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甫竞坤
- 作品数:39 被引量:229H指数:1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for the Returned Overseas Chinese Scholars, State Education Ministry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启动子区异质性检测的初步研究
-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C基因启动子(CP)变异来探讨HBV准种在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意义.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外周血血清中扩增HBV C...
- 董菁施双双张国庆皇甫竞坤洪源成军王勤环李莉斯崇文
- 文献传递
- 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的临床特点与分期被引量:7
- 2004年
-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的临床特点 ,制订SARS的临床分期。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70例SARS患者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结果在病程不同时期的特点。结果 发热为SARS患者的首发症状 ,自然热程 14d左右。呼吸道症状和感染中毒症状在病程第 2周出现或维持一个高峰 ,3周后恢复正常。低氧血症是其特点之一 ,动脉血氧分压、脉搏血氧饱和度在病程前 2周明显下降 ,2周后逐渐恢复。 10 0 %患者X线胸片异常 ,病程第 1天即可出现 ,前 2周明显加重 ,2周后开始恢复。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发病初期全面下降 ,2~ 3周后恢复正常。结论典型SARS病程约 4周 ,1~ 7d为早期 ,8~ 14d为极期 ,15~ 2 8d为恢复期。
- 徐寒皇甫竞坤李兴旺肖峰吕敏武阳丰陈博文韩德民
- 关键词: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发热
- 改良后的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凝血因子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观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单独或联合缺乏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多中心、开放、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目标值法(OPC)评价药品有效性。入选72例肝硬化伴凝血因子Ⅱ、Ⅶ、Ⅸ、Ⅹ单独或联合缺乏患者,给予人凝血酶原复合物治疗,每12 h使用1次,连续使用3 d。第2次输注凝血因子结束后1.5 h及第6次输注结束后1.5 h,检测凝血因子;用药结束后90 d,检测凝血因子抗体。结果治疗后较基线,凝血因子Ⅱ、Ⅶ、Ⅸ及Ⅹ水平分别提高了61.4%,10.4%,16.1%,46.9%(P<0.0001),其反应率(异常凝血因子治疗后恢复正常或与基线比提高30%患者比率)分别为100%,53.8%,76.1%,93.1%。其中,Ⅱ及Ⅹ反应率显著超过目标值75%(P<0.0001);Ⅸ超过了目标值(P=0.511);Ⅶ没有达到目标值(P=0.001)。治疗后凝血酶原时间平均缩短了1.4 s(P<0.0001)。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人凝血酶原复合物可提高肝硬化患者凝血因子Ⅱ、Ⅶ、Ⅸ、Ⅹ水平;降低凝血酶原时间;且安全性好。
- 侯凤琴张孝盈刘国旺熊锦华李亚松皇甫竞坤李晓波曹武奎曹建彪谢雯王豪王贵强
- 关键词:凝血酶原复合物肝硬化凝血因子
- 32例无基础疾病者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特点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了解无基础疾病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和转归。方法观察北京地坛医院2009年10月3日—12月31日收治的32例无基础疾病者感染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的临床特点、主要治疗和转归。结果危重症易发生于65岁以下(96.9%)及肥胖者(71.0%)。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临床特点为高热(96.9%)、呼吸困难(93.8%)、双肺可闻及干湿性啰音(93.8%)、咳血痰(62.5%),部分出现呕吐或腹泻(25.0%)。入院时均有低氧血症[氧合指数为(157.7±65.5)mmHg],25例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3例在发病早期并发多脏器功能障碍(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14例继发感染(包括细菌感染和真菌感染)。所有患者均接受磷酸奥司他韦治疗,开始使用平均病日为(5.4±2.6)d(中位数5d);26例(81.3%)住ICU治疗,入住ICU时平均病日为(5.5±2.1)d,ICU治疗天数为(10.5±8.1)d;23例(71.9%)接受机械通气治疗,12例(37.5%)接受有创呼吸支持,有创呼吸支持开始平均病日为(6.2±4.0)d,其中1例使用体外膜肺氧合治疗。4例死亡,死亡原因为ARDS(3例)和感染性休克(1例)。结论甲型H1N1流感危重症病例多发生于中青年及肥胖人群。危重症病例均发展为严重低氧血症,部分早期出现MODS,大部分须住ICU,且须机械通气治疗。
- 蒋荣猛王晓杰徐艳利王艳斌皇甫竞坤王京京张伟焦以庆郭利民陈志海李兴旺
- 关键词:流感病毒A型H1N1亚型危重病病人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准种特点的研究被引量:40
- 2002年
- 以乙型肝炎病毒(HBV)X基因序列的异质性表现来探讨HBV准种在 慢性感染者中的存在状态。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引物, 自9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 X基因,克隆入pGEM Teasy质粒,随机挑选克隆进行D NA测序以确定病毒的变异程度。37例测序结果提示来源于不同患者HBV X基因序列高度保守 ,但每个序列均不一致。X区除了存在广泛的碱基点替换突变外,序列的缺失突变占测序克 隆总数的51.4%(19/37);氨基酸缺失及移框突变多发生于123位氨基酸残基之后,可导致X蛋 白多种羧基端形式。结果提示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X区内存在热点缺失突变区,该区突变结果可能影响X蛋白反式激活功能。
- 董菁施双双皇甫竞坤成军王勤环李莉斯崇文
-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准种反式激活X基因
- HBsAg与抗-HBs同时阳性者体内S基因序列分析被引量:18
- 2002年
- 目的 报告乙型肝炎病毒 (HBV)表面抗原 (HBsAg) /表面抗体 (抗 -HBs)同时阳性患者血清中S区编码碱基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的变异特点。方法 以adr亚型的HBV基因序列为依据 ,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 (PCR)引物 ,自 2例HBsAg/抗 -HBs均阳性的患者体内扩增HBV全S基因片段 ,克隆入pGEMTasy质粒 ,DNA测序确定病毒的变异特点。结果 测序结果发现双阳患者与HBsAg阳性患者血清中的HBV全S基因比较 ,核苷酸序列有 4个核苷酸位点 (0 3% )的替换突变 ,表面抗原氨基酸序列无特异性替换突变 ,但HBV多聚酶的间隔区氨基酸序列有 3个位点的特异性替换突变。结论 HBV长期携带者体内有HBV准种共存 :HBsAg与抗 -HBs同时阳性的原因不能归因于病毒的变异 。
- 董菁施双双张国庆皇甫竞坤成军王勤环李莉
- 关键词:乙型肝炎HBV准种HBSAG抗-HBSS基因序列
- cDNA文库噬菌体展示法的建立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蛋白结合蛋白筛检被引量:35
- 2002年
- 为寻找乙型肝炎病毒 (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 ,将前S1蛋白包被于聚苯乙烯平板 ,经过“包被 吸附 洗脱”筛检过程 ,获得前S1蛋白结合蛋白的cDNA序列 ,并将推断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相互比较 ,经生物信息学方法获得结合蛋白的全长序列。共经过 4轮生物淘洗过程。结果提示 ,神经胶质瘤抑制子候选基因区基因 (GLTSCR) 2上游部分序列存在于与HBV前S1结合的重组T7噬菌体中 ,多个克隆的测序结果发现前S1蛋白结合蛋白具有KxPxKSGxxxL结构域。HBV前S1蛋白的结合蛋白可能是GLTSCR 2的编码产物。
- 董菁施双双王业东皇甫竞坤李莉张玲霞成军
- 关键词:CDNA文库乙型肝炎病毒筛检
- 31例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感染及耐药分析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细菌、真菌感染的特点、治疗及转归情况研究,探讨继发感染的原因及治疗,提高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的治愈率和生存率。方法选择医院收治的危重型甲型H1N1流感继发感染者的痰、气管分泌物、血、引流液和尿液培养出的病原微生物为研究对象,并对此作药敏分析。结果共31例患者继发感染,感染率为47.7%;发生时间为发病后第2~15天,继发感染的部位多位于肺部,感染菌谱以革兰阴性菌为主,40株,占47.6%,革兰阳性菌25株,占29.8%,真菌19株,占22.6%;前5位病原菌依次为白色假丝酵母菌、鲍氏不动杆菌、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氏不动杆菌仅对黏菌素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均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和表皮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和利奈唑胺均敏感。结论继发病原菌感染则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药敏结果是选择用药依据;细菌感染经验性用药首选喹诺酮类或第三代头孢菌素,如感染严重则加用碳青霉烯类或万古霉素,对真菌感染者应采取积极抗真菌治疗。
- 徐艳利蒋荣猛陈志海张伟王晓杰皇甫竞坤王京京李兴旺
- 关键词:继发感染病原菌耐药性
- 异甘草酸镁对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水钠储留的影响
- 目的分析异甘草酸镁治疗乙肝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是否会加重水钠储留,探讨异甘草酸镁用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收集2008年9月~2012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治疗的乙肝肝硬化首次出现腹水...
- 皇甫竞坤谢雯闫杰赵红张婷程澄王京京范颖王艳斌范晓玲
- 乙型肝炎病毒前C/C基因准种与变异特点的研究
- 目的:以乙型肝炎病毒(HBV)前C/C基因异质性来探讨在慢性感染者体内是否存在HBV准种.方法:以中国株HBV基因序列为依据,设计特异性多聚酶链反应(PCR)引物,自4例慢性HBV感染患者血清中扩增HBV前C/C基因序列...
- 董菁施双双皇甫竞坤成军王勤环王刚洪源李莉斯崇文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