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柳 作品数:39 被引量:174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海南省卫生厅科学研究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更多>>
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疗效及对创伤应激、脑水肿的影响 被引量:19 2020年 目的探究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的临床疗效及对创伤应激、脑水肿的影响。方法70例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开颅手术组)和观察组(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组)各35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治疗后不同时间的Barthel指数、治疗前后神经损伤、创伤应激、脑水肿及预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及3个月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神经损伤、创伤应激、脑水肿及预后相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神经损伤、创伤应激、脑水肿及预后相关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硬通道微创穿刺引流在老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临床疗效较好,且对创伤应激及脑水肿的影响相对较好,因此其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蒋文荣 夏鹰 金虎 聂柳关键词:创伤应激 脑水肿 外伤性脑梗死的治疗(附16例报告) 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外伤性腑梗步匕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门至2012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6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其中11例患者采用常规的治疗方法,5例患者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常规治疗11例患者,恢复良好3例,中残2例,重残1例,植物牛存l例,死亡4例。脑血管造影检布5例患者,恢复良好4例,中残1例。结论外伤性脑梗死的症状出现在6h以内,积极行脑血管造影检查,能及时发现外伤性脑梗死的病凶,然后有针对性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叫以提高外伤性腑梗死的治疗效果。 夏鹰 史克珊 陈焕雄 曹作为 金虎 陈伟明 陈晓东 林鹏 聂柳 林佳关键词:脑血管造影术 预后 微小RNA-141-3p在脑出血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作用机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分析微小RNA-141-3p(miR-141-3p)在脑出血(ICH)患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miR-141-3p对大鼠脑出血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以40例脑出血患者和40例体检健康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PCR方法检测血清中miR-141-3p的含量。采用生物信息学预测miR-141-3p的靶标基因,双荧光素酶报告分析验证miR-141-3p对核苷酸结合寡聚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的调控作用。在大鼠脑出血模型侧脑室注射miR-141-3p激动剂(agonist)或者激动剂对照(agonist NC),治疗7 d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麻醉处死大鼠后取出脑组织,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改变。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并采用Real-time PCR测定miR-141-3p和NLRP3的表达,通过Western blotting方法测定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IL-18的表达。结果与健康对照组(0.520±0.028)相比,脑出血患者血清中miR-141-3p的表达水平(0.068±0.038)显著下调(t=15.93,P<0.001),且与血肿周围水肿严重程度成负相关(r=-0.8948,-0.9434~-0.8087,P<0.001)。miR-141-3p靶向调控NLRP3基因表达。miR-141-3p的表达水平在miR-141-3p agonist组中明显高于agonist NC组(P<0.001),炎症小体NLRP3和炎症因子IL-1β、IL-6和IL-18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gonist NC组(P<0.001)。与agonist NC组相比,agonist组miR-141-3p在ICH术后7 d脑水肿减轻,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降低(P<0.001)。HE染色结果表明,ICH大鼠注射miR-141-3p激动剂后血肿周围水肿明显缩小。结论miR-141-3p通过靶向NLRP3降低炎症反应,减轻对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的损伤。 李晓波 夏鹰 聂柳 金虎 李友俊关键词:脑出血 炎症反应 苏木素-伊红染色 下调miR-4295靶向CDKN1A调控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 2021年 目的探讨下调miR-4295对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影响和靶向调控机制。方法在胶质瘤U251细胞中转染miR-4295 inhibitor,qRT-PCR检测下调效果,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凋亡情况,Transwell小室测定细胞侵袭和迁移能力变化。在线靶基因预测软件预测CDKN1A可能为miR-4295的靶基因,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鉴定靶向关系。在胶质瘤U251细胞中共转染miR-4295 inhibitor、CDKN1A siRNA,同样利用上述方法分析CDKN1A siRNA对下调miR-4295的胶质瘤细胞增殖、凋亡、侵袭和迁移能力影响。结果anti-miR-4295组miR-4295水平显著低于control组及anti-NC组(P<0.05)。anti-miR-4295组细胞OD值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及anti-NC组,而凋亡率显著高于control组、anti-NC组(均P<0.05)。anti-miR-4295组迁移和侵袭数目均显著低于control组及anti-NC组(均P<0.05)。anti-miR-4295组CDKN1A蛋白水平显著高于control组及anti-NC组(均P<0.05)。anti-miR-4295+si-CDKN1A组CDKN1A蛋白水平、凋亡率显著低于anti-miR-4295+si-NC组,而细胞OD值、侵袭和迁移数目均显著高于antimiR-4295+si-NC组(均P<0.05)。结论下调miR-4295靶向负调控CDKN1A抑制胶质瘤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 王小言 夏鹰 金虎 陈伟明 陈晓东 聂柳 郑忠涛关键词:胶质瘤 脑出血大鼠颅内压及Bcl-2、Bax表达的变化与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采用基于F-P与FBG集成的微型化光纤传感系统,实时动态监测脑出血大鼠的颅内压,观察脑出血大鼠的颅内压动态变化规律;观察脑出血大鼠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及Bcl-2、Bax的表达,探讨脑出血大鼠颅内压变化与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将43只健康的雄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A组)、生理盐水测颅内压组(B组)、脑出血模型组(C组)、脑出血测颅内压组(D组)及1只为空白对照。处死大鼠后取大脑固定,用HE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大脑半球形态变化,用HE染色观察血肿周围水肿区大脑组织形态,用TUNEL法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细胞凋亡数量的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Bcl-2、Bax的表达,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观察各组血肿周围水肿区Bcl-2的表达。结果 HE染色及TUNEL染色发现:大鼠脑出血后会引发细胞凋亡,并可在血肿周围水肿区明显观察到细胞凋亡,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造模后3 d A组和C组的TUNEL阳性细胞计数及凋亡指数均与造模后1 d A组有显著差异(P〈0.05),而造模后3 d的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7 d的C、D组与A、B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D组均在造模后出现颅内压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随后颅内压呈下降趋势,而D组的颅内压随后并没有一直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C、D组的Bcl-2、Bax表达的IOD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的Bcl-2相对表达量比A、B组要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明显上升,并会在3~5 d里保持相对高峰趋势;大鼠脑出血后会引发细胞凋亡,并可在血肿周围水肿区明显观察到细胞凋亡,并可以持续一段时间;大鼠脑出血后颅内压高峰期与凋� 聂柳 王洪军 刘兴吉 夏鹰 金虎 林佳关键词:脑出血 颅内压 细胞凋亡 TUNEL染色 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病因学及临床分析 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的病因学机制及临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169例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病例的临床和预后资料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发生于60例病例,与24小时出量、入院GCS评分关系密切。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病例病死率明显增高。36例经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好转,其中无病例死亡。结论在规范治疗条件下,下丘脑损害相关水电解质失衡是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的主要原因。积极治疗原发病、密切监测血钠浓度、及时调整水电解质平衡并加强连续血液净化疗法应用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继发高钠血症的关键。 林佳 金虎 夏鹰 聂柳 王硕关键词:颅脑损伤 高钠血症 病因学 血液净化 MALAT1对Aβ1-42诱导PC12细胞损伤及PI3K/Akt通路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ALAT1)对β-淀粉样蛋白1-42片段(Aβ1-42)诱导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12细胞损伤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PC12细胞,并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生长PC细胞)、模型组(Aβ1-42诱导PC细胞损伤)、sh-MALAT1组(Aβ1-42组基础上转染MALAT1干扰序列)、sh-对照组(Aβ1-42组基础上转染MALAT1对照序列)。采用实时定量PCR(RT-qPCR)检测各组PC12细胞MALAT1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PC12细胞增殖,采用流式细胞仪及AnnexinV-FITC/PI法体外检测PC12细胞凋亡,采用免疫印迹(WB)检测PC12细胞PI3K/Akt通路相关p-PI3K/PI3K、p-Akt/Akt蛋白及其下游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caspase3/caspase3、B细胞淋巴瘤-2基因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2(Bcl-2)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sh-对照组组PC12细胞存活率、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水平低(均P<0.05),MALAT1表达水平、PC12细胞凋亡率、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高(均P<0.05);与模型组、sh-对照组比较,sh-MALAT1组MALAT1表达水平、细胞存活率及p-PI3K/PI3K、p-Akt/Akt、Bcl-2蛋白水平高(均P<0.05),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低(均P<0.05)。结论下调MALAT1表达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通路,上调Bcl-2蛋白表达,下调Bax、Cleaved-caspase3/caspase3蛋白表达抑制Aβ1-42诱导的PC12损伤,发挥保护作用。 王小言 夏鹰 彭俊 金虎 陈伟明 陈晓东 聂柳 郑忠涛关键词:PC12细胞 1-磷脂酰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预测颅内感染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开颅手术术后炎症因子水平变化预测颅内感染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48例开颅手术患者,术后经脑脊液等辅助检查证实为颅内感染的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时期开颅手术无颅内感染患者48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抽取静脉血,观察炎症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两组白细胞(WB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人S-100b蛋白(S-100b)、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术后第3天开始研究组WBC、IL-6、TNF-α、S-100b、CRP、PCT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第7、14天两组差异越来越大(均P<0.05);经颅内感染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WBC、IL-6、TNF-α、S-100b、CRP、PCT对颅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开颅手术后3 d WBC、IL-6、TNF-α、S-100b、CRP、PCT水平无下降则预示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可能性大。 聂柳 崔勇 刘兴吉 夏鹰 曹卉 陈晓东 林佳关键词:开颅手术 炎症因子 颅内感染 功能磁共振成像、弥散张量成像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在脑功能区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弥散张量成像(DTI)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在切除大脑功能区肿瘤中的应用。方法36例颅脑功能区肿瘤患者治疗随机分为对照组(18例)和导航组(18例),导航组采用神经导航结合 fMRI、DTI 技术辅助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则采用传统手术方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疗效、肿瘤切除率、术后生存质量及术后机体功能状态。结果导航组术前行 fMRI、DTI 成像,完成融合图像信息,术中结合神经导航仪成功标定肿瘤及功能区,导航组肿瘤切除率(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44.44%)(χ2=5.8997,P<0.05),导航组手术方式选择优于对照组(u =3.0652,P<0.05);导航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评分(χ2=4.9846,P<0.05)与运动功能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 u =2.3671,P<0.05);导航组 fMRI 扫描时间明显高于对照组(t =16.060,P<0.05),导航组患者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t =4.901,P<0.05),导航组随访过程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u =2.3768,P<0.05)。结论fMRI、DTI 技术结合神经导航辅助手术治疗可准确判断肿瘤与脑功能区关系,明确肿瘤切除范围,实现手术方案个体化,有利于提高大脑功能区肿瘤全切率,改善患者术后机体功能状态,保护大脑功能区,同时最大范围切除肿瘤。 聂柳 王汉 刘兴吉 夏鹰 金虎 陈建强 陈晓东 林佳关键词:神经导航 弥散张量成像 功能磁共振成像 脑肿瘤 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评价脑膜瘤与邻近脑内大动脉的关系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 应用多排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分析脑膜瘤与邻近脑内大动脉间的关系,探讨其在术前肿瘤切除计划制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纳入200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32例脑膜瘤患者,术前均行MSCTA检查,观察瘤体与邻近脑内大动脉(直径≤3 cm)间的关系,按照血管被肿瘤推移、包裹及侵袭的程度分为Ⅰ~Ⅳ4型,并据此制定肿瘤切除计划.结果 32例患者中,MSCTA检查脑膜瘤与邻近大动脉关系的分型中,Ⅰ型3例(9.4%),Ⅱ型10例(31.3%),Ⅲ型9例(28.1%),Ⅳ型10例(31.3%),其中Ⅳa型3例,Ⅳb型5例,Ⅳc型2例.MSCTA三维分型与术中所见符合率为96.9%(31/32).术前依据分型制定的瘤体切除方案,术中证实合理.术后Simpson Ⅰ级切除10例(31.3%),Ⅱ级切除5例(15.6%),Ⅳ级切除17例(51.1%).术后6个月内无脑内大动脉损伤相关并发症.结论 MSCTA可准确评估脑膜瘤与邻近脑内大动脉间的关系,有助于肿瘤切除术中正确处理与肿瘤邻近的脑内大动脉. 陈建强 聂柳 韩向君 关莹 战跃福 夏鹰 王青松关键词:脑膜瘤 脑动脉 脑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