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薇

作品数:29 被引量:140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糖尿
  • 6篇糖尿病
  • 5篇血清
  • 4篇蛋白
  • 4篇动脉
  • 4篇梗死
  • 4篇肥胖
  • 4篇丙二醛
  • 3篇蛋白酶
  • 3篇细胞
  • 3篇利拉鲁肽
  • 3篇脑出血
  • 3篇脑梗
  • 3篇脑梗死
  • 3篇金属蛋白
  • 3篇金属蛋白酶
  • 3篇基质
  • 3篇基质金属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 3篇基质金属蛋白...

机构

  • 26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大连医科大学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山西医科大学

作者

  • 26篇王薇
  • 6篇车玉琴
  • 5篇索琳娜
  • 5篇王露
  • 4篇张微
  • 2篇樊建华
  • 2篇张红岩
  • 2篇吕回
  • 2篇李森
  • 2篇包国荣
  • 2篇任玉峰
  • 2篇郭丹
  • 2篇崔晔
  • 1篇沈京莲
  • 1篇李洁
  • 1篇王露
  • 1篇王元元
  • 1篇周铁柱
  • 1篇史亮
  • 1篇杨丽刚

传媒

  • 6篇中国血液流变...
  • 4篇中国老年学杂...
  • 3篇中国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医学工程
  • 2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陕西医学杂志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医学临床研究
  • 1篇中国现代神经...
  • 1篇实用糖尿病杂...
  • 1篇中国临床研究

年份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7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11
  • 5篇2010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28例临床分析
2019年
目的探讨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的临床特点,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糖尿病性动眼神经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观察2个月.结果入选的28例患者中,均为2型糖尿病患者,28例患者急性起病21例,亚急性起病7例,均为单眼受累,完全动眼神经麻痹19例,不完全动眼神经麻痹9例,眼睑下垂25例,眼球运动障碍复视18例,伴有头痛、面部疼痛16例.结论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急性或亚急性发病,单发多见,眼睑下垂,眼球运动障碍复视是常见的临床表现,瞳孔多不受累,多伴有疼痛,激素治疗有效.
王薇彭冶涵崔晔任玉峰李森
关键词:糖尿病动眼神经麻痹激素治疗
利拉鲁肽对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MDA、GSH-Px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7
2015年
选取血糖控制不佳的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40例,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利拉鲁肽组(试验组)及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用药前后血糖、体质量、丙二醛(MDA)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水平。结果发现,2组患者用药后血糖均下降,但试验组体质量、MDA下降及GSH-Px增加较对照组明显(P<0.05)。因此认为,对于肥胖T2DM患者,利拉鲁肽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减轻体质量,而且能降低氧化应激水平。
王薇王露郭丹索琳娜张微
关键词:利拉鲁肽肥胖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尼莫地平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尼莫地平对高血压脑出血的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4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2组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尼莫地平静脉滴注,10d后改为口服,共用30d,比较2组患者的血肿量及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治疗15、30d后血肿体积治疗组〔(7.03±2.98)、(5.73±1.24)cm3〕较对照组〔(9.36±3.98)、(7.38±3.07)cm3〕显著缩小(P均<0.05),治疗30d后治疗组CSS〔(7.41±3.56)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1.03±3.80)分〕(P<0.05)。结论尼莫地平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疗效良好。
王薇
关键词:尼莫地平脑出血疗效
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白细胞介素-6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MMP-9及IL-6与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性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患者69例和健康对照者20例,根据粥样硬化斑块性质分为易损性斑块组和非易损性斑块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MP-9和IL-6水平,并对二者间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非易损性斑块组患者血清MMP-9和IL-6表达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00),易损性斑块组表达水平高于非易损性斑块组和正常对照组(均P=0.000),MMP-9和IL-6在外周血中的表达变化与斑块易损性呈正相关关系(r=0.836,P=0.043)。结论血清MMP-9和IL-6是促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易损的重要因素,IL-6可上调MMP-9的表达水平。
王薇车玉琴王元元樊建华张红岩吕回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基质金属蛋白酶-9白细胞介素6
脑干梗死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 探讨脑干梗死的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62例脑干梗死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资料.结果 62例患者平均年龄71.7±23.23岁;危险因素有高血压56例(90.32%),糖尿病40例(64.52%),冠心病40例(64.52%);常见症状为眩晕36例(58.06%)、肢体无力32例(51.61%)、肢体麻木30例(48.39%);头MRI检查发病部位依次为桥脑38例(61.29%),延髓16例(25.81%),中脑8例(12.9%).梗死灶直径〈0.5cm 36例(58.06%),0.5~1.0cm 16例(25.81%),〉1.0cm 10例(16.13%).结论 脑干梗死常见于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老年人,常见临床症状是眩晕、肢体无力,常见发病部位是桥脑,但部分病人症状不典型,临床表现多样,严重时死亡,轻症病人可以无神经定位体征,部分病人临床表现酷似大脑半球病变,容易混淆.
王薇车玉琴
关键词:脑干梗死头颅MRI
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对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检测具有不同性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脑梗死患者的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与相关炎性标志物MMP-9水平的关系。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同时检测患者血清MMP-9水平,根据斑块性质将脑梗死患者分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及无斑块组3个亚组,并进行比较。结果血清MMP-9水平依次为不稳定斑块组、稳定斑块组、无斑块组(P〈0.01)。结论MMP-9可能是不稳定性粥样硬化斑块的一个潜在的血清标志物。
王薇
关键词: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基质金属蛋白酶-9斑块稳定性
不同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探讨小剂量甘露醇治疗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高血压脑出血患者242例,分为小剂量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20%甘露醇125mL,对照组给予20%甘露醇250mL,两组使用频率及使用疗程相同,比较两组患者的血肿量及中国卒中评分(CSS)。结果治疗15d后甘露醇小剂量组血肿体积较对照组显著缩小;治疗30d后小剂量组CSS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小剂量甘露醇较常规剂量治疗脑出血有良好疗效。
王薇车玉琴
关键词:脑出血甘露醇疗效
急性脑梗死合并心房颤动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并发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1年8月收治的57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中100例合并有Af的患者从年龄构成、Af的临床类型、病因以及临床表现进行了探讨.结果 急性脑梗死合并有Af患者占17.54%,其中男性所占比例较大,年龄分布于76~85岁者居多,89%为持续性Af,83%的脑梗死患者为颈内动脉系统,临床表现重,死亡率高达13%.结论 Af为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较高,应早发现、早诊断,同时早期给予相应的临床干预,能减少急性脑梗死的发病率.
樊建华车玉琴王薇
关键词:心房纤颤脑梗死颈内动脉系统
脑出血继续出血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方法对116例脑出血病例分为继续出血组和非继续出血组,并且进行回顾性对比分析。结果继续出血组的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非继续出血组,两组差异显著(P<0.01,P<0.05).继续出血组发生丘脑出血及破入脑室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再出血组(P<0.05);脑出血继续出血组的血肿体积明显大于非继续出血组(P<0.01);继续出血组早期使用甘露醇的比例明显高于非继续出血组(P<0.01)。结论血压升高是脑出血继续出血的危险因素之一,丘脑出血的患者容易发生继续出血,脑出血破入脑室容易继续出血,脑出血量大的患者容易发生继续出血,发病早期使用甘露醇的患者易发生继续出血。
王薇周铁柱
关键词:脑出血继续出血
血清SOD、MDA、NO在波动性高血糖糖尿病大鼠中的表达被引量:13
2014年
目的观察血糖波动对糖尿病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成正常饲料喂养组(正常组,n=20)和高糖高脂饲料喂养模型组(模型组,n=40),模型组SD大鼠6周后用小剂量链尿佐菌素(STZ)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之后随机分为持续高血糖组(MS组,n=20)和血糖波动组(MF组,n=20),MF组错时腹腔注射葡萄糖、胰岛素,制备糖尿病血糖波动大鼠模型,正常组和MS组均同时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测定各组大鼠血糖(Glu)、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及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氮(NO)水平。结果 (1)MS和MF组TG、LDL-C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而HDL-C均显著低于正常组(P<0.01);(2)与正常组比较,MS组和MF组SOD、MDA、NO值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MF组SOD、MDA、NO水平高于MS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大鼠体内存在血管内皮损伤和氧化应激;持续高血糖可以损伤血管内皮细胞;血糖的剧烈波动较持续性高血糖引起SOD、MDA、NO变化更为显著,可能导致更为严重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王露王薇杨咪咪包国荣索琳娜张微
关键词:血糖波动血管内皮细胞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