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纲胜
- 作品数:46 被引量:763H指数:17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水利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 一种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水文模型模拟的处理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全球气候模式耦合水文模型模拟的处理方法及系统,属于水文模型模拟与后处理技术领域,包括:根据VIC分布式流域水文模型获取模拟日径流,采用变分模态分解将模拟日径流分解为若干不同频率固有模态分量;采用相关系数法和...
- 李霄张利平王纲胜佘敦先刘丽娜周芷菱
- 闸坝河流河道内生态需水研究--以淮河为例被引量:30
- 2008年
- 提出了一种估算闸坝下游河道内生态需水的方法——改进的生态水力半径法(AdaptedEcological Hydraulic Radius Approach,AEHRA),该法能够同时计算输出相应河段的生态水位,方便对闸坝进行调度。将其应用到淮河,以鱼类作为生态保护目标,估算了上、中、下游共4个典型闸坝下游河段的生态需水和生态水位,结果表明:①鱼类产卵期内需要较大的生态流量,其顺序为:蚌埠〉周口〉颍上〉白龟山,下游大于上游,中游居中,受断面影响显著;非产卵期则为:周口〉颍上〉蚌埠〉白龟山,中游大于上下游,受河流鱼种影响较大。周口闸下河段全年各月生态需水量相同,需加强上游闸坝的联合调度满足冬季12-3月的生态需水;②要维持河道内生态流量,需进行闸坝调度调整下游水位,保证生态水位;③淮河受人类活动影响剧烈,河流的连续性被切断,生态需水变化没有连续性,只有根据最小生态水位通过闸坝调度,维持河道生态系统最小生态需水,才能逐步恢复淮河健康生态。
- 赵长森刘昌明夏军王纲胜刘玉孙常磊王蕊嵇晓燕
- 关键词:生态闸坝
- 生态水文学概念、框架和体系被引量:40
- 2003年
- 生态水文学是水文学和生态学交叉领域的内容 ,它的出现是为了寻求对环境有利、经济可行和社会可接受的新的、多维的和有效的管理方式。由于生态问题的日益加剧 ,生态水文学的研究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从生态水文学的发展背景入手 ,阐述了不同学者对生态水文学概念的理解 ,初步提出了生态水文学研究的框架和体系。今后 ,生态水文学机理、尺度转化及不同界面的耦合研究将是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点问题。
- 夏军丰华丽谈戈王纲胜朱永华
- 关键词:生态水文学
- 淮河闸坝对河流生态影响评价研究--以蚌埠闸为例被引量:41
- 2008年
- 论文以历史时期淮河干流水生态调查与2006年全流域重点闸坝水生态调查资料为依据,通过分析水生态指标与同期水质指标之间的关系,建立淮河水文-水质-生态耦合模型,提出了一种水利闸坝工程对水生态影响的评价方法。利用该模型分析了淮河中下游重点闸——蚌埠闸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①蚌埠闸对下游水生态系统中浮游植物影响最大,浮游动物次之,对底栖动物的影响最小;②与历史时期水生态状况对比发现,蚌埠闸下游的水生态质量比历史时期有所降低;水利工程闸坝修建后对其下游水生态系统有一定的不利影响;③通过加强闸坝的调度,增加下泄水量,满足生态需水,可以缓解对下游水生态系统的不利影响。
- 夏军赵长森刘敏王纲胜张永勇刘玉
- 关键词:闸坝环境影响河流生态
- 一种空间并发极端气候事件的社区结构检测方法及系统
- 本发明提供一种空间并发极端气候事件的社区结构检测方法及系统,包括:收集研究区域的格点气温和降水数据,提取热浪和极端降水事件的二元时间序列,并进行事件同步判定计算和显著性检验;根据层间邻接矩阵,构建双层耦合热浪‑极端降水网...
- 李霄张利平王纲胜佘敦先刘丽娜唐振宇
- 淤地坝对水沙的影响
- 本文分析了淤地坝对流域水沙的影响.给出单个淤地坝的水沙调蓄计算模型;结合分布式水文模型,分布式侵蚀模型,建立了淤地坝群的联合调蓄模型.该模型由于结合了分布式水文模型优点,能够模拟出淤地坝的运行情况,给淤地坝的维护与建设提...
- 叶爱中夏军乔云峰王纲胜
- 关键词:淤地坝水文模型流域水沙
- 洪水预报模型参数优化与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24年
- 选取高关水库控制流域1980—2016年的26场洪水,运用多参数灵敏度分析(multi-parameter sensitivity analysis,MPSA)筛选出新安江洪水预报模型的灵敏参数,采用普适似然度不确定性估计(generalized likelihood uncertainty estimation,GLUE)方法分析灵敏参数的不确定性,确定部分灵敏参数的后验分布范围;将场次洪水资料划分为1980—1997年和1998—2016年2个时期,使用遗传算法(genetic algorithm,GA)和自适应粒子群算法(adaptiv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APSO)对筛选出的灵敏参数进行率定及验证,并分析了不同时期灵敏参数与区域土地利用的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流域采用的新安江模型的灵敏参数中,流域不透水率(IMP)、地下水日出流系数(KG)、壤中流日出流系数(KSS)、壤中流消退系数(KKSS)、动力方程蓄水指数(n)、动力方程蓄水系数(c)的不确定性范围较小,能够得到比先前的经验范围更集中的取值区域;2)GA和APSO在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中都有较好的适应性,但APSO的综合表现优于GA;3)由前、后2个时段对比可知,IMP、n显著增大,表层自由水蓄水容量(SM)显著减小,研究区域产汇流条件产生了明显的变化。
- 李翔张利平张利平王纲胜曹辉
- 关键词:新安江模型参数率定
- 黄河流域时变增益分布式水文模型(Ⅱ)——模型的校检与应用被引量:13
- 2006年
- 针对分布式水文的应用问题,结合黄河流域时变增益分布式水文模型,在黄河流域进行了实例研究.对黄河干流17个主要流量控制站进行了连续径流模拟.模拟总水量同实测总水量的相对误差在5%以内,其中有11个站效率系数(确定性系数)在0.8以上,其余的也在0.7以上.最后,运用模型分析了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黄河流域降雨产流的影响.
- 叶爱中夏军王纲胜
- 关键词:气候变化黄河
- 基于人口和土地利用变化的伊犁河流域洪水灾害风险评估
- 2025年
- 为探究洪水灾害风险的时空分布特征,基于伊犁河流域的自然特征和社会特点,从致灾因子危险性、承灾体暴露性、承灾体脆弱性这3个方面构建洪水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基于3种降雨情景及2种人口和土地利用类型情景,评估对应情景下的洪水灾害风险,深入探讨人口和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下区域洪灾风险的时空演变趋势。研究分别对区域内2022年和2050年的洪水灾害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相比于2022年,2050年的人口和耕地面积显著增长,不断向伊犁河流域西北部扩大;在100 a一遇的降雨情景下,2022年洪灾高风险地区占比为1.80%;与2022年相比,2050年在降雨分别为多年平均、20 a一遇、100 a一遇的情景下,高风险地区占比分别增加了4.92%、5.05%和5.71%;随着人口和耕地面积的增加,3种降雨情景下伊宁县、巩留县及新源县等地区的洪灾高风险区均显著增加。研究揭示了人口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洪灾风险评估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洪水防控策略提供了科学依据。
- 张敏杰付湘王纲胜
- 关键词:暴雨洪水洪灾风险风险评估伊犁河流域
- 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研究
- 王纲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