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晓明

作品数:79 被引量:682H指数:10
供职机构:上海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文学
  • 20篇文化科学
  • 6篇经济管理
  • 5篇社会学
  • 3篇哲学宗教
  • 3篇历史地理
  • 2篇政治法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艺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2篇文学
  • 8篇知识分子
  • 8篇文化研究
  • 7篇代文
  • 7篇文化
  • 7篇文学研究
  • 7篇小说
  • 6篇人文
  • 6篇现代文
  • 5篇人文精神
  • 5篇城市
  • 4篇学术
  • 4篇社会
  • 4篇现代文学
  • 4篇教育
  • 4篇国文
  • 4篇国文学
  • 3篇性别研究
  • 3篇中国文学
  • 3篇主义

机构

  • 52篇上海大学
  • 20篇华东师范大学
  • 5篇复旦大学
  • 3篇北京大学
  • 3篇同济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河南大学
  • 1篇海南大学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上海社会科学...
  • 1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耶鲁大学
  • 1篇中国人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重庆大学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威斯康星大学

作者

  • 66篇王晓明
  • 5篇罗岗
  • 2篇陈思和
  • 1篇廖炳惠
  • 1篇朱维铮
  • 1篇王安忆
  • 1篇卢晖临
  • 1篇李大华
  • 1篇李昭醇
  • 1篇李萍
  • 1篇王侃
  • 1篇王鸿生
  • 1篇童庆生
  • 1篇苏炜
  • 1篇雷启立
  • 1篇高瑞泉
  • 1篇刘小枫
  • 1篇哈金
  • 1篇黄子平
  • 1篇张屏瑾

传媒

  • 6篇探索与争鸣
  • 6篇当代作家评论
  • 5篇文学评论
  • 4篇上海大学学报...
  • 3篇教育科学文摘
  • 2篇南方文坛
  • 2篇文艺争鸣
  • 2篇上海文学
  • 2篇文艺理论研究
  • 2篇学术月刊
  • 2篇现代中文学刊
  • 1篇检察风云
  • 1篇开放时代
  • 1篇天涯
  • 1篇新华月报
  • 1篇作家
  • 1篇黄河
  • 1篇江南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新建筑

年份

  • 3篇2025
  • 4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6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3篇2005
  • 1篇2004
  • 3篇2003
7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巨变时代的世界观——《读书》十年文选座谈会摘要被引量:1
2007年
前一段时间,"《读书》事件"闹得沸沸扬扬,有很多值得思考和反省之处。但更重要的,是知识界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汪晖说:"1990年代代表一个真正的转型……我们需要看到旧政治模式的失效,又通过历史的重新解读来形成新的可能性。一句话,我们必须想象和创造完全不同的新政治,才能面对今天的挑战。"许纪霖认为:"我们今天知识分子要做的一个重要工作,也许就是重建整体性,重构一套世界观。只有在这个前提之下,批判才会有价值目标。"
张汝伦汪晖叶彤王晓明王晓明蔡翔高瑞泉刘擎倪文尖雷启立戴锦华许纪霖罗岗陈映芳袁进吕新雨
关键词:知识分子世界观社会科学化
《所罗门的瓶子》重印自序
2014年
这是我二十多年前的一本文学评论选。经历了世界、社会和文学的持续巨变以后,再重读这些文章,真是不由得要感慨人世的叵测和无常。当初那么引人激动的话题,现在大概连当事人都不再觉得有什么意思。这些文字所针对的作家,有的曾不满对其的批评,特意打来长长的电话质问,现在似乎也远离了文学,有的甚至远离了人世。即如我自己,这十几年的时间精力,大部分投向了文化研究,虽因为性情难移,不免还关心文学的状况,关心的范围和角度,却和写这些评论的时候,大不相同了。
王晓明
关键词:文学评论
现代中国的民族主义被引量:13
2003年
王晓明
关键词:民族主义国际秩序民族问题
<评议>
如果小区停车是社会问题,那么"组团"停车是可能的吗?听了他们刚才的分析,我讲三点感受:第一,住宅小区停车的难题,其实表现了整个社会的许多问题。比如刚才讲到,必须要有一个有公心的、成分健康的业主委员会,可如何才能建成一个这...
王晓明
关键词:步行者住宅小区停车空间
从“淮海路”到“梅家桥”──从王安忆小说创作的转变谈起被引量:115
2002年
在《长恨歌》以后,王安忆的小说创作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她似乎有意要和那些渲染风花雪月、美人迟暮的老上海故事拉开距离,创造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上海故事。本文首先描述和分析王安忆的这个转变,接着提出如下问题:是谁编撰出了那个流行的老上海故事?王安忆为什么要和它拉开距离?如果将她的这个转变放到最近二十年来的文学变迁的大背景下来看,它有什么意义?在她这个转变当中,是否也有某种潜在的危险?文章依次对上述问题作出了或详或简的回答。
王晓明
关键词:小说创作文学变迁文学思想题材内容
新旧制度之间的“新文科”
2024年
与中国社会近四十年的巨大变化相比,我们的文科对这些变化的反应是明显迟钝的。举个例子,目前通行的教育部学科分类目录中,依然看不到像“性别研究”“都市研究”和“文化研究”这样一些在全球早已规模甚大、相当成熟的学科。不要以为这只是学科名目更新的滞后,当实际的社会形态的变化已经如此巨大而深刻,迫切需要大批研究者及时对其展开广泛和深入分析时,在一个像我们这样习惯于按照学科规制来做事的学术领域里,学科名录的这种缺乏更新其实意味着,至少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学术和思想活动是与社会现实存在脱节的。更不用说,就像理工科的进步不足,必然会拖累文科的进步一样,文科的预迟钝,也一定会深刻地拖累理工科发展。我甚至觉得,广义的文科在履行它对社会进步的学术和思想责任这一方面的明显厅弱,是从一个角度暴露了另一个范围更大的问题:今天中国的文化状况,是不是正在拖整个社会进步的后腿?
王晓明
关键词:性别研究理工科文科
“民间”中的“知识分子”
2025年
夏天(上海师范大学讲师):您在陈思和教授从教四十二周年暨《从广场到岗位》新书发布座谈会的发言中,对思和老师的定位很清晰,一是思和老师带着他的特定的学术传承进入他所关注的领域,其次是思和老师有您称之为“对‘来自未来的眼光’的意识”。
王晓明夏天陈昶
关键词:学术传承老师新书发布知识分子
与作家王安忆面对面被引量:7
2007年
时间:2007年5月8日 地点:上海大学新校区A602 主持:王晓明教授 形式:上海大学学生与王费忆座谈 王安忆:今天各位同学一定会向我提出很多问题,需要我来做些解释,那么我的解释也是我更加充分地来说明我的观点的一个机会,所以,我对今天下午的座谈会是抱有期望的。
王安忆王晓明
关键词:面对面作家新校区
恐怕又是搞错了方向--博士生论文评审问题
2024年
文化研究的特点决定了博士生们有很大可能要多读一年,甚至不止一年。事实也是如此,24位取得博士学位的同学中,只有6位(其中1位是外籍)在规定的年限内完成了学业,其余都是延期毕业的。值得肯定的是,直到21世纪10年代末,我们的博士生的这种普遍延毕现象,在学校还是被允许的。这应该说是一种懂得什么是高等教育的做法,也是一种懂得什么是“新文科”的做法。
王晓明
关键词:博士学位高等教育博士生
沼泽里的奔跑——关于十年来的文学批评被引量:6
1994年
王晓明(以下简称王);在所谓“新时期文学”的变迁中,文学批评的活跃似乎特别触目.再加上我们自己都是从事文学批评的人,对这一点的感受就尤其深切.我们今天的讨论,是不是就十年来的文学批评作为基本的话题?说到批评,我觉得有个现象特别值得注意,在八十年代中期,批评界出现了一个新的思路,它断定以往被奉为神圣戒律的许多概念,例如“本质”、“客观”,甚至“真实”,其实都是大可怀疑的;它认为批评的目的,并不在于求得一个一致的结论;它甚至相信,批评家对作品能够提出各不相同的解释,正是批评富有活力的表现.这个思路显然是从西方引入的,但又沾着当时中国的文化环境赋予它的独特颜色,所以直到今天,我都想不出一个确切的词来概括它.但为了讨论的方便,就姑且称它是“相对主义”或者“多元论”吧.
王晓明
关键词:相对主义文学批评客观主义政治意识形态新时期文学批评文本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