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敏杰
- 作品数:50 被引量:241H指数:11
- 供职机构: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感潮沼泽湿地CH_(4)和CO_(2)产生和排放的影响:机制与复杂性
- 2024年
- 海平面上升直接改变河口感潮沼泽的水文和盐度特征,是河口感潮沼泽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总结了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感潮沼泽碳动态影响的研究方法和实验平台,分别从海平面上升引发的盐水入侵和水淹增加2个方面综述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感潮沼泽CH_(4)和CO_(2)排放通量、产生速率和土壤有机碳厌氧矿化途径等方面的影响及其机制。盐水入侵显著降低河口感潮淡水沼泽CH_(4)产生速率和排放通量,导致土壤有机碳厌氧矿化途径从CH_(4)产生为主向硫酸盐异化还原为主转变,然而盐水入侵对CO_(2)排放通量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水淹增加对河口感潮沼泽CH_(4)和CO_(2)排放通量影响的报道相对较少,已有研究表明CO_(2)排放通量随着水淹高度增加而降低。最后提出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感潮沼泽碳动态影响研究应加强的领域,以期为海平面上升对河口感潮沼泽含碳温室气体动态的影响研究提供参考。
- 仝川罗敏胡敏杰王纯王纯展鹏飞
-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盐水入侵碳动态
- 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CH4、CO2排放的短期影响被引量:9
- 2016年
- 于2015年4月在闽江河口鳝鱼滩湿地原位开展氮、硫添加实验,研究外源氮、硫添加对河口湿地CH_4、CO_2排放通量的短期影响,并同步观测相关环境因子.结果表明,NH_4Cl(NH)和NH_4NO_3+K_2SO_4(NS)添加显著促进了河口湿地CH_4平均排放通量(P<0.01),NS耦合添加显著促进了湿地CO_2平均排放通量(P<0.05);KNO_3(NO)和K_2SO_4(S)处理在实验期间对CH_4、CO_2排放通量表现为促进与抑制作用的交互影响,并且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CK)相比,NH和NS添加使CH_4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286.36%、122.73%),使CO_2平均排放通量分别提高了(39.92%、34.24%).氮、硫添加对河口潮滩湿地CH_4、CO_2排放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间变异性,改变了短叶茳芏湿地生长季CH_4排放时间变化规律,但未改变CO_2排放时间规律.相关分析显示,NH和NS添加处理下河口湿地土壤CH_4、CO_2排放通量主要受土温、EC、DOC以及NH+4-N的控制(P<0.05或P<0.01),NO和S处理主要受土温、EC、pH、DOC、NO_3^--N的控制(P<0.05或P<0.01),CK处理则主要受土温的影响(P<0.01).温度、盐度、氮有效性是影响河口湿地CO_2、CH_4排放的主要因素.
- 胡敏杰任鹏黄佳芳仝川
- 关键词:潮滩湿地
- 水土流失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研究——以福建省长汀县为例
- 2016年
- 水土流失区的保护性开发在近几年越发受到人们的重视,该文以南方水土流失治理典范——长汀县为案例地,阐述了水土流失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优势和重要性,总结水土流失地区开发的原则及效益,并结合长汀地区的实践提出了水土流失地区生态旅游开发的五种模式。
- 邹芳芳胡敏杰邹双全
- 关键词:水土流失区生态旅游
- 尤溪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发展现状与保护对策被引量:5
- 2015年
- 通过从劳动力结构与素质、人均收入及生计来源、经济水平与产业结构、城镇化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阐述了尤溪联合梯田农业文化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历史和现状,在此基础上对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与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遗产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对策与建议,认为农业遗产地未来可在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增加农村基础设施投入,确保传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努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明确旅游目标市场和营销理念,优化产业结构等方面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以期促进农业文化遗产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邹芳芳王维奇胡敏杰杜威宁闵庆文陈秋华
- 关键词:农业文化遗产
- 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评述被引量:13
- 2012年
- 城市内河由于具有文化遗产承载、生态环境调节和城市形象构建等多元功能,逐渐成为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开发的主要方向,是人们日常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国外研究主要涉及内河旅游产品类型、旅游影响、旅游管理、理论与方法等方面。而国内研究则主要趋向于城市内河沿岸景观布局、内河水体旅游规划设计、城市内河旅游国外经验借鉴等方面,缺乏系统的阐述。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内河旅游研究的评述与展望,希望对国内城市内河旅游发展有所启示。
- 胡敏杰宋立中
- 关键词:城市内河旅游发展
- 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与氧化速率对外源氮、硫添加的响应被引量:12
- 2017年
- 通过室内培养实验,研究了外源氮、硫添加对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以及土壤理化性质的短期影响。NH_4Cl(N1)和NH_4NO_3(N3)处理在各培养阶段均显著促进土壤CH_4产生速率(P<0.05),较对照分别提高136.70%和136.55%;NH_4Cl+K_2SO_4(NS1)和NH_4NO_3+K_2SO_4(NS3)处理在培养第3、6、12、15和18天均显著促进了CH_4产生速率(P<0.05)。KNO_3(N2)、K_2SO_4(S)处理在不同培养时间对CH_4产生速率影响均不显著(P>0.05);KNO_3+K_2SO_4(NS2)处理除在第21天外(P<0.05),其他时间影响均不显著(P>0.05)。N2、N3、NS2和NS3处理均显著促进了土壤CH_4氧化速率(P<0.05),平均CH4氧化速率较CK分别提高了145.30%、142.93%、139.48%和112.68%。整体而言,不同添加处理并没有显著改变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的时间变化规律,各处理均表现为随培养时间先增加而后逐渐降低。短期培养结束后,土壤可溶性有机碳(DOC)、电导率、p H值在不同处理间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土壤NH+4-N含量在N1、N3、NS1和NS3处理下,NO_3^--N含量在N2、N3、NS2和NS3处理下,SO_4^(2-)含量在S、NS1、NS2和NS3处理下均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5)。相关分析显示,DOC、铵态氮(NH+4-N)和硝态氮(NO_3^--N)是氮、硫添加处理下影响闽江河口湿地土壤CH_4产生/氧化速率短期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
- 胡敏杰邹芳芳任鹏黄佳芳李冬冬仝川
- 关键词:CH4
- 盐度梯度下闽江口短叶茳芏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11
- 2014年
- 探讨了盐度梯度下闽江河口湿地土壤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及其指示意义。结果表明:沿盐度梯度(从高到低),河口湿地土壤(0~50 cm)总碳(TC)、总氮(TN)、总磷(TP)含量分别为16.52~23.13、1.56~1.76、0.61~0.81 g/kg,平均值分别为19.45、1.65、0.71 g/kg,空间变异性为C〉P〉N,垂直变异性为低盐区〉中盐区〉高盐区。盐度梯度下,土壤C/N比为10.31~13.17,平均值为11.88;C/P比为20.66~32.20,平均值为27.72;土壤N/P比为2.00~2.52,平均值为2.32;空间变异性为C/P〉C/N〉N/P。湿地土壤C/N、C/P和N/P比沿盐度梯度均表现为低盐区〉中盐区〉高盐区,即随盐度的增加而降低。垂向分布上,C/N比表现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C/P和N/P比则大体表现为随深度增加先降低后变化趋缓。垂向空间变异性为低盐区〉中盐区〉高盐区。不同盐度湿地土壤C/N、C/P和N/P比与粘粒、电导率、pH、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与粉粒和容重呈正相关关系。粘粒、砂粒、电导率、pH是影响河口湿地土壤C/N、C/P和N/P比变化的关键因子。河口湿地土壤C/N/P比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对于土壤养分循环和平衡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 胡敏杰邹芳芳邹双全
- 关键词:N
- 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沼泽湿地沉积物磷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被引量:13
- 2014年
- 对闽江河口区不同盐度短叶茳芏沼泽湿地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形态和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河口沉积物中磷的来源及其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闽江河口湿地沉积物全磷(TP)含量介于607.91~807.60 mg·kg-1,平均值为726.29 mg·kg-1;有机磷(OP)含量介于120.44~166.63 mg·kg-1,平均值为139.43 mg·kg-1,约占TP的18.93%;无机磷(IP)含量介于479.65~647.56 mg·kg-1,平均值为586.86 mg·kg-1,约占TP的81.07%,IP是磷的主要赋存形态.2IP中,赋存形态以闭蓄态磷(O-P)和铁结合态磷(Fe-P)为主,分别占IP的39.97%和32.92%;其次是钙结合态磷(Ca-P)和铝结合态磷(Al-P),分别占IP的17.89%、9.22%.3在空间分布上,TP、OP、IP含量在由海向陆方向整体呈先降低后递增趋势;IP不同赋存形态在空间上也整体上呈现出以上趋势;垂直方向上,总体都表现为随土层深度波动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近年来河口湿地环境污染的加剧.4磷的赋存形态和空间分布特征是电导率、pH、容重、含水率和粒度等多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
- 胡敏杰邹芳芳仝川章文龙高灯州
- 关键词:磷赋存形态沉积物
- 人工和天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特征
- 2024年
- 基于野外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研究了宁德市福鼎市滨海人工和天然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理化性质及胞外酶活性变化特征,并以恢复前的养殖滩涂作为对照,以评估人工红树林恢复对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1)人工红树林恢复有助于降低沉积物pH、硝态氮和铵态氮含量,提高溶解性有机碳含量,并且人工红树林湿地相比天然红树林更有助于提升沉积物有机质含量.(2)不同湿地沉积物β-1,4-葡萄糖苷酶(βG)、纤维二糖水解酶(CBH)、β-1,4-N-乙酰基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和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在垂直方向上大体表现为随土层深度呈先降低而后趋于稳定(-50 cm以下)的趋势,底层稳定性高于表层.(3)红树林湿地沉积物的βG、NAG和ALP活性均显著低于养殖滩涂,而CBH活性则高于养殖滩涂.(4)相关分析显示,不同湿地沉积物酶活性主要受有机质含量和温度的综合调控,红树林恢复通过改变pH、有机质和铵态氮含量,显著改变了沉积物酶活性.上述结果表明,人工红树林恢复有助于改善沉积物质量,促进氮污染物去除,通过调控沉积环境和质量,影响了沉积物养分循环和酶活性.研究结果有助于厘清红树林恢复过程中沉积物理化性质及酶活性的动态变化以及相应的化学反应机制,为地方红树林恢复和管理实践提供指导.
- 吴辉张典铨倪冉旭闫睿冰夏淑蓉林孝春阮学瑞邹双全胡敏杰
- 关键词:酶活性养分动态滨海湿地
- 河套灌区玉米光合特征及产量对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的响应被引量:8
- 2017年
- 通过大田试验,探讨了全膜覆盖下不同滴灌量对河套灌区玉米关键生育期光合特征、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除拔节期外,高、中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显著高于低滴灌量处理(P<0.05),而高滴灌量与中滴灌量处理之间无显著差异;(2)低滴灌量处理下的玉米叶片光合水分利用效率WUE在其他生育时期均显著高于高滴灌量处理(P<0.05),并且高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在拔节期显著高于其他生育时期;(3)不同滴灌量下,玉米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及胞间CO2浓度Ci在不同生育时期均具有明显的光合日变化特征。高、中滴灌量处理下各光合参数的日变化幅度、峰高、峰值出现时间与低滴灌量相比均存在显著差异;(4)高、中滴灌量处理下玉米存果率、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均显著高于低滴灌量处理(P<0.05),但相对中滴灌量而言,高滴灌量处理对玉米果穗性状和产量的影响不显著。因此,合理的膜下滴灌量可以有效提高作物光合能力,有利于干物质的积累,改善作物果穗性状和产量,同时提高光合水分利用效率,对河套灌区节水灌溉、控盐和增产目标具有指导意义。
- 姜良超仝川胡敏杰李守中周立峰宁秋蕊杨贤宇齐智娟
- 关键词:全膜覆盖光合特征玉米河套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