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旭
- 作品数:15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安徽省年度重点科研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医药卫生更多>>
- 新城疫病毒诱导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自噬的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为掌握新城疫病毒(NDV)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CEF)上诱导细胞自噬的特性,用NDV感染CEF后,以电镜观察自噬体形成、GFP-LC3荧光迁移以及Western-blot检测LC3-Ⅰ/Ⅱ转化判定自噬。p62降解和GFP-LC3向溶酶体的转移判定自噬流。结果显示,在感染后第12~24小时能在细胞中发现大量双层或单层膜结构;转染的GFP-LC3质粒在病毒感染后呈现显著的点状分布,尤其在NDV感染形成的合胞体中明显;且病毒感染后期发生明显的LC3-Ⅰ向LC3-Ⅱ的转化。NDV感染能够诱导p62蛋白的降解,共聚焦结果显示,GFP-LC3在病毒感染中后期发生向溶酶体的转移,说明NDV感染能够诱导完整自噬流的产生。结果表明,NDV感染CEF后能够强烈诱导细胞自噬发生,这为进一步研究新城疫病毒和禽源细胞互作奠定了基础。
- 王晓旭孙英杰胡跃仇旭升谭磊宋翠萍王桂军丁铲
-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自噬
- 利用PiggyBac转座系统构建稳定表达鹅RIG-Ⅰ的DF-1细胞系
- 维甲酸诱导基因Ⅰ型(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Ⅰ,RIG-Ⅰ)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病毒的RNA,进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
- 胡跃孙英杰王晓旭仇旭升宋翠萍谭磊胡桂学丁铲
- 关键词:细胞系PIGGYBAC
- 新城疫病毒诱导宿主细胞应激颗粒形成机制的初步探究
- 新城疫病毒由单链的负股RNA构成,隶属于副粘病毒科。新城疫病毒可以导致禽类出现严重的呼吸系统、神经系统和肠道的疾病,并且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经常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从而严重威胁畜牧产业。尽管如此,新城疫病毒也被发现...
- 王晓旭
-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先天性免疫溶瘤病毒
- 文献传递
- RIG-I样受体信号通路及其调控研究进展被引量:21
- 2014年
- 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中的RIG-I样受体(RIG-I like receptors,RLRs)是细胞质中一类RNA解旋酶,它们可以通过其RNA配体结合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 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PAMP),识别非自身的病毒RNA。被感染的细胞中,这种相互作用可以通过触发RLRs以及下游信号分子的活化,最终导致I型干扰素的产生和炎性因子的产生,细胞做出抗病毒免疫应答。本文简单介绍了RLR信号通路的组成及其泛素化调控,总结了病毒逃避RLR通路信号转导的机制,最后阐述了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通路对RLR通路的影响。通过对RLR信号通路分子在抗病毒免疫调节中的作用了解,可以为控制病毒的感染和免疫调节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 丁云磊孙英杰王晓旭胡跃费荣梅丁铲
- 关键词:先天性免疫细胞信号转导病毒感染
- RNA病毒感染对应激颗粒的调控作用
- 2014年
- 哺乳动物细胞受到热休克、氧化应激、营养缺乏或者病毒感染等环境压力时,能够迅速启动细胞的压力应答机制,终止细胞内的蛋白翻译,在这个过程中,往往会形成应激颗粒。应激颗粒作为胞浆中终止活动的翻译起始复合物的聚集产物,在细胞的基因表达和内平衡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当病毒感染细胞时,应激颗粒的形成可以使细胞的蛋白翻译水平大大降低,从而抑制病毒的复制。然而在病毒的长期进化过程中,也衍生出了对抗细胞压力应答的相应机制,有些病毒甚至可以利用应激颗粒中包裹的沉默的转录本促进自身的复制。本文将着重就RNA病毒对应激颗粒的调控以及最近提出的压力应激与先天性免疫之间的关系做一综述。
- 王晓旭孙英杰丁云磊王桂军丁铲
- 关键词:RNA病毒先天性免疫
- 新城疫病毒诱导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自噬
- 自噬(Autophagy)是进化学上保守的一种细胞内膜运输的过程,是细胞内物质成分转运至溶酶体被降解过程的统称,主要通过降解细胞中损坏的或不需要的成分来负责压力条件下细胞内环境的稳态。细胞自噬不仅调控细胞正常的生长代谢,...
- 王晓旭孙英杰胡跃仇旭升谭磊宋翠萍王桂军丁铲
- 关键词:新城疫病毒自噬
- 文献传递
- 鸭坦布苏病毒AH-F10株全基因组的分子克隆与序列分析被引量:8
- 2014年
- 为了解鸭坦布苏病毒安徽分离株AH-F10的分子特征,利用RT—PCR方法对其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克隆,并将全基因组及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参考毒株进行序列比对及系统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毒株AH—F10的全基因组序列长10990nt,含有1个大的阅读框架,两侧各有一个非编码区(Untranslationregion,UTR)。序列比对结果表明,AH—F10株与13株参考毒株的基因编码区具有较高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其中与江苏JS20LO株的同源性最高,达98%。研究还发现,鸭坦布苏病毒各分离株的5IUTR的序列表现一定程度的变异,AH—F10株与参考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在94%~97%之间。此研究结果为进一步了解鸭坦布苏病毒的遗传变异及构建该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操作系统奠定了基础。
- 王楠楠姜安安王蓓王晓旭毕庄莉唐井玉刘光清王桂军
- 关键词:全基因组
- 利用PiggyBac转座系统构建稳定表达鹅RIG-I的DF-1细胞系
- 维甲酸诱导基因I型(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是最近几年才发现的一种细胞内的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病毒的RNA,进而发挥抗病毒效应,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的重要组成...
- 胡跃孙英杰王晓旭仇旭升宋翠萍谭磊胡桂学丁铲
- 关键词:RIG-I细胞系PIGGYBAC
- 文献传递
- RIG-I样受体介导的信号通路与禽RIG-I样受体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4年
- 先天性免疫系统使机体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和危害。而有效的抗病原微生物反应的第一步,其中在感染初期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识别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复制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保守组分,
- 胡跃孙英杰王晓旭胡桂学丁铲
- 关键词:受体介导信号通路病原微生物模式识别免疫系统先天性
- 利用PiggyBac转座系统构建稳定表达鹅RIG-I的DF-1细胞系被引量:4
- 2014年
- 维甲酸诱导基因-I(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I,RIG-I)是最近几年发现的一种细胞内模式识别受体,能够特异性的识别并结合病毒RNA,进而发挥抗病毒效应。RIG-I在进化中相对保守,但已有报道和我们的前期研究显示:家禽中鸭和鹅体内均有RIG-I受体,但鸡却缺乏RIG-I受体。为了研究这种天然缺失对鸡是否有不利影响,本研究利用PiggyBac转座系统将鹅源RIG-I转染入鸡胚成纤维细胞系DF-1,两次亚克隆后获得单个克隆,以荧光、RT-PCR及Western blot进行鉴定,最终获得稳定表达鹅RIG-I的DF-1细胞系,为进一步研究鸡的先天性免疫机制和鹅RIG-I的功能打下基础。
- 胡跃孙英杰王晓旭仇旭升宋翠萍谭磊胡桂学丁铲