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脊髓灰质炎
  • 5篇病毒
  • 3篇急性弛缓性麻...
  • 3篇边境
  • 3篇弛缓性
  • 3篇弛缓性麻痹
  • 2篇疫苗
  • 2篇疫水
  • 2篇麻疹
  • 2篇免疫水平
  • 2篇抗体
  • 2篇急性弛缓性麻...
  • 2篇急性弛缓性麻...
  • 2篇脊髓灰质炎病...
  • 2篇广西边境
  • 1篇遗传进化
  • 1篇遗传进化分析
  • 1篇乙型
  • 1篇乙型肝炎
  • 1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13篇广西壮族自治...

作者

  • 13篇班华国
  • 10篇钟革
  • 7篇刘巍
  • 6篇马宇燕
  • 6篇卓家同
  • 5篇黄林
  • 5篇刘素珍
  • 5篇郑志刚
  • 5篇韦一知
  • 4篇陈世毅
  • 3篇蒋玉艳
  • 3篇杨仁聪
  • 3篇谢镇国
  • 3篇谢振国
  • 2篇周为文
  • 2篇杨庆利
  • 2篇谭冬梅
  • 2篇邓丽丽
  • 2篇刘军
  • 2篇李艳

传媒

  • 3篇中国计划免疫
  • 2篇中国热带医学
  • 2篇中国疫苗和免...
  • 1篇中国健康教育
  • 1篇疾病监测
  • 1篇实用预防医学
  • 1篇现代预防医学
  • 1篇中国消毒学杂...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2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南宁市朝阳溪污水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分析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了解南宁市朝阳溪污水中诺如病毒污染状况。方法 2011年1-12月采集72份南宁市朝阳溪污水,用混合纤维素膜吸附法吸附病毒和聚乙二醇(PEG)沉淀法浓缩病毒后,经实时荧光逆转录-聚合酶链(Real-time RTPCR)方法进行NV核糖核酸(RNA)检测。结果全年采集72份污水中,诺如病毒核酸阳性率为100.00%,其中基因Ⅰ组阳性数为51份,阳性率为70.83%,基因Ⅱ组阳性数为72份,阳性率为100.00%。基因Ⅰ组冬春季检出率高于其他季节,基因Ⅱ组检出率无季节差异。结论南宁市朝阳溪污水中存在基因Ⅰ组和Ⅱ组诺如病毒污染,检出率高的季节与相关NV引起的腹泻高发季节报道相一致,污水中诺如病毒的监测是人群监测手段的重要补充。
邓丽丽刘巍谭冬梅马宇燕班华国韦一知钟革卓家同
关键词:污水诺如病毒污染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2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监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05年
目的 了解麻疹实验室的监测状况和分析其监测结果。方法 对 2 0 0 2年从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地收集到的799例疑似麻疹病例的血清标本检测麻疹IgM抗体 ,并结合其个案调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有以下特征 :6 3.76 %的病例发生在 4~ 6月 ,78 83 %的病例 <1 5岁 ,81.5 9%的病例无麻疹疫苗 (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 ,2.3 9%的病例未表现出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充血这三种症状的其中之一 ,出疹 4~ 7d后采血的麻疹IgM抗体阳性率高于≤ 3d。 结论 应根据现实条件将MV复种年龄从 7岁提前到 4岁 ,对预测的麻疹高危县进行MV强化免疫 ,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同时 ,加强麻疹实验室网络建设 。
刘巍韦一知卓家同钟革杨庆利班华国谢振国
关键词:麻疹
广西边境农村居民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及知识调查
2009年
目的了解广西壮族自治区边境农村健康成年人脊髓灰质炎免疫状况及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为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8个边境县随机抽取农村健康成年人共89人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及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检测。结果被调查人员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中和抗体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95.5%、89.9%、85.4%和1:21.7、1:19.7、1:11.5。边境农村居民对大部分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能提供满意回答的比例未达70%。结论边境农村居民脊髓灰质炎免疫程度不理想,相关知识掌握也有一定差距,应加强该人群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高其脊髓灰质炎相关知识知晓程度和免疫水平。
杨仁聪钟革黄林郑志刚李艳刘素珍马宇燕班华国陈世毅
关键词:农村居民脊髓灰质炎免疫水平
履带式远红外消毒机杀菌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观察履带式远红外消毒机杀菌效果。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杀菌试验方法,对履带式远红外消毒机在满载工作状态下的杀菌效果进行了检测。结果该远红外线消毒机内在温度250℃条件下,满载时机器运行140 s,对机器内里、中、外位置载体上大肠杆菌的杀灭对数值≥3.00,对悬液内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杀灭对数值≥4.00。结论该远红外消毒机对细菌繁殖体和病毒灭活效果较好。
苏伟东李惠阳班华国
关键词:远红外线杀菌作用大肠杆菌脊髓灰质炎病毒
广西实施消灭脊髓灰质炎策略的成本效益分析被引量:4
2006年
目的:评价广西消灭脊髓灰质炎实施策略的成本投入和产出的效益,为维护无脊髓类质炎状态以及控制、消除其它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经济效益分析方法,对广西1991年实施消灭脊灰策略后所取得效果同之前进行对比,结果:广西消灭脊灰灰策略总共避免了脊灰发病19 768例,避免死亡1 955例,避免残疾21 723例,产出效益44.43亿元,项目总投入2.153亿元,BCR为1∶20.64,按照各年银行利率贴现后的BCR为1∶22.38。结论:消灭脊灰策略所取得的经济效益显著,可以应用于控制麻疹等其它传染病和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
郑志刚卓家同刘巍钟革刘素珍韦一知班华国谢振国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
流行高峰间隔模型在传染病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卓家同钟革郑志刚黄林蒋玉艳黎火佳陆庆林黄春光杨仁聪陈世毅周为文刘素珍班华国
1.课题来源: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自筹经费科研项目,合同书编号Z2004016。2.课题背景:传染病一直被认为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健康,阻碍社会及经济发展的最主要危害之一。其在一个社会或地区的流行程度是该社会或地区人口健康水...
关键词:
关键词:传染病预测麻疹
2005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2005年广西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状况,进一步做好AFP病例监测,巩固无脊髓灰质炎(脊灰)成果。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广西2005年AFP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5年广西AFP监测系统共报告病例307例,其中AFP病例262例,非AFP病例45例。AFP病例中,经实验室标本检测和专家诊断小组诊断,260例被排除脊灰,2例为临床符合脊灰病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2.40/10万,82.70%的县报告AFP发病率>1/10万;合格粪便标本采集率为90.50%;12例病例分离出脊灰疫苗病毒,脊灰疫苗病毒分离率为4.62%;分离出其他肠道病毒25例,肠道病毒分离率为9.62%;AFP病例监测系统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首诊报告率为76.72%,但乡村级仅为36.46%;8.01%的病例未完成全程免疫,零剂次儿童占总病例的2.67%。结论广西仍需进一步加强常规免疫,提高AFP监测敏感性和乡村级首诊报告率。
钟革黄林陈世毅刘巍郑志刚韦一知谢镇国班华国杨庆利刘素珍
关键词:脊髓灰质炎急性弛缓性麻痹
广西壮族自治区乙型肝炎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血清流行病学本底调查被引量:9
2004年
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将乙型肝炎 (乙肝 )疫苗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的实施提供本底资料 ,采用多阶段整群系统随机抽样方法 ,于 2 0 0 3年调查了 0~ 3岁儿童 5 6 70人 ,儿童母亲 12 16人。结果显示 :0~ 3岁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全程接种率和首针及时接种率分别为 76 16 %、73 4 4 %、32 6 6 %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 (HBsAg)与抗体 (抗 HBs)、乙肝病毒核心抗体 (抗 HBc)阳性率分别为 3 37%、4 0 18%、5 17%。与 1992年调查结果相比较 ,乙肝疫苗接种率提高了 77 6 1% ,HBsAg携带率由 9 6 8%降至 3 37% ,保护率为 6 5 19%。首针及时接种、全程接种乙肝疫苗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低于未接种的儿童 ,HBsAg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HBc阳性率非常显著地高于其他儿童。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全程接种率 ,降低阳性母亲儿童的HBsAg、抗
刘军周为文谢振国罗水英钟革刘巍班华国
关键词:乙型肝炎疫苗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工作评价被引量:2
2005年
目的 评价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维持无脊髓灰质炎(脊灰)状态工作。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结果 广西壮族自治区2 0 0 3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16 9例,<15岁儿童非脊灰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4 7/ 10万,其中临床符合脊灰2例,疫苗相关麻痹型脊灰9例,Ⅰ型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1例。口服脊灰疫苗(OPV)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活动运行良好,覆盖率保持在较高水平。但2 0 0 3年仍有2 8个县无病例报告,16个县AFP病例报告发病率<1/ 10万。农村病例占全部AFP病例的79 .2 8% ,乡、村两级的首诊报告率只有2 1. 95 %。计划免疫薄弱区域和免疫空白依然存在。疫苗变异脊灰病毒病例的发生是对维持无脊灰的预警信号。结论 要继续维持无脊灰状态必须保持高质量的AFP病例监测和高的OPV接种率。
刘军陈世毅卓家同蓝光华刘巍刘素珍郑志刚谢镇国班华国
关键词:无脊髓灰质炎预警
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2株C_(4b)亚型进化分支人肠道病毒71型VP_1编码区基因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2001年急性弛缓性麻痹(Acute Flaccid Paralysis,AFP)病例中分离到的两株人肠道病毒71型(Human Enterovirus Type71,HEV71)VP1编码区的基因特征。方法 对2001年AFP病例中的非脊髓灰质炎肠道病毒(Non-Polio Enterovirus,NPEV)分离培养物,进行HEV71特异性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对鉴定为HEV71的病毒分离物,随机选取其中2株进行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在25份NPEV分离物中,有5份鉴定为HEV71核苷酸阳性,选取GX(Guangxi,广西)01-64和GX01-71株进行进一步分析。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结果显示,它们与基因C型4b亚型(Subgenotype C4b)进化分支参考株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序列相似性为95.2%,在遗传进化树中与C4b亚型病毒株同属一个分支。与1997~2008年国内HEV71流行株的氨基酸序列比对中发现,GX01-64和GX01-71株的第22位氨基酸、多肽SP(Synthetic Peptide,合成多肽)31~33以及CD4+T(Thymus,胸腺)细胞表位上的氨基酸发生了点突变。结论广西壮族自治区最早有HEV71感染的病例可以追溯到2001年,GX01-64、GX01-71株与国内1998~2003年所分离的C4b进化分支HEV71的亲缘关系很近,提示可能存在共同的祖先,并且它们的某些可能与抗原以及细胞表位有关的氨基酸序列发生了点突变。
邓丽丽刘巍谢镇国班华国谭冬梅韦一知马宇燕卓家同
关键词:人肠道病毒71型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VP1编码区核苷酸序列分析遗传进化分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