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敏
- 作品数:4 被引量:3H指数:1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NT-proBNP、PCT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 2023年
- 目的分析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降钙素原(PCT)在简单型和复杂型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HD)外科手术围手术期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行外科手术的0~6岁CHD患儿96例,其中简单型CHD 38例、复杂型CHD 58例。收集所有患儿临床资料、术前24 h(T1)和术后4 h(T2)、24 h(T3)、48 h(T4)NT-proBNP和PCT检测结果。分析围手术期NT-proBNP、PCT的变化趋势及其与临床变量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围手术期NT-proBNP、PCT预测患儿重症监护病房(I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的价值。结果CHD患儿围手术期T3和T4的NT-proBNP、PCT水平显著高于T1和T2。T1、T2、T3、T4的NT-proBNP均与患儿年龄、体重呈负相关(P<0.01),且复杂型CHD患儿NT-proBNP水平显著高于简单型CHD患儿;T3和T4的NT-proBNP与体外循环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呈正相关(P<0.05),T4的NT-proBNP与手术时长呈正相关(P<0.05)。T4的PCT与年龄、体重呈负相关(P<0.05),且复杂型CHD患儿PCT水平显著高于简单型CHD患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3的NT-proBNP[比值比(OR)值=1.23]、T4的PCT(OR=1.13)是患儿ICU停留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而T3的NT-proBNP(OR=1.12)、T4的PCT(OR=1.12)是住院时间延长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NT-proBNP和PCT水平在CHD患儿围手术期先升高后下降,是患儿术后ICU停留时间和住院时间等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
- 李莉孙海燕李媛睿窦敏汤文蒋黎敏沈立松
-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降钙素原围手术期
- 2012年至2022年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筛查阳性率变化趋势及筛查试剂性能评价
- 2024年
-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确证阳性率、确证阳性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HIV筛查试剂的性能,为制订有针对性的艾滋病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12年1月至2022年12月HIV初筛疑似阳性并经上海市杨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HIV确证实验室确认的HIV感染者的临床资料,分析HIV确证阳性感染者的临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HIV初筛试剂的筛查结果与确证结果之间的一致性。统计学分析采用趋势χ2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HIV初筛化学发光值的诊断能力。结果共筛查702949例门诊/住院患者及健康体格检查者,初筛疑似阳性468例(0.067%),确证HIV阳性感染者202例,阳性率为0.0287%;2012年至2022年HIV确证阳性率呈下降趋势(χ_(趋势)^(2)=17.28,P<0.001)。HIV感染确证阳性患者中,男180例(89.11%),女22例(10.89%)。HIV确证阳性感染者户籍分布以上海市为主,为114例(56.44%),其次为安徽省18例(8.91%)和江苏省16例(7.92%)。HIV合并梅毒螺旋体感染病例70例(34.65%)。HIV初筛试验(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检测法)的化学发光值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973[95%可信区间(CI)0.961~0.985,P<0.001],最佳临界值对应的约登指数为0.834,对应的化学发光值为59.48吸光度值/临界值(S/CO),灵敏度为89.10%,特异度为94.30%。HIV抗体胶体金法的准确率为85.95%(318/370),灵敏度为98.30%(173/176),特异度为97.32%(145/149)。结论HIV检测阳性率呈下降趋势,HIV感染人群以男性为主,户籍分布以上海市为主。HIV抗体胶体金法的特异性较高。
- 李俊婷张鹏刘毅窦敏陈瑾陈惠
-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率
- 胃癌患者外周血细胞游离核酸标志物的检测和应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分析并评价10种外周血细胞游离核酸标志物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提取胃癌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血清总RNA,反转录后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对候选基因进行检测,同时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19-9(CA19-9)、CA724,并运用Logistic回归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对标志物进行分析。结果:胃癌患者血清中TP73(DNp73α)及肝细胞生长因子受体c-MET表达量较健康对照者显著增高(P<0.05)。c-MET检测对胃癌诊断的灵敏度为65.5%,特异度为76.4%,曲线下面积(AUC)为0.73,与TP73(DNp73α)比较,两者间的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MET与CEA、CA199、CA724联合检测时,其诊断灵敏度为75.0%,特异度为87.3%,AUC为0.83;与仅CEA、CA199、CA724三者联合检测相比,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肿瘤转移情况、不同TNM分期的患者,其c-MET表达量明显不同(P<0.05)。结论:检测外周血c-MET表达在胃癌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可作为临床常用胃癌肿瘤标志物的补充。
- 周韵斓窦敏杨蓉杨明
- 关键词:胃癌细胞癌胚抗原
- PRMT4在胃癌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研究蛋白质精氨酸甲基转移酶4(protein arginine methyltransferase 4,PRMT4)对胃癌发生和发展的影响及潜在的调控分子机制。方法·使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RMT4在32对胃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利用公开数据库分析PRMT4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使用质粒介导的干扰技术下调胃癌细胞株MGC-803和MKN-45中PRMT4的表达,使用质粒过表达技术上调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PRMT4的表达;利用细胞生物学手段,如MTT、平板克隆形成、流式细胞术以及Transwell实验研究PRMT4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以及侵袭与转移的影响;采用荧光素酶报告实验检测干扰PRMT4后细胞内源性转录因子TCF(T cell factor)转录活性的变化;使用实时定量荧光PCR检测干扰PRMT4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下游靶基因水平变化;使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干扰及过表达PRMT4后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PRMT4蛋白在胃癌组织中表达上调,高表达PRMT4的胃癌患者生存期显著缩短。干扰PRMT4抑制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促进细胞凋亡,且抑制胃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过表达PRMT4促进胃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转移,抑制细胞凋亡,且促进胃癌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结论·PRMT4在胃癌中过表达并且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
- 窦敏窦敏郑英霞韩丽
- 关键词:胃癌增殖WNT/Β-CATENIN信号通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