能研究中的应用
1、用EPR技术研究了Cu(II)对蚕丝蛋白的作用机理。基于二阶微扰理论提出了对于具有超精细耦合结构及多组分分布的复杂Cu(II).EPR粉末谱的拟合方法,并成功解释了Cu(II)在丝素蛋白结构从SilkI向SilkII...
胡炳文
关键词:核磁共振丝素蛋白拉曼光谱
文献传递
(原位)固体核磁共振、顺磁共振与纳米电池材料
首先我们将介绍我们最近几年的工作:用固体核磁研究固体电解质和用固体核磁NMR和顺磁共振EPR研究基于金属有机框架MOF的负极材料.基于NMR、EPR和同步辐射,我们解释了基于MOF的锂离子电池充放电的机理.NMR研究发现...
李超沈明娄霄冰JP Amoureux陈群胡炳文
关键词:核磁共振顺磁共振电池纳米材料
高压LiCoO2的原位7Li、非原位17O核磁研究和富锂体系的原位非原位顺磁研究
胡蓓耿福山李超沈明胡炳文
利用非原位17O NMR研究不同荷电状态下LiCoO2中的局域氧环境
钴酸锂(LiCoO2)是最早应用于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至今仍在各种便携式电子产品中广泛使用。过去的研究表明,在钴酸锂的脱锂过程中,存在多步相变[1, 2]。当超过半数的锂离子脱出之后,钴酸锂的结构会变的不稳定,导致循环...
耿福山沈明胡蓓刘宇峰曾乐成胡炳文
不同采样模式的固体DQ-SQ实验的压缩感知重建比较被引量:3
2014年
为了提高固体二维双量子-单量子(DQ-SQ)谱的采集速度,根据DQ-SQ谱的自稀疏性,该文使用了一种基于压缩感知技术的重建算法.其优化的能量函数是有限差分约束的l1范数,并使用不同的权重对水平和竖直方向的有限差分项进行约束.该文分别对伪随机采样、全随机采样和e指数采样等采样模式进行了比较,发现伪随机采样表现出最佳的重建结果.进一步研究发现伪随机的极限形式,即t1截尾(t1-cutoff)采样模式效果最佳.
郑慧韩明月胡炳文杨光
关键词:压缩感知伪随机
高分子固体电解质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
胡炳文魏令刘清华闫晓静沈明
基于布局数转移的半整数四极核灵敏度增强的异核相关实验
王强Julien Trébosc李宜轩Olivier Lafon胡炳文徐君陈群Jean-Paul Amoureux邓风
NaCrO2正极材料的原位EPR以及EPR成像研究
NaCrO2因其低成本、高安全性和高功率的特点,成为钠离子电池正极的备选材料之一。在投入实际应用前,有必要进一步理解其在循环过程中的电子结构和相变特性。本研究中,我们采用原位EPR对NaCrO2在2.2-3.6 V和2....
耿福山沈明胡炳文
类蜘蛛丝聚合物结构及分子运动的固体核磁共振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运用固体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聚丙氨酸多肽片段(Ala)5与高分子齐聚物聚苯乙烯(PS,分子量2000)及聚异戊二烯(PI,分子量2210)共聚而成的类蜘蛛丝蛋白聚合物———聚苯乙烯-co-聚丙氨酸聚合物(PS-co-PAL)和聚异戊二烯-co-聚丙氨酸聚合物(PI-co-PAL)的结构及分子运动.聚合物13CCP/MASNMR(交叉极化/魔角旋转核磁共振)谱及其旋转坐标系中自旋-晶格弛豫时间(T1ρ(13C))的结果表明,此两种聚合物中多肽片段(Ala)5具有相同的化学位移,即相似的化学环境和二级结构,并具有相近的T1ρ(13C),即类似的聚集态结构.聚合物的宏观力学性质明显不同:常温下,PS-co-PAL呈硬颗粒状,PI-co-PAL呈橡胶状且易拉伸.结果说明聚合物力学性质与高分子链段的性质密切相关.PI-co-PAL聚合物的PI链段,其骨架—CH2CH—的T1ρ为(5.3±0.4)ms,而PS-co-PAL聚合物的PS链段,其骨架—CH2CH—的T1ρ为(47.0±5.5)ms,说明二聚合物中PI链段较PS链段更为柔软.另外,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化学位移计算证明,聚合物PS-co-PAL和PI-co-PAL中多肽片段(Ala)5的二面角均为(-131°,142°),说明它们以β-折叠构象存在.
邓益斌胡炳文周平
关键词:多肽固体核磁共振
一种微贫锂镍酸锂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贫锂镍酸锂正极材料,微贫锂镍酸锂正极材料化学式为Li<Sub>1‑x</Sub>Ni<Sub>1+x</Sub>O<Sub>2</Sub>,0.01&lt;x&lt;0.05;晶体结构为层状α‑NaFe...
胡炳文 江滢 吴祥沈明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