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威
- 作品数:30 被引量:58H指数:4
-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观察和分析--诊断和鉴别诊断被引量:5
- 2021年
- 目的探讨神经型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法自2013年1月至2018年8月,我们共诊断神经型TOS患者97例98侧,并进行臂丛神经松解手术,术前详细记录患肢感觉、肌力变化情况,术中观察记录臂丛及其毗邻组织解剖结构,术后随访患肢恢复情况,以确认术前诊断正确与否。从而分析神经型TOS的临床特点,总结诊断依据,并结合误诊病例分析其鉴别诊断。结果本组中86例87侧术后患肢感觉、肌力不同程度改善,证实术前诊断正确。其中涉及下干的84例85侧均有手和前臂肌肉萎缩,前臂内侧皮肤感觉改变。本组患者血管试验的阳性率高。术后确认误诊者11例,证实为肿瘤3例、臂丛神经炎4例、中枢神经病变4例。结论对TOS正确的诊断主要依赖准确的解剖知识、详细的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TOS患者中血管试验的作用应予重视,辅助检查对神经型TOS的鉴别诊断意义较大。
- 沙轲曾祥勇王静威韦东磊李光耀覃俊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
- 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系统评价
- 目的:系统评价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与外固定支架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选择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治疗方法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2010年第3期)、MEDLINE(19...
- 赵劲民王静威梁晓南
- 闭合复位改良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婴幼儿DDH
- 目的 初步探讨闭合复位、改良系列石膏固定治疗发育性髋关节脱位(DDH)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年10月~2012年3月,对19例婴幼儿DDH采用闭合复位、内收肌或/和髂腰肌切断、改良系列石膏固定治疗.患儿年龄13-20...
- 丁晓飞赵劲民王静威钟彰宁廖世杰
- 关键词:发育性髋脱位石膏闭合复位
- 上肢微型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指创面被引量:17
- 2014年
- 背景:目前临床上治疗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有局部筋膜蒂皮瓣转位、足部及上肢微型游离皮瓣转位等。目的:探讨上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各种外伤所致手指创面的手术方法及近期疗效。方法:2010年12月至2014年2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创伤骨科手外科收治的12例手部创面患者,共12指,均为不规则创面,伴不同程度骨骼及肌腱外露;创面范围为(1.5 cm×2.0 cm)-(3.0 cm×4.5 cm)。12例均先行创面清创处理,之后采用四肢微型游离皮瓣修复创面;供区直接缝合。结果与结论:全部12例皮瓣均成活,供区及受区切口皆Ⅰ期愈合。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6个月,平均4.5个月。皮瓣外观良好,无需再次行皮瓣修整,患指功能及外观恢复较理想。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患指修复后活动功能显示,优3例,良8例,差1例;优良率为91%。结果证实,上肢微型游离皮瓣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方法,具有对手部正常组织无损伤及供区隐蔽等优点,近期疗效好。
- 程建文赵劲民谭桢王静威薛明强
- 关键词:游离皮瓣手指创面
- 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96例
- 目的 评价Ponseti法治疗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8年10月~2012年3月,对96例先天性马蹄内翻足患儿采用Ponseti手法、续列石膏制动治疗.患儿年龄3周-12月,其中双侧38例.治疗均在门诊完...
- 丁晓飞赵劲民钟彰宁王静威廖世杰陆荣斌
- 关键词:马蹄足先天性手法石膏
- 虚拟技术在创伤骨科临床见习中的应用前景被引量:1
- 2018年
- 概述目前创伤骨科临床见习教学的现状及问题,介绍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及其在骨科临床见习中改善教学效果的应用前景。
- 王静威
- 儿童肘关节损伤的诊治失误分析与防治对策
- 丁晓飞赵劲民薄占东廖世杰陆荣斌谭桢王静威苏柱程赵玉龙冉峰华凌裕
- 肘部骨折脱位是儿童最常见的肢体损伤,约占所有创伤的15%。该课题组门诊发现广西区内对儿童肘部损伤存在认识上的空区或认识不足,误诊漏诊等情况较普遍。许多患儿就诊时往往已是陈旧性损伤,或因肘部晚期畸形来诊,处理时极为棘手,预...
- 关键词:
- 关键词:影像学诊断手术治疗
- 臂丛神经炎的临床观察和分析
- 2024年
- 目的观察总结臂丛神经炎的临床诊疗,分析诊疗过程中的问题,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自2014年11月至2022年2月,我们诊治并得到随访的臂丛神经炎患者23例23侧,分别记录患者的病史、病程发展、详细治疗经过、辅助检查结果,并随访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的患肢疼痛、感觉、肌力变化情况。结果本组中,损伤累及上干患者20例,累及下干患者2例,全臂丛受累患者1例。所有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平均(12.43±17.89)个月。末次随访中,16例患肢疼痛严重患者起病后2周至3个月症状均明显减轻或消失。7例患肢麻木明显患者均获得不同程度改善;15例通过保守治疗或药物治疗得到良好的上肢功能恢复;8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其中神经转位7例,功能重建4例(有神经手术后恢复不佳患者),最终均获得良好的恢复。另有1例合并脑瘫患者手术后上肢功能恢复欠佳。结论臂丛神经炎有明显的临床特点,详细的病史了解是诊断的关键;保守治疗对大部分臂丛神经炎有效,当确认恢复不佳时,外科手术的介入是必要的。
- 高一金白鹤李光耀王静威韦勋沙轲
- 关键词:臂丛神经炎
- 新生儿臂丛损伤早期神经移植移位术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 2019年
- 目的探讨神经移植与移位手术对早期新生儿臂丛损伤的治疗效果.方法2011年1月至2016年12月,对37例臂丛损伤患儿于出生后3~17个月行臂丛探查手术并根据损伤情况采取合适的神经修复方式;术后定期门诊随访,采用Gilbert肩、肘关节和Raimondi手功能评定系统进行手术前后功能评价的量化比较.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术后平均随访39.05个月,1例TassinⅠ型患儿的肩、肘关节及手功能评分分别从术前4.00、3.00和5.00分提升到5.00、5.00和5.00分;8例Ⅱ型患儿从术前的平均0.50、1.88和3.25分上升到术后3.13、4.38和4.25分;22例Ⅲ型患儿自术前的平均0.50、1.59和1.73分改善到术后的2.68、3.41和3.14分,6例Ⅳ型患儿由术前的平均0.33、1.17和0.17分提高到术后2.33、2.67和1.83分,手术前后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创伤性神经瘤切除、神经移植及移位手术治疗新生儿臂丛损伤的疗效确切.
- 李光耀薛明强王静威罗捷梁东沙轲
- 关键词:臂丛损伤神经移植新生儿神经瘤
- 外固定支架与钢板内固定治疗成人桡骨远端不稳定型骨折的系统评价
- 目的:系统评价外固定支架与切开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不稳定型桡骨远端骨折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提供依据。 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协作网数据库(2010年第3期)、MEDLINE...
- 王静威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钢板内固定外固定支架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