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延花 作品数:27 被引量:92 H指数:6 供职机构: 合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更多>> 发文基金: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 安徽省“十五”重大科技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文化科学 生物学 更多>>
合肥市新报告HIV-1感染者传播性耐药特征及分子传播网络研究 2023年 目的研究安徽省合肥市2020年新报告HIV-1感染者的传播性耐药(transmitted drug resistance,TDR)及分子传播网络情况。方法收集合肥市2020年1—12月新报告HIV-1感染者,扩增pol基因区(2253~3314 nt),判定基因型耐药情况,构建分子传播网络并分析进入网络病例的相关特征。结果成功扩增pol基因区序列376条,主要的毒株为CRF07BC(157,41.8%)和CRF01AE(136,36.2%)。新报告感染者TDR为2.7%(10/376),10例携带监测性耐药突变(surveillance drug resistance mutation,SDRM),并且毒株CRF5501B所占比例较大(4/10)。分别以0.5%作为基因距离阈值构建了分子传播网络,CRF01AE的大型网络以已婚中年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为主,而CRF07BC则以教育水平较高的未婚MSM为主。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入网的影响因素发现CD4细胞计数在200~500个/μL者(aOR=3.219,95%CI:1.226~8.452)与CD4细胞计数>500个/μL者(aOR=5.375,95%CI:1.664~17.364)更易进入网络。结论合肥地区2020年新报告HIV-1感染人群以中青年MSM为主,TDR较低,但要加强CRF5501B的耐药监测。 刘家敏 潘文婷 姚晖 王海 类延花 胡中旺 沈月兰 方琴 张进 戴色莺 帅晨曦 金琳 刘爱文 秦义组 缪礼锋 石玉 吴建军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 男男性行为者 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2021年 目的了解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行为特征及HIV、HCV和梅毒感染状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以2018年7月1日―2020年6月30日新进入安徽省滨湖强制隔离戒毒所的强制戒毒人员作为调查对象,收集调查对象人口学和行为学信息,采集血液进行相关抗体检测,并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探究感染的影响因素。结果950名戒毒人员以男性为主,平均年龄(34.98±8.54)岁,吸食新型毒品者占84.5%(803/950)。HIV、HC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2%、10.0%和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示,女性(OR=3.84,95%CI=2.35~6.27)、HIV抗体阳性(OR=6.19,95%CI=1.42~26.96)是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最近1年接受过同伴教育(OR=0.44,95%CI=0.23~0.87)是梅毒感染的保护因素;而女性(OR=2.05,95%CI=1.08~3.89)、年龄≥50岁(OR=6.77,95%CI=1.35~33.95)、注射吸毒(OR=51.84,95%CI=27.65~97.19)是HCV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安徽省强制戒毒人群以新型毒品吸食者为主,需加强对新型毒品的管制,同时针对女性、高龄组和有注射行为吸毒人群制定有效干预措施。 姚晖 张思晨 冯金保 陈超杰 王海 类延花 范引光关键词:吸毒人群 HIV 梅毒 HCV 影响因素 合肥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效果评价 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了解合肥市适龄儿童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活动(SIA)效果及影响因素,为调整和实施消除麻疹策略提供参考。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择合肥市社区疫苗接种门诊、幼儿园、小学、中学等作为研究点,分析8月龄~14岁儿童SIA前后麻疹抗体水平。SIA前后分别调查儿童340名和348名,应用描述统计方法,分析SIA前后麻疹流行状况。结果合肥市适龄儿童MV总体接种率为98.04%。SIA后麻疹抗体阳性率、几何平均滴度(GMT)均上升,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1.38%。1~4岁组、≥3次免疫史者GMT分别为最高,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1次免疫史者抗体保护水平低。2010年麻疹发病率为0.81/10万,较2009年下降91.86%,发病年龄以婴儿为主,≥2次免疫史者病例构成比最低。结论在麻疹逐渐减弱流行阶段,需要规范适龄儿童首剂次、2剂次MV常规免疫,开展必要强化免疫,加强免疫规划和病例监测质量管理。 黄泓滟 黄保军 王晓萍 刘振武 李长荣 类延花关键词:麻疹疫苗 免疫活性 患病率 儿童 合肥市HIV/AIDS未治疗人群的耐药基因及亚型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了解合肥地区HIV/AIDS未治疗人群基因亚型和原发性耐药情况。方法应用巢式RT-PCR扩增HIV-1 pol区聚合酶基因,经DNA测序后进行系统进化树分析和耐药性分析。结果收集79例合肥地区HIV/AIDS未治疗者,经RT-PCR扩增并获得有效基因亚型序列65例,基因分型以CRF01-AE重组亚型最多39例(60.0%);其次依次是CRF07-BC 21例(32.3%)、B亚型4例(6.2%)和CRF08-BC1例(1.5%)。1例蛋白酶抑制剂(PIs)主要耐药基因突变,2例反转录酶抑制剂(RTIs)耐药基因突变。总耐药突变率为4.6%(3/65)。结论当前合肥市主要的HIV-1流行亚型是CRF01-AE和CRF07-BC,HIV原发性耐药的发生率在国内处于较低水平。 钱玉春 类延花 沈月兰 王晓辉 李钰 姚晖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 基因亚型 重组体 耐药突变 聚合酶链反应在检测脑性瘫痪患儿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探讨聚合酶链反应 (PCR)在检测脑性瘫痪 (CP)患儿人巨细胞病毒 (HCMV)感染中的意义。方法 对 5 6例CP患儿用PCR检测尿巨细胞病毒 (CMV)DNA ,病毒分离检测尿标本 ,观察CMV特征性致细胞病变效应 (CPE) ,ELISA检测血清CMVIgM和IgG。结果 PCR检测CMVDNA阳性率为 5 3 .6% ,9例CMV病毒分离结果阳性 ;CMVIgM、IgG阳性率分别为 12 .5 %、3 7.5 % ;病毒分离 :CMVIgM阳性与CMVDNA阳性的符合率分别为 10 0 %、10 % ,前两者与后者比较均有显著差异 (P <0 .0 1) ;CMVIgG阳性与PCR阳性符合率为 6.7% ,两者无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PCR检测CMVDNA能够早期快速检测到CP患儿CMV感染 ,可应用于CP患儿中CMV感染的检测 ,为早期干预提供可靠依据。 类延花 吴建贤 蔡亦红 王明丽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脑性瘫痪 聚合酶链反应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下腰痛症状与巨细胞病毒感染 被引量:1 2005年 目的:探寻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下腰痛存在的相关性,旨在进一步阐述下腰痛的可能病因。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 1992-01/2004-04的文章,检索词为“backpain,human cytomegalovirus,viru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98-01/2004-12的文章,检索词为“腰痛、人巨细胞病毒”,限定文章语言为中文。资料选择:纳入标准:①腰痛的病因学研究。②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疼痛的相关研究。排除标准:①较陈旧的文献。②重复研究。③综述文献。资料提炼:共检索到181篇巨细胞病毒感梁与下腰痛相关文献,其中25篇符合标准,排除的其余文章系同一类的重复性研究、较陈旧的及综述文献。资料综合:①下腰痛简介:成年人中60%~80%有下腰痛史,但85%的下腰痛原因不明,临床上不能针对病因开展有效治疗,由此导致5%~10%的下腰痛转为慢性或致残,因而倍受国内外学者关注。Muneshige等指出病毒感染理论是揭开慢性局部疼痛之谜有吸引力的假说。②人巨细胞病毒简介:成年人群中人巨细胞病毒感染非常普遍,其抗体阳性率为40%~100%。人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类型分为亚临床感染/隐性感染和症状性感染。③人巨细胞病毒可能引起下腰痛的途径:有先天性感染、围生期感染和后天性感染;试验研究显示许多脊柱结构,包括韧带、平面关节、椎骨骨膜、椎骨周围的肌肉和筋膜、血管、纤维环和脊神经根病变可导致下腰痛。结论:人巨细胞病毒感染与下腰痛可能具有相关性,但其确切关系尚待进一步观察验证。 洪永锋 王斌 吴建贤 李红安 王明丽 类延花 蔡亦红关键词:巨细胞病毒 腰痛 一种培养鉴定风疹病毒的简便试验方法的建立 2004年 目的 建立使风疹病毒 (RV)在Vero细胞 (非洲绿猴肾传代细胞株 )上产生的细胞病变效应 (CPE)易于观察的简便试验方法 ,以利于病毒的分离、培养与鉴定。方法 在RV接种Vero细胞 4天后 ,用不同 pH值 (4 0、4 5、5 0、5 5、6 0、7 0 )的融合营养液处理细胞 ,继续按常规条件培养 1天后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RV引起的特征性CPE 多核巨细胞 ,染色后计数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同时检测在不同条件(融合时间、病毒接种初始滴度 )下 ,多核巨细胞形成率的变化。结果 感染RV的Vero细胞经过酸性融合营养液的处理 ,可出现RV特征性CPE 多核巨细胞。发现在 37℃、pH5 0的酸性融合营养液处理染毒细胞 10min后 ,继续培养 1天 ,出现的细胞病变形态最典型 ,染色后计数发现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最高 ,为 14 7% (P <0 0 1)。融合处理的时间对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没有影响。随着病毒接种初始滴度的降低 ,多核巨细胞的形成率也相应降低。结论 此方法简单、易行 ,使RV在Vero细胞上产生的细胞病变清晰易观察。 方草晖 胡勇 张文艳 类延花 金晶 吴建军 王明丽关键词:风疹病毒 巨细胞 3种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方法研究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经济、实用的多重PCR方法,期望能同时检测3种常见致病菌。方法根据沙门氏菌的侵袭蛋白A(invasion protein A,invA)、志贺氏菌的侵袭性质粒抗原H基因(invasion plasmid antigen,ipaH)、副溶血性弧菌的不耐热肠毒素基因(thermolabile hemolysin,tlh)分别设计了3对引物,预计PCR扩增的目的片段依次为284、450、606bp。对单个基因PCR和单管多重PCR扩增进行特异性、敏感性试验以及优化反应体系,建立快速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单管多重PCR方法。结果含沙门氏菌:42cfu/g,志贺氏菌:36cfu/g,副溶血性弧菌:116cfu/g的肉陷样品经过增菌、DNA提取、扩增、电泳,在16~18h内应用多重PCR体系能够检出。通过对10株目的菌和15株非目的菌检测,提示该体系特异性高。结论初步建立能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沙门氏菌、志贺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的多重PCR体系,可以作为食物中毒病原菌检测的有效方法。 钱玉春 类延花 胡中旺关键词:多重PCR 沙门氏菌 志贺氏菌 副溶血性弧菌 合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感染者原发耐药性分析 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研究合肥市男男性行为人群(MSM)中未经抗病毒治疗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Ⅰ型(HIV-1)感染者的HIV-1基因亚型和耐药突变的发生流行情况。方法收集合肥市2011-2012年确认的35例HIV-l感染者外周静脉血,提取血浆中HIV基因组RNA,用逆转录PCR(RT-PCR)和巢式PCR方法扩增HIV-1 pol区核酸序列,基因序列测定、拼接后,上传至美国斯坦福大学HIV耐药数据库在线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获得的35个pol区有效序列中,CRF01_AE亚型比例最大,达57.1%(20例);其次为B亚型,达34.3%(12例)。没有针对蛋白酶抑制剂(PIs)的主要耐药性基因突变。发现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突变2例,其中仅1例携带V179D原发耐药变异。对依非韦伦(efavii-rens,EFV)、奈韦拉平(nevirapine,NVP)、依曲韦林(etravirine,ETR)和利匹韦林(rilpivirin,RPV10)存在不同程度的耐药,RT区耐药株传播率为2.9%。结论在合肥市MSM人群中,未经治疗的新发HIV感染者已经出现针对非核苷类逆转录酶抑制剂(NNRTIs)的耐药突变株,应引起重视;原发耐药目前尚处于较低水平(<5%)。 类延花 胡中旺 王海 秦义组 李钰 姚晖 金琳 吴建军关键词:原发耐药 男男性行为者 合肥市健康人群A、C、Y、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抗体浓度水平研究 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掌握合肥市健康人群A、C、Y、W135群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抗体浓度水平,监测免疫状况和流行趋势,探讨定量监测标准。方法应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以合肥市辖区县划分为7个研究地区,调查流脑流行季节流行前期健康人群945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析血清样本A、C、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水平。结果945例健康人群中,A、C、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中位数分别是12.06、4.08、2.36、1.25μg/ml,几何平均浓度(GMC)分别是11.75、4.57、2.32、1.35μg/ml;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单侧百分位数P95分别是8.74μg/ml和5.60μg/ml。A、C、Y、W135群流脑抗体浓度不同年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群和C群≤1岁最高,21~30岁最低;Y群和W135群21~30岁最高。结论合肥市健康人群流脑抗体浓度水平,A群较高,C群偏低,Y、W135群最低。需要规范监测方法,明确定量监测标准,以利于全国不同区域之间资料分析。 黄泓滟 王晓萍 张小鹏 类延花 李长荣关键词: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