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潇然

作品数:4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肿
  • 3篇血肿周围
  • 2篇蛋白
  • 2篇血压
  • 2篇人脑
  • 2篇皮质
  • 2篇高血压
  • 2篇BCL-2
  • 1篇蛋白酶
  • 1篇凋亡
  • 1篇凋亡调节
  • 1篇凋亡调节蛋白
  • 1篇调节蛋白
  • 1篇血管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血红素氧合酶...
  • 1篇血肿周围组织
  • 1篇氧合
  • 1篇氧合酶
  • 1篇自发性高血压

机构

  • 4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4篇王潇然
  • 3篇王海涛
  • 3篇王德生
  • 3篇戚基萍
  • 3篇段淑荣
  • 3篇王春燕
  • 1篇付松滨
  • 1篇于桂春
  • 1篇孙莉娜
  • 1篇张黎明
  • 1篇赵婷婷
  • 1篇鞠婷

传媒

  • 1篇中华神经科杂...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金雀异黄素和镁剂联合应用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压的影响及相关血管机制研究
目的高血压是脑卒中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本实验探讨金雀异黄素和镁剂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联合作用是否强于单独作用,并研究相应的血管调节机制和大电导钙激活钾通道(BK_(Ca))的变化。方法12周龄雄性自发性高血压大鼠随机分...
孙莉娜赵婷婷鞠婷王潇然张黎明于桂春
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皮质HO-1和Bcl-2表达变化的研究
目的:观察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皮质内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与凋亡相关蛋白 Bd-2的表达规律。方法:尸检脑标本39例,均来自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病理研究室脑库。...
段淑荣王潇然王春燕王德生戚基萍王海涛
文献传递
人脑出血血肿周围皮质血红素氧合酶-1和凋亡调节蛋白Bcl-2表达变化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观察人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皮质内神经元血红素氧合酶-1(HO-1)与凋亡调节蛋白 Bcl-2的表达规律。方法剖解39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3 cm 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皮质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 HO-1与 Bel-2的表达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应用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人脑出血2 h 后就有 HO-1的表达,2~10 h 血肿周围神经元 HO-1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5.1±2.0)个/高倍视野],17~30 h 达到高峰[(11.3±0.9)个/高倍视野],120~216 h 后逐渐减弱[(8.6±0.8)个/高倍视野],240~408 h 时仍有 HO-1阳性神经元[(6.4±0.6)个/高倍视野](F=42.80,P<0.001)。对照组没有 HO-1表达。(2)Bcl-2阳性神经元在脑出血2~10 h 后就有表达[(4.2±1.7)个/高倍视野],17~30 h 血肿周围神经元 Bcl-2阳性细胞数开始增加[(6.6±0.5)个/高倍视野],36~96 h 达到高峰[(8.9±1.1)个/高倍视野],240~408 h 后逐渐减弱[(4.7±0.6)个/高倍视野](F=29.59,P<0.001)。对照组没有 Bcl-2阳性神经元的表达。(3)HO-1和 Bcl-2变化规律存在一定相关性(r=0.66,P<0.001)。结论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皮质神经元内 HO-1与Bcl-2的表达增加,参与了脑出血后脑保护与脑损伤的作用机制。
段淑荣王潇然王春燕王德生戚基萍王海涛
关键词:血红素氧合酶-1凋亡调节蛋白
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①解剖39例脑出血后不同时间死亡患者的脑组织,自出血灶边缘向外1~3 cm 及出血灶对侧相应部位的脑组织进行取材,出血灶对侧设为对照组。②采用HE 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不同时间点出血灶周围 MMP-9与 ICAM-1在脑组织中的表达和变化规律,实验结果应用 SPSS 11.5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脑出血2 h 后出血灶周围血管内皮细胞即有 MMP-9的表达[(1.2±0.8)个/高倍视野],5~10 h 后血肿周围 MMP-9阳性微血管数明显增高[(4.1±0.8)个/高倍视野],45~48 h 达到高峰[(10.6±1.4)个/高倍视野],96~120 h 后逐渐减弱[(5.0±1.1)个/高倍视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60~408 h 接近零表达。对照组没有 MMP-9表达。②脑出血后2 h 出血灶周围血管和神经细胞即有 ICAM-1的表达[(2.1±0.3)个/高倍视野],17~24 h 血肿周围 ICAM-1阳性微血管数开始明显增加[(6.0±1.1)个/高倍视野],72 h 达到高峰[(11.1±0.9)个/高倍视野],168~312 h 后逐渐减弱[(4.1±0.6)个/高倍视野],仍高于对照组(P<0.05)。此外,对侧脑实质内可见少量阳性神经细胞及 ICAM-1阳性微血管。③MMP-9和 ICAM-1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脑出血后出血灶周围 MMP-9及 ICAM-1的表达增加,对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形成可能有促进作用;MMP-9与 ICAM-1之间可能有协同作用。
段淑荣付松滨王春燕王潇然王德生戚基萍王海涛
关键词:高血压性明胶酶B胞间黏附分子1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