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芙蓉
-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生物学更多>>
- 饱和脂肪酸抑制大鼠骨骼肌AMPKa2表达和活性
- 目的:观察饱和脂肪酸对大鼠骨骼肌细胞AMPKa2(AMP活化蛋白激酶a2亚单位)表达及活性的影响,探讨二甲双胍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方法:200-250g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三组:正常对照组(脂肪热卡占11%)、...
- 刘毅高聆完强王芙蓉赵家军
- 文献传递
-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VCAM-1产生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探讨
- 目的:该研究通过建立糖尿病模型,观察糖尿病大鼠主动脉组织VCAM-1及其基因表达、NF-κB核转位及其DNA结合活性的改变,阐明糖尿病时VCAM-1表达与转录因子活性之间的关系,及不同剂量西洛他唑对上述指标的影响,进一步...
- 王芙蓉
- 关键词:糖尿病大血管病变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西洛他唑
- 文献传递
- 济南市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
- 行政审批服务是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是政府施行行政管理的制度基础。群众对行政审批服务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行政审批服务的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也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等领域的政府职能优化提出了更高期望。行政审批服务标准化体...
- 王芙蓉
- 关键词:行政审批服务
- 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VCAM-1、NF-κB及PPARs的影响被引量:9
- 2006年
- 目的观察西洛他唑对糖尿病大鼠主动脉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VCAM-1)、核因子(NF)-κB及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PPAR s)的影响,探讨西洛他唑影响VCAM-1表达的上游信号通路。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65 mg.kg-1)制备糖尿病模型,正常对照组大鼠腹腔注射柠檬酸钠缓冲液(NC,n=8)。随机将成模的32只糖尿病大鼠分为糖尿病模型组(DM,n=12)、高剂量西洛他唑组(GX,27mg.kg-1.d-1,n=10)与低剂量西洛他唑组(DX,9 mg.kg-1.d-1,n=10)。治疗8 wk,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主动脉组织VCAM-1表达及P65亚基核转位情况;原位杂交和凝胶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法(EMSA)检测主动脉VCAM-1 mRNA表达及NF-κB-DNA结合活性;RT-PCR或Real-Time PCR检测PPARα、PPARγmRNA表达。结果①与正常组相比,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VCAM-1及其基因表达升高(P<0.01),NF-κB P65核转位及活化增强(P<0.01),PPARγmRNA表达为正常大鼠的1.7倍,而PPARαmRNA表达下降(P<0.01)。②与糖尿病组相比,高剂量西洛他唑治疗组主动脉内皮VCAM-1及其基因表达降低(P<0.01),NF-κB P65核转位及活化被抑制(P<0.01),PPARγmRNA表达比糖尿病大鼠下降73%,而PPARαmRNA则上升(P<0.05)。结论高剂量西洛他唑抑制糖尿病大鼠主动脉内皮表达VCAM-1,这可能与其对PPARs表达、NF-κB核转位及其DNA结合活性的影响有关。
- 王芙蓉高聆于建中张捷张岫美完强刘毅黄传奎赵家军
- 关键词:糖尿病西洛他唑血管细胞粘附分子过氧化物酶增殖体激活受体
- 黏附分子在糖尿病并发症发病中的作用及药物干预
- 2004年
- 黏附分子是在细胞表面表达具有介导细胞间或细胞与细胞外基质相互作用的糖蛋白。近年来的研究表明黏附分子在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些可以降低黏附分子水平的药物 ,有望为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血管病变提供新的方向。
- 王芙蓉张岫美高聆赵家军
- 关键词:黏附分子
- Ⅰ、西洛他唑改善糖尿病大鼠肾脏炎症及其机制研究 Ⅱ、中国汉族人群OCTN2基因多态性分布及相关研究
- 研究目的
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急剧升高。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糖尿病最常见最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但其发生的确切机制未明。已有研究表明,炎症反应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
- 王芙蓉
- 关键词:炎症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西洛他唑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 文献传递
- 乙醇对大鼠骨骼肌胰岛素信号传递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 2005年
- 目的 探讨乙醇对大鼠骨骼肌葡萄糖摄取能力和胰岛素受体 (IR)、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1)和胰岛素受体底物 2 (IRS2 )及葡萄糖转运体 4(glut4)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2 0只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饮酒组 ,每组 10只。饮酒组每天乙醇灌胃 1次 ,乙醇量为 5g (kg·d) ;对照组每天蒸馏水灌胃 1次 ,蒸馏水量 5g (kg·d)。喂养时间 5个月。测大鼠空腹血糖和胰岛素、口服糖耐量 2h血糖 ;体外胰岛素刺激实验检测骨骼肌糖摄取能力 ;用RT- PCR和Westernblot法测定IR、IRS1和IRS2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Real- timePCR测定glut4mRNA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1)饮酒组大鼠空腹血糖、空腹血胰岛素和口服糖耐量 2h血糖未见差异 ;(2 )饮酒组大鼠骨骼肌细胞基础和胰岛素刺激后糖摄取能力显著下降 (P <0 . 0 5 ) ;(3 )饮酒组大鼠骨骼肌glut4mRNA水平显著下降 (饮酒组 :△CT =5 . 3 7± 0 .2 4,对照组 :△CT =4. 86± 0 .3 1,P <0 .0 1) ;(4 )饮酒组大鼠骨骼肌IR、IRS1和IRS2mRNA及蛋白水平明显增加 (P <0 . 0 5 )。结论 长期摄入乙醇可以通过下调glut4表达而损害大鼠骨骼肌胰岛素敏感性 ,而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 1、2表达呈代偿性上调。
- 完强高聆刘毅王芙蓉任萌赵家军
- 关键词:分子表达胰岛素刺激2H血糖BLOT法PCR测定
- 游离脂肪酸、乙醇在2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
- 赵家军宁光高聆完强王芙蓉冯丽刘毅李小英王卫庆王斐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2型糖尿病在全球范围内已呈暴发性流行趋势。在2型糖尿病发生发展过程中,遗传因素固然重要,环境因素尤其饮食方式和结构的改变是导致肥胖和糖尿病患病率增加的重要原因。高脂饮食和过量饮酒是不良饮食习惯的显...
- 关键词:
- 关键词:2型糖尿病环境因素游离脂肪酸乙醇高甘油三酯血症
- 游离脂肪酸、乙醇在Ⅱ型糖尿病发生机制中的作用及临床干预
- 2010年
- 1立项背景该项研究以脂代谢和糖代谢两条途径为主线,以游离脂肪酸和乙醇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基础、临床两个层面,在分子、细胞和整体3个水平,采用体内、体外相结合的方法,围绕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问题一外周组织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损害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同时对糖尿病预防与治疗中的关键问题一脂毒性进行了临床干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
- 赵家军宁光高聆完强王芙蓉冯丽刘毅李小英王卫庆王斐
- 关键词:游离脂肪酸乙醇胰岛Β细胞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