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聪

作品数:7 被引量:31H指数:4
供职机构: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回国留学人员科研经费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群落
  • 4篇生态学
  • 4篇物种
  • 4篇物种多样性
  • 2篇演替
  • 2篇优势种
  • 2篇森林群落
  • 2篇群落生态
  • 2篇群落生态学
  • 2篇自然保护
  • 2篇自然保护区
  • 2篇物候
  • 2篇物候观测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2篇保护区
  • 1篇野外教学
  • 1篇野外教学实习
  • 1篇野外实习
  • 1篇生态学特性
  • 1篇生态种组

机构

  • 7篇山西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白聪
  • 4篇闫明
  • 4篇毕润成
  • 2篇乔秀红
  • 1篇要元媛
  • 1篇冯飞
  • 1篇张钦弟
  • 1篇何艳华

传媒

  • 2篇广西植物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第三届全国种...

年份

  • 5篇2014
  • 2篇2013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分析被引量:4
2013年
植物群落演替分析对植被恢复,森林管理等有重要的意义。以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搜集数据,运用TWINSPAN和DCA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五鹿山植物群落的演替系列:酸枣灌丛→荆条灌丛→黄刺玫灌丛→白皮松+侧柏林→白皮松林→油松林→辽东栎林;虎榛子灌丛→茶条槭灌丛→华北落叶松林→白桦林。这可以作为五鹿山植物群落演替的模型。在演替进程中物种的结构、组成以及生活型变化显著。使用六个指数来分析演替过程中物种的异质性、均匀度和丰富度变化。随着演替的进行,物种异质性、丰富度均有所增加,均匀度逐渐降低。
白聪乔秀红毕润成闫明
关键词:演替物种多样性
山西红柄白鹃梅群落生态学特征研究
在对山西省的红柄白鹃梅群落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其分布情况,选取中条山山脉的芮城和历山、太岳山山脉的兴唐寺和七里峪林场、吕梁山山脉的云丘山作为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研究区域。运用数量生态学上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红柄白鹃梅...
白聪
关键词:物候观测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山西红柄白鹃梅群落生态学特性研究
在对山西省的红柄白鹃梅群落进行全面调查的基础上,根据其分布情况,选取中条山山脉的芮城和历山、太岳山山脉的兴唐寺和七里峪林场、吕梁山山脉的云丘山作为红柄白鹃梅群落的研究区域。运用数量生态学上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山西红柄白鹃梅...
白聪
关键词:物候观测生态学特性物种多样性
文献传递
五鹿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群落演替分析
白聪乔秀红毕润成闫明
关键词:演替物种多样性
山西太岳山兴唐寺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的空间格局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使用点格局分析和分形分析(计盒维数、信息维数、关联维数)方法,对山西太岳山兴唐寺红柄白鹃梅(Exochorda giraldii)群落进行了空间格局分析。结果表明:1)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在较小的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的特点,其中,杠柳(Periploca sepium)和绣线菊(Spiraea salicifolia)在所有尺度上呈现聚集分布,红柄白鹃梅和连翘(Forsythia suspensa)随着尺度的增加,呈现聚集分布—随机分布—均匀分布的规律;2)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在不同尺度上表现出聚集分布的特点;3)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占据空间能力的大小为:红柄白鹃梅>连翘>绣线菊>杠柳;4)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格局强度的尺度变化程度为:杠柳>绣线菊>红柄白鹃梅>连翘;5)红柄白鹃梅群落优势种个体空间相关程度为:杠柳>红柄白鹃梅>连翘>绣线菊。点格局分析与分形分析结果一致,揭示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林遭到破坏后形成的次生灌丛的空间分布格局。
白聪闫明毕润成何艳华
关键词:关联维数数量生态学
生态学野外教学实习的改革与实践研究被引量:9
2014年
结合生态学的学科特点,针对生态学的野外教学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改革方法和措施,旨在为提高高校生态学野外实习的教学质量提供指导和借鉴。
闫明白聪要元媛
关键词:生态学野外实习
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优势种数量关系被引量:5
2014年
以68个灌木样方的重要值矩阵和2×2列联表为基础,结合实地调查,应用方差比率法、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及Spearman秩相关系数法,对云丘山地区灌木群落的20个优势种、190个种对的关联性进行了定量研究。方差比率法结果表明,20个优势种总体间关联为显著正相关,云丘山地区的灌木群落处于较稳定的状态;χ2检验、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个关系数结果表明,大部分种对的种间关联未达到显著程度,种间联结较为松散,群落结构及其种类组成将逐渐趋于完善和稳定;根据这20个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方式和主导生态因素辅助以PCA排序,可将它们划分为两种生态种组。以上结果揭示了该地区主要优势物种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冯飞张钦弟白聪毕润成
关键词: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