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欣

作品数:26 被引量:34H指数:4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自治区科技支疆项目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8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4篇淋巴
  • 13篇淋巴瘤
  • 12篇细胞
  • 11篇乳腺
  • 9篇新疆维
  • 9篇乳腺癌
  • 9篇女性
  • 9篇女性乳腺
  • 9篇细胞淋巴瘤
  • 9篇腺癌
  • 9篇汉民
  • 9篇汉民族
  • 8篇多态
  • 8篇多态性
  • 8篇弥漫
  • 8篇基因
  • 7篇女性乳腺癌
  • 7篇基因多态性
  • 4篇弥漫大B细胞...
  • 4篇弥漫性大B细...

机构

  • 25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作者

  • 25篇胡欣
  • 24篇杨顺娥
  • 13篇李妍
  • 9篇刘炜
  • 9篇郭莉
  • 5篇赵兵
  • 5篇李姗
  • 4篇李迅
  • 4篇闻淑娟
  • 3篇马小平
  • 3篇梁霄
  • 3篇梁霄
  • 3篇贾存东
  • 3篇李红玉
  • 3篇李静
  • 2篇白靖平
  • 2篇赵振慧
  • 2篇朱琳
  • 2篇朱娓
  • 2篇马英

传媒

  • 3篇广东医学
  • 3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中国肿瘤
  • 1篇实用癌症杂志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华肿瘤防治...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药物经济...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肿瘤药学
  • 1篇第五届中国肿...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5
  • 9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2
  • 4篇2011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吡喃阿霉素联合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观察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2018年
目的探究吡喃阿霉素联合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效果及对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诊断为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30例,采用吡喃阿霉素联合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并发症情况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化疗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炎性因子TNF-α和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炎性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吡喃阿霉素联合大剂量甲氨喋呤治疗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可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具有很大的临床实践价值。
郭莉丁珊珊梁霄李姗胡欣
关键词:吡喃阿霉素大剂量甲氨喋呤淋巴系统恶性肿瘤炎性因子水平
维吾尔族和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特征与免疫学亚型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分析维吾尔族、汉族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免疫学亚型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DLBCL的患者167例,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Hans法则分为生发中心B细胞型(GCB)和非生发中心B细胞型(non-GCB)两类免疫亚型,采用2检验分析临床资料与免疫亚型的相关性。结果维吾尔族中GCB亚型占34.4%(22/64),non-GCB亚型65.6%(42/64)。汉族中GCB亚型占33.0%(34/103),nonGCB亚型占67.0%(69/103)。维、汉族DLBCL患者免疫亚型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56)。汉族DLBCL年龄、IPI评分与免疫学亚型有关(P<0.05),Non-GCB亚型的维、汉DLBCL患者临床特征在年龄、B症状、IPI评分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DLBCL不同亚型中年龄、IPI评分比较有差异;NonGCB亚型中维、汉在年龄、IPI评分、B症状方面比较有差异。
朱君涵胡欣李妍梁霄马小平杨顺娥
关键词: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AURKA T91A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关联研究
目的:探讨AURKA T91A基因多态性在维、汉民族乳腺癌中分布的差异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08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1...
李姗李妍刘炜胡欣杨顺娥
文献传递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二聚体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1
2013年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与DLBCL临床预后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50例DLBCL患者及对照组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H)患者血浆D-二聚体的水平。结果 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显著高于对照组水平(P=0.012),并且D-二聚体与LDH及β2-微球蛋白水平呈正相关,存在B症状的患者血浆表达D-二聚体显著高于无B症状组,其表达差异根据患者年龄、临床分期及结外病变不同无统计学意义。结论DLBCL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反映了病情变化,并从一定程度对预后进行判断,同时为尽早预防并发现血栓提供一定的依据。
郭莉刘郁胡欣杨顺娥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二聚体血栓
维吾尔族和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免疫亚型与预后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维吾尔族、汉族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不同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分析确诊的维吾尔族、汉族DLBCL患者167例,应用Hans分型方法分为GCB和non-GCB型,研究维吾尔族、汉族两免疫亚型的预后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年龄、IPI评分、结外受侵情况、Ann Arbor分期、CD10、Mum-1及免疫亚型是影响DLBCL患者预后的因素。年龄、结外受侵及免疫亚型可独立影响DLBCL患者的预后,P值分别为0.007、0.000和0.001。结论 GCB型较non-GCB型预后好;民族与预后之间无相关性;老年、高IPI评分、有结外受侵、Ⅲ期和Ⅳ期、CD10阴性、Mum-1阳性及non-GCB型的DLBCL患者预后差;年龄、结外受侵情况和免疫亚型是DLBCL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赵盼盼胡欣郭莉刘炜李妍杨顺娥
关键词:淋巴瘤维吾尔族预后
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与Bcl-10基因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研究癌基因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 cell lymphoma/leukemia-2,Bcl-2)以及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10(B cell lymphoma/leukemia-10,Bcl-10)在B-NHL组织及外周血中mRNA的表达水平,评价Bcl-2和Bcl-10 mRNA的检测作为协助病理诊断B-NHL的价值。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CR,RT-PCR)法检测Bcl-2和Bcl-10 mRNA在40例B-NHL肿瘤和20例淋巴结反应性增生(reactive hyperplasia of lymph node,RH)组织及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反转录RT-PCR检测Bcl-2和Bcl-10 mRNA在B-NHL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5%和55.0%,外周血中分别为65.0%和47.5%;在淋巴结反应性增生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45.0%和20.0%,外周血中分别为35.0%和10.0%,B-NHL组织及外周血中Bcl-2和Bcl-10 mRNA表达均高于RH(P<0.05);Bcl-2和Bcl-10在B-NHL组织及外周血中表达均呈正相关性(r分别为0.487、0.558,P<0.05)。结论:Bcl-2和Bcl-10 mRNA在B-NHL及RH中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与病理诊断一致性较好,联合检测两基因的表达可作为协助病理诊断的指标,尤其是对于淋巴结不易穿刺活检的病例更有意义。
胡欣杨顺娥李迅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BCL-2基因MRNART-PCR
ERα PvuⅡ、Xba Ⅰ及CYP1A1 Msp Ⅰ基因多态性联合作用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发病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8年
[目的]探讨ERα PvuⅡ、XbaⅠ位点及CYP1A1 MspⅠ位点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90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及194例维吾尔族健康女性的ERα PvuⅡ、XbaⅠ位点及CYP1A1 MspⅠ位点多态性,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其多态性及联合作用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易感性的相关性。[结果]在共显性模型、显性模型、等位基因模型均未见ERα PvuⅡ位点多态性分布与乳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相关性;ERα XbaⅠ位点:相对xx基因型,Xx、XX、X基因携带者(Xx/XX基因型)均显著增加乳腺癌发生风险(P〈0.05),OR值分别为5.029(95%CI:3.21-7.899)、16.500(95%CI:4.634-58.755)、5.500(95%CI:3.525-8.582)。CYP1A1 MspⅠ位点:相对于TT基因型,TC、CC、C基因携带者(TC/CC)均显著降低乳腺癌发病风险(P〈0.05),OR值分别为0.441(95%CI:0.284-0.683)、0.462(95%CI:0.238-0.898)、0.445(95%CI:0.293-0.676)。乳腺癌患者中,ERα PvuⅡ和XbaⅠ位点及CYP1A1 MspⅠ位点多态性与ER、PR、Her-2、淋巴结转移等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之间存在相关关系(P〈0.05)。ERα XbaⅠ及CYP1A1 MspⅠ两位点存在联合效应。[结论]ERα XbaⅠ位点及CYP1A1 MspⅠ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易感性相关。
张珍连闻淑娟胡欣梁霄杨顺娥
关键词:乳腺癌CYP1A1基因基因多态性
CHOP方案一线治疗维吾尔族和汉族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CHOP方案一线治疗维吾尔族(维族)、汉族不同亚型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收集6年间经病理确诊DLBCL并经CHOP方案一线治疗至少6周期的维、汉族住院患者共167例,用Hans方法检测分为GCB型和非GCB型(non-GCB型)两组,比较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维、汉族DLBCL免疫分型均为non-GCB型明显多于GCB型;维、汉族GCB型DLBCL疗效均明显优于nonGCB型;维、汉族间同亚型DLBCL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维、汉两族化疗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胃肠道反应、轻中度骨髓抑制和神经毒性,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结论常规免疫亚型均是判断维族及汉族DLBCL患者近期疗效的重要指标,并且两族non-GCB型患者CHOP方案一线化疗疗效均有限,建议制定更有效化疗方案。
赵振慧刘炜郭莉赵兵吐尔逊江.艾力李妍胡欣梁霄马小平杨顺娥
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维吾尔族汉族CHOP方案疗效
CYP17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汉民族女性乳腺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YP17 rs743572位点基因多态性在新疆维、汉民族女性乳腺癌中的分布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130例维吾尔族女性乳腺癌患者、125例维吾...
李静郭莉李妍胡欣李红玉杨顺娥
关键词:女性乳腺癌CYP17基因多态性汉民族
文献传递
大剂量BEAC方案联合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观察大剂量BEAC方案[卡莫司汀(BCNU)、依托泊甙(VP-16)、阿糖胞苷(Ara-C)、环磷酰胺(CTX)]联合自体干细胞移植(autologou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1月-2011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收治按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ge-adjusted international prognostic index,aaIPI)评分为1~3分、行大剂量BEAC联合ASCT治疗的DLBCL患者35例,常规化疗疗效达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行自体外周血干细胞动员,动员方案为VP-16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CSF)。大剂量化疗(high-dose chemotherapy,HDC)方案采用BEAC(BCNU 450mg/m2,第1~2d静注;VP-16 800mg/m2,第1~3d分2次静注;Ara-C 1.5g/m2,第1d静注;CTX 3.6g/m2第1~2d静注)方案。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35例患者均移植成功,重建造血功能。移植前13例CR,22例PR,移植后23例CR,12例PR,无移植相关死亡,中位随访时间为39个月(7~135个月),随访期间6例因病情进展死亡,5年生存率为80%。结论采用大剂量BEAC方案联合ASCT治疗具有不良预后因素的DLBCL取得了较好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贾存东朱娓古力克孜.吾守尔赵兵玛依努尔.马木提胡欣杨顺娥白靖平
关键词:大剂量化疗自体干细胞移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