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狄鑫
- 作品数:44 被引量:165H指数:8
- 供职机构: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体外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被引量:1
- 2009年
- 背景:为明确细胞移植后症状改善是否由移植所致,既往多采用侵袭性方法,但是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动态追踪及人体研究。如果能够在合适示踪剂的帮助下,采用无创伤性影像学技术在活体识别、跟踪移植后细胞的存活状态,将显著提高细胞移植疗法的学术价值。目的:初步探讨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体外磁性标记兔骨髓基质细胞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8-03/08在珠江医院神经外科实验室完成。材料:2月龄新西兰大白兔8只,由广州中医药大学实验动物中心提供。菲立磁为AdvancedMagnetic公司产品,多聚赖氨酸为sigma公司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穿刺抽取兔股骨骨髓,梯度密度离心法分离获取骨髓基质细胞,收集第2代细胞,加入含白血病抑制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及胎牛血清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诱导5d。将50mg/L菲立磁和1.5mg/L多聚赖氨酸混合,振荡30min后,将复合物加入到细胞培养基中进行标记,孵育细胞24h。主要观察指标:骨髓基质细胞向神经干细胞诱导分化情况,细胞内铁的鉴定,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标记对细胞增殖或分化的影响。结果:骨髓基质细胞诱导后可见少量细胞的胞体变圆变大,突起缩短,随时间延长,圆形细胞逐渐增多,部分聚集成簇、成球,FITC荧光染色示巢蛋白呈阳性表达。普鲁士蓝染色结果显示99%以上骨髓基质细胞的胞质内出现细小的蓝色铁颗粒。在含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的培养基中,骨髓基质细胞可继续增殖和分化,但增殖分裂后细胞质内铁颗粒数量较增殖前有所减少,经鉴定部分为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阳性细胞。结论:菲立磁-多聚赖氨酸复合物可在体外高效标记骨髓基质细胞,且标记后细胞的活性、增殖和分化能力不受影响。
- 何骁李贵涛唐晓军金勋杰罗狄鑫齐勇
- 关键词:骨髓基质细胞神经干细胞菲立磁多聚赖氨酸体外标记
- 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应用椎体后凸成形术与椎体成形术治疗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比较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和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2015年6月82例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临床治疗情况,其中41以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者为观察组,另41例患者采用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为对照组。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患者治疗前后疼痛情况,应用侧位X线片检测患者Cobb角变化。统计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记录两组患者骨水泥渗漏人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obb角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7%,与对照组95.1%比较,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及骨水泥注射量均明显少(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为12.2%,明显低于对照组46.3%,P〈0.05。结论相比经皮椎体成形术来说,应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具有更好的疗效,因此更值得推广应用。
- 罗狄鑫金勋杰陈为坚徐汪洋周晓忠
- 关键词: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脊椎骨折胸腰椎骨质疏松
- 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不同胫骨干骨折的有限元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通过三维有限元分析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不同类型胫骨干骨折的生物力学特点。方法利用CT扫描获得成人胫骨的薄层图像,运用相关软件建立其三维模型。在此模型上模拟出胫骨中段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种骨折模型,分别分为横行、斜行、粉碎性、螺旋形4组,使用锁定加压钢板固定。各组分别给予相同的轴向和斜向压缩载荷各600N。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12.0分别测定各组模型在不同载荷下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 (1)在轴向加载下,锁定钢板在各组的应力大小为:粉碎组>横行组>斜行组>螺旋组;钢板应力分布区域在横行和斜行组靠近钢板中央,粉碎组应力靠近骨折线上段,螺旋组应力集中于骨折线下段。胫骨在各组的应力大小为:粉碎组>斜行组>横行组>螺旋组;各组中胫骨应力分布区域均为在骨折线以上靠近段,骨折线以下靠近骨折线。(2)斜向加载时,锁定钢板在各组的应力变化为:粉碎组>横行组>斜行组>螺旋组。钢板应力分布区域在横行、斜行及螺旋组靠近骨折线下段,在粉碎组靠近骨折线上段;胫骨在各组的应力大小为:粉碎组>斜行组>横行组>螺旋组;应力分布区域在横行、斜行、粉碎性各组远离骨折线,在螺旋组靠近骨折线。结论 (1)两种载荷下,钢板均在粉碎组受到的应力最大,且钢板应力分布区域在边缘或者中间;(2)两种载荷下,胫骨均在粉碎组受力最大,且在各组中的受力变化一致。
- 陈为坚李赟罡李贵涛孙鸿涛罗狄鑫王雄昌王晶
- 关键词:胫骨骨折有限元分析锁定加压钢板应力分布
- 选择性腰骶脊神经后根部分切断与交叉吻合术的疗效对比
- 目的 观察对脑性瘫痪患者分别实施腰骶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切断并交叉吻合术,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方法 随访观察96例行手术脑瘫患者,其中47例行双侧L3-5和S1脊神经后根兴奋性高的神经根行部分切断,另49例行神经切断术后并...
- 李贵涛陈为坚罗狄鑫
-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脊神经根
- 氨酚曲马多治疗骨科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及安全性的研究被引量:13
- 2009年
- 目的探讨氨酚曲马多片治疗骨科常见中重度疼痛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本组100例正在经历疼痛的骨科患者给予氨酚曲马多片1片治疗,连续观察5d,评价疼痛的缓解度及疼痛强度。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100例患者,平均年龄(49.6±17.4)岁(18~81岁),患者就诊时疼痛平均评分(5.12±1.10)分(4~8.5分),5d后评分为(1.78±0.94)分。33%患者自我评价获较大程度缓解,67%患者的自我评价获中等程度缓解。患者、医师对治疗的总体满意度为61%和75%。有15%的患者发生一般不良事件,停药后无后遗症。结论氨酚曲马多起效快,显效率高,医患满意度高,安全性好,是骨科急性疼痛临床治疗的理想选择。
- 金勋杰李贵涛陈为坚徐汪洋齐勇罗狄鑫
- 关键词:疼痛
- 后根轴突再生重建感觉传入通路的实验研究
- [目的]将后根分别与脊神经节(DRG)中枢突支(后根)和周围突支(脊神经)吻合,为通过后根再生重建感觉传入通路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SD大鼠74只随机分为三组,左侧为正常对照侧,右侧为手术侧;A组L
- 唐晓军李贵涛徐汪洋齐勇罗狄鑫金勋杰
- 关键词:脊神经节后根脊神经
- 文献传递
- 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探讨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该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30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合并半椎体畸形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单纯半椎体、无结构性弯曲患者12例,行后路半椎体切除、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合并前凸、半椎体凸向腹侧患者3例,行前路半椎体切除合并植骨融合固定术;合并结构性代偿弯患者15例,行后路经椎弓根半椎体切除、长节段矫形代偿弯固定融合术。对所有患者手术治疗临床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后凸术后平均Cobb角、末次随访平均Cobb角分别为(8.6±3.14)°、(11.2±7.23)°,脊柱后凸最终矫形率为58.6%;侧凸术后平均侧凸Cobb角(12.8±5.47)°,末次随访平均(16.2±6.24)°,脊柱侧凸最终矫形率为66.5%。脊柱后凸、侧凸手术治疗后平均Cobb角明显小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柱后凸、侧凸均明显好转,术后未出现明显并发症,患者较满意。结论半椎体切除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效果显著,脊柱侧后凸矫形率高,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 罗狄鑫孙鸿涛金勋杰陈为坚齐勇徐汪洋李超林周胜周晓忠
- 关键词:半椎体切除术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半椎体畸形
- CT扫描与X线检查在踝关节骨折脱位 Lauge-Hansen分型分度中的一致性研究
- 目的 探讨CT扫描与X线平片检查在踝关节骨折脱位Lauge-Hansen分型分度中的一致性。方法 对2010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59例踝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18-6...
- 林周胜孙鸿涛李文俊罗狄鑫徐汪洋齐勇周晓忠金勋杰
-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脱位X线CT扫描
- 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与切断并交叉吻合术治疗脑瘫患者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0年
- 目的观察并比较脑瘫患者实施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PR)和神经根部分切断并逆行交叉吻合术(SPA)的疗效。方法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和解放军第88医院全军骨科中心自1998年1月至2008年1月共手术治疗96例脑瘫患者,其中47例患者行双侧L3~S1 SPR,49例患者行SPA。术后2周、1年测定患者下肢肌张力以及运动功能改善情况。结果术后2周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运动功能的改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行2种术式的患者肌张力的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改善优于SPR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SPA患者运动功能的改善较好,短期内治疗效果不明显,而长期随访疗效显著。
- 陈为坚李贵涛罗狄鑫齐勇金勋杰徐汪洋张钊填
- 关键词:脑性瘫痪脊髓损伤脊神经根
- 后根轴突再生重建感觉传入通路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 将后根分别与脊神经节中枢突支(后根)和周围突支(脊神经)吻合,为通过后根再生重建感觉传入通路奠定组织学基础.方法 SD大鼠74只随机分为三组,左侧为正常对照侧,右侧为手术侧.A组将L4后根近断端L6后根远断端吻合;B组将L4脊神经出椎间孔2 mm处切断,近断端与L6后根远断端吻合;C组手术操作同B组,但不吻合作为假手术组.术后3个月以逆行神经示踪、脊髓后根入口(dorsal root entry zone,DREZ)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阳性轴突分布、脊神经节和脊髓后角神经元存活率、光镜和透射电镜评价轴突再生效果.结果 逆行神经示踪证实B组再生轴突轴浆运输功能恢复良好.A组和B组均可见轴突再生通过吻合口,神经纤维数量和髓鞘厚度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轴突再生停止于DREZ,脊髓后角CGRP阳性纤维分布密度低于B组和正常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组L6脊神经节神经元存活率与正常对照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C组L4脊髓后角神经元存活率低于B组和正常对照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后根与脊神经吻合后不影响脊髓后角神经元存活,神经纤维再生、轴浆运输能通过DREZ进入脊髓,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感觉传导通路的方式.
- 唐晓军李贵涛徐汪洋齐勇罗狄鑫金勋杰
- 关键词:神经再生轴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