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浩
- 作品数:7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文化科学水利工程更多>>
- 新石器至商周时期江西人类遗址时空分布与气候环境演变的关系
- 通过利用GIS软件为手段,对江西新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遗址时空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区域各文化遗址变更与气候环境演变的响应关系.研究表明:江西新石器时代遗址数量较少,空间分布疏散,主要集中分布在北部山地丘陵地区.至商周时期...
- 徐佳佳贾玉连朱诚王鑫浩李育远吴立
- 关键词:人类遗址气候环境
- 全新世以来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被引量:33
- 2012年
- 对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时空分布进行比较研究,发现4000cal.aBP前本区史前文化遗址在空间上不断扩大,较为显著的扩大曾发生过两次,一次发生在马家浜—河姆渡文化时期,另一次发生在良渚文化时期;同时以河流谷地为通道,史前文化从西向东不断向沿海扩展。4000cal.aBP后,以马桥文化为代表的各史前文化地域明显收缩,东向沿海扩散的趋势终止,同时伴随有南北两种不同模式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转变。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分布与全新世海面波动有显著的关系,尤其是杭州湾两岸的史前文化遗址分布与海面变化的关系最密切,7000cal.aBP以来的低海面—海退成陆过程为史前居民提供了广阔的陆地生存空间。浙江地区史前文化变迁与环境变化在时相上具有一致性,对比天目山千亩田泥炭和东海内陆架泥质沉积的环境演变记录表明,4000cal.aBP前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东向地域扩展是在全新世气候适宜期背景下进行的,是农业文明和海洋文明共同作用下的扩展和延伸;而4000cal.aBP后史前文化的地域收缩是在气候干冷和沿海海洋环境恶化的背景下发生的。以上初步证明浙江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扩张和收缩与环境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而气候环境变化正是引起上述这种变化以及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变化的深层次原因。因此,气候环境成为浙江史前文化变迁的重要影响因子,其对文化的分布、传播、扩展和演变等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 吴立朱诚郑朝贵李枫马春梅孙伟李溯源水涛王鑫浩邵仕训周曜何婷婷
- 关键词:环境演变史前文化全新世
- 旧石器时代至商周时期贵州遗址空间分布及其自然环境背景被引量:18
- 2013年
- 根据对贵州230处遗址的时空变化分析发现,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址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等喀斯特发育的高海拔区域。至新石器时代,遗址仍集中分布在中部、西北部和黔西南地区,但南部、东部等沿河地带和中西部的山间坝子开始有遗址分布。到商周时期,遗址主要分布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其中,东部和南部海拔低于1000m的地区遗址多分布在沿河地带,而西部和北部海拔高于1000m的地区遗址则分布在山间坝子。贵州位于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气候环境的冷暖干湿波动对从事渔猎、采集及原始农业生产的古人类影响不大,人类居住空间变化更多的与贵州特殊的自然地理背景有关,特别是喀斯特地貌发育及适宜农业生产地方的空间差异,对贵州旧石器至商周时期的遗址分布影响显著。旧石器时代人类以采集和渔猎为生,临近水源的天然溶洞是人类居住的首选。随农业的出现和发展,便于农耕的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成为人类的生活居住地。故新石器时代,贵州先民居住呈现洞穴和河流阶地或山间坝子并存;至商周时期,农业成为人类的主要经济生产方式,人类主要居住在沿河地带和山间坝子里。
- 李开封朱诚王鑫浩曹波赵小帆
- 关键词:考古遗址自然环境
- 基于地貌情势的辐射沙脊群潜在土地资源分析被引量:2
- 2014年
- 针对江苏沿海开发尤其是辐射沙脊群海域潜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本文以维护辐射沙脊群宏观地貌情势为前提基础,以滩涂地形为数据源,采用起围高程为指标,分析了不同开发强度下辐射沙脊群潜在土地资源的数量与分布;以低潮特征的多时相遥感影像为数据源,采用滩涂遥感低潮出露重现率这一稳定性间接特征为指标,重点分析了条子泥、高泥、东沙这三个匡围核心区不同稳定性分级的潜在土地资源质量特征与分布;结合围垦规划需求探讨了条子泥等匡围核心区适宜围垦规模特征.结果表明:(1)根据不同起围高程,辐射沙脊群潜在土地资源数量巨大,可达1552~6827km^2,其中沙洲潜在土地资源面积约为480~4141km^2;(2)根据1973—2011年近40年和2005—2014年近10年低潮特征遥感影像的稳定性特征分析,以理论深度基面0m为界,条子泥、高泥和东沙稳定区优质土地资源面积总量分别为605.65km^2和762.77km^2,稳定等级呈圈层状分布,内部为稳定区,主要分布在沙脊中心滩脊线两侧,其次为基本稳定区,受潮沟活动影响反复冲刷,最外围则为不稳定区,出露较少;(3)条子泥、高泥和东沙三者,最适宜的匡围高程为废黄河口基面0m,局部区域东沙可降低至理论深度基面0m以上,适宜匡围规模为612~712km^2.
- 葛小平丁贤荣康彦彦高恒娟周虹宏王鑫浩
-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
- 辐射沙脊群时空信息集成系统设计被引量:1
- 2015年
- 针对江苏沿海滩涂围垦开发的难点,在海洋时空数据模型的基础上探讨了辐射沙脊群时空信息集成的方法,初步尝试了准同步思想在时空数据管理中的应用。系统在.NET开发平台下,结合Arc GIS二次开发、数据库编程,设计开发了C/S和B/S混合结构的辐射沙脊群时空信息集成系统。水文站管理、漂流浮标示踪、遥感影像检索3大关键模块与数据源、数据整编、数据库管理、模型库和业务表达5层互成经纬结构,实现数据交互查询和管理。系统主要功能包括数据整编、模型计算、数据分析、时空数据接收、成果展示和分享,为辐射沙脊群区域围垦开发及水文监测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支持。
- 王鑫浩葛小平丁贤荣李森
-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时空数据模型准同步GIS信息集成
- 基于遥感地貌特征的潮流沙脊人工岛围堤选线方法——以辐射沙脊群东沙为例被引量:1
- 2015年
- 以辐射沙脊群海域离岸沙脊东沙为研究区,探讨在水文、泥沙、地形等基础资料缺乏的条件下,离岸沙脊人工岛式围填选线布局辅助设计方法。采用1973—2014年长时间序列低潮遥感数据,提取沙脊露滩重复率指数指标,实现沙脊稳定性特征的定量计算,并根据指数分布特征及其栅格数量频率分布特征确定最稳定、最适宜的沙脊围堤外廓线选址;采用地貌演变特征线——沙脊二分水和主要子纳潮盆地分水线,实现围填区沙脊二分水主干内廓线和主要子纳潮盆地分水线辅助内廓线设计。
- 葛小平丁贤荣康彦彦高恒娟王鑫浩
- 关键词:辐射沙脊群重现率
- 基于Google Maps API的野外地理综合实习平台被引量:5
- 2015年
- 以Flex结合Google Maps API构建野外地理综合实习平台,旨在引导学生对实习区域主动探索、丰富教师的网页端学生管理,完善教学环节设置,拓展地学实习资源的共享。该平台通过Android手机客户端和网页端,结合数字通信技术与后台服务器双向集成,手机客户端实现了实习资源下载接收,地质、地形、遥感地图匹配使用,实习线路与观测点导航,观测点教学要求查询等功能;网页端则结合实习区域的典型现象等,根据各教学环节对实习要求掌握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进行组织、定制和共享;通过两者的组合应用,学生在课时紧张的野外教学中,"三基"掌握效果优良。平台通过共享和定制功能,推广价值极大。
- 葛小平王鑫浩杨胜飞丁贤荣
-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ANDROID系统地理信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